寿阳县截潜流工程技术简述
2015-07-25李艳华
李艳华
(山西省汾河中下游水务管理局 山西太原 030001)
寿阳县地处于太行山西麓,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水利工程利用形式众多,全县密布着上千处小泉小水利用工程,为寿阳县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水源。本文重点介绍“截潜流”这样一种富有寿阳地域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形式。
截潜流工程源自民间自发建设的一种截取河道地表水的工程形式。顾名思义,工程采用“截”的方法来截取的河道淤积层中的“潜藏”水,在寿阳县北部河谷区广泛分布。该类工程取水水量充沛,水质清澈,使用寿命长,四季通用。广泛应用于农村人畜饮水和小规模灌溉取水。
1 适用条件及工程布局
1.1 适用条件
主要分布于纵坡较小、河道平缓、淤积较厚的河道上,工程主体为隐闭形式,位于河床淤积面以下0.5~1.0 m处。工程选址上,适宜选择在河床淤积层中含水量丰富,淤积厚度在3~5 m的河段。
1.2 工程布局
工程形式近似于廊道状,横截于河道上,总体布局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横跨河道全断面,取水口分列河道两侧,适用于断面较窄的河道;另一种是横截单侧河道,取水口布置于河道一侧,适用于断面较宽的河道,长度多为15~40 m不等。截潜流工程典型布局见图1、图2。
在条件适宜的河道上,可以分段连续布置截潜流工程,两座工程间距不小于200 m,以免影响蓄水效果。通过层层拦截,形成较大规模的工程片,可以有效提高河道地表水利用效率。
1.3 技术特点
截潜流工程适用范围广,造价相对低廉,技术及施工难度低,使用寿命长。虽可供水量受区域降水及河道产汇流条件影响,但经过寿阳农村多年实践证明,一般年份情况下供水水量较为平稳,单个截潜流工程供水量可以达到20~40 m3/h,个别大型截潜流可以达到100 m3/h以上。水质良好,冬季仍可正常使用。常作为农村饮水工程主水源。联合应用的多个截潜流工程常作为发展小型农田灌溉的主水源。
图1 截潜流典型布局Ⅰ
图2 截潜流典型布局Ⅱ
2 工程结构
2.1 断面结构
截潜流断面结构简单,主要有矩形和城门洞形两种断面,断面宽度2.0~2.5 m,断面高度2.0~3.5 m,多为浆砌石结构,迎水面靠上侧1.0~1.5 m留孔或直接干砌。其余部位均为浆砌,最小砌筑厚度0.4 m,并采取防渗处理以达到蓄水效果。矩形断面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形式或预制盖板形式,适用于淤积层较浅的情况;城门洞形断面采用浆砌石砌成拱形,矢跨比大于0.3,适用于河床淤积较深的情况。以上两种形式顶部河床覆盖层厚度不小于0.5 m,以达到防冻、防冲及顶板耐压目的。截潜流典型断面示意图见图3。
图3 截潜流典型断面示意图
2.2 过滤层
截潜流工程需在迎水面铺设过滤层,一般为三层,每层厚度为0.5~1.0 m。顺水流方向分别为40 mm粒径的碎石层、20 mm粒径的碎石层及粗砂层。分层过滤达到水质清洌的效果。
2.3 截水措施
截潜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如果淤积层较厚,导致工程不能直接建在不透水层上时,则需要在背水面采取防渗措施来有效截取河道潜流。可以采取软硬两种方式:一是在背水面开挖截水槽,直接通到不透水层,宽度1.0~2.0 m,黏土回填,此为“软截水”,截水效果较差,但适用深度大,造价低廉;二是将背水面侧墙基础直接建设在不透水层上,以增强截水效果。此为“硬截水”,截水效果较好,但适用深度较浅,造价相对较高。以上两种截水方式可以联合使用,截水效果更好。
2.4 取水口布置
截潜流工程的取水口分单侧和双侧布置两种,均需布置在河道阶地上,以不影响防洪为准。通常采用浆砌石或砌砖结构,筒状形式,高出地面0.5 m。取水口采用方形或圆型,孔径为0.6~0.8 m,内部设置检修爬梯。顶部盖预制砼盖板。也可在取水口旁边或顶部直接建设永久性机电泵房。
3 施工技术
3.1 施工期
截潜流工程的施工一般定在春秋两季枯水期,以便于施工导流和防汛安全。
3.2 工程准备
依据工程设计图,首先在拟定的工程点范围内开挖先锋槽,初步确定该段河道的淤积厚度是否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如不满足则需要另行选址。二是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及布局形式确定导流方案。
3.3 施工放线
截潜流工程选址确定后,即可进行放线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程规模小,且是涉水施工,淤积回流及滑塌不可避免。在放线上要注意容留足够的宽裕量。根据施工的最大深度,沿工程基底设计轮廓基线外按开挖深度扩大2倍以上的的范围进行开挖线布置。对于单侧布置的截潜流工程,还需布置导流渠开挖线。
3.4 导流及疏干
施工导流和基坑疏干是截潜流工程建设的难点和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地表径流情况,需采用封堵及导流方式导出地表径流。另一种是无明显地表径流情况,可以直接封堵上游河道全断面,采用水泵疏干基坑积水。封堵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在工程开挖基线上游侧10~20 m范围内垂直河道开挖宽度在1 m左右,深度直接到不透水层的沟槽;其次是用黏土分层填土用挖机铲斗进行压实直至地表。待主体工程完工后再进行挖除回填砂砾石处理。导流及封堵同理。
疏干作业主要是用配套的水泵将基坑内的积水排向下游。水泵放置在基坑低洼处,也可以开挖导流坑加强抽水效果。如四周渗水量过大,则需要在基坑四周同步进行封堵作业,达到围堰效果。在施工期间,需连续抽水至工程养护期完。截潜流封堵及导流示意图见图4。
3.5 主体施工
基坑开挖并清基后,可用素砼进行铺垫处理,厚度为15 cm左右,上铺浆砌石找平,厚度控制在50~80 cm。由于河床底部平整度差,较长的截潜流可以梯级找平。在找平后即可进行主体施工,原则是“上导下截”。即迎水面有效疏导水流进入截潜流;下游侧加强防渗防漏,特别是与基底不透水层的结合。采用坐浆法进行浆砌石的砌筑,要严格遵循浆砌石施工工艺要求。截潜流内部采用勾凹缝处理或抹面方式进行防渗处理,在迎水面可增设纱网,增强过滤效果。
主体工程建成后即可进行过滤层施工,其工艺重点是分层施工,以保证各个过滤层粒径均匀。从迎水面进水孔下沿0.5 m开始分层铺砌至河床面即可。每层厚度控制在0.2~0.3 m。先进行上游侧滤料的回填,然后进行工程顶部及背水面的回填。将原河床开挖出来的砾料分层回填至原河床平面即可。
图4 截潜流封堵及导流示意图
4 工程调试及管护
4.1 竣工调试
主体工程湿养护15天后即可进行充水试验,首先清除上游封堵的黏土墙,然后进行充水及抽水试验,抽水试验可参照机井工程,连结抽水试验48 h,分两次进行,中间间隔12 h。观察截潜流的汇水情况,含砂含泥情况,核定供水能力,同时注意其整体稳定及渗漏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2 后期管护
工程竣工配套机电设备即可投入使用,需派专人进行管护,每季度观察一次截潜流内的淤积情况,每年清淤一次。日常维护需要通过水泵抽水及水位降升来观察汇水情况,如进水量明显减弱或泥砂量增加则可能是上游过滤层破坏,需重新更换过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