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中其人、其语、其壶
2015-07-25文沧海
文 沧 海
潘建中其人、其语、其壶
文沧海
其 人
潘建中有个称号叫做“提梁潘”。对于提梁他真有些心得。在高手如云的宜兴能叫得响亮。颇有些以一技之长走江湖的意味。按照江湖规矩如此之人应该有几种特质,比如说智力过人,后天勤奋,机缘良好。无疑,潘建中是有这些特质的。
潘建中很是低调。我第一次听人说起他的时候,很感兴趣,上网查询,除了简单的履历外,就是作品照片,多余的话什么都没有,仿佛他的生命中只有壶。在这个艺术纷繁的时代,能够叫得上名却捂得如此严实,也算是一种本事。如今的社会,低调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到很多人向利益与赞赏涌去,还能守得住自己的内心?
每一个宜兴的孩子对于紫砂壶都有很早的记忆。潘建中就是在孩提时代开始喜欢上了紫砂壶的风韵气质。总是愿意往制作紫砂壶的师傅跟前凑,那时候做紫砂还没有如此多的花哨与讲究,中规中矩的制作中闪现的细致、美观、风度,成为他以后做壶生涯中最为明显的特点。那时候他一看一下午,很盼望能够亲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只是那时候很小,师傅们规矩很严,没有得逞。当他有一天开始做紫砂壶的时候,他的那种压抑肆无忌惮地释放着,可以不吃饭,可以少睡觉,可以忘记生活的纷纷扰扰。只有壶,只有他,还有思维在慢慢地萌芽……
直到现在,一有闲暇,他就会赏古人之作,体味作品中独有味道。每把壶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对这种味道的痴迷,让他成为了中国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理事。
《仿古壶》 潘建中/作
《井栏》 潘建中/作
其 语
“做壶如做人,都是想通的。壶艺须修得其心,方能成器。”
做壶是个手艺活儿,需静,需细。或许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思维就会活跃起来。长期的摸索探求,让潘建中若有所悟,将做壶感悟,扯到生活的层面上,犹如立起一块电影的幕布,让每一个看到这句话的人都能够生发出更多的联想来。
虽寥寥几字,我却反复阅读,犹如摩挲着一件心爱之物,爱不释手。这里面不仅是一个做壶人的体悟,更包含着一个做人的道理,给我们生活一些总则。有些人是喜欢思考的,喜欢想法在脑海中迸发的欢愉。但是大部分人是不喜欢思考的,我们做一件事只是为了完成一件事,没有充分的享受。潘建中是享受做活儿的过程的,所以才能够从一些细节中酝酿出更多的感悟来。
《简墩》 潘建中/作
或许,有些想法还是简单的,难的是将这些想法付诸在实践中。潘建中就是一个战胜困难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句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他心如止水。当别人为利益云云的时候,他还在为了“成器”而自我约束着。
成器的过程是艰难的,是要从舍弃开始的。人其实和壶一样,没有大块大块的舍弃,就没有呈现在眼前的完美。这个过程也是漫长的,或许你还可以选择更为快捷的方法,可是结果会怎样谁会料到呢?还是脚踏实地的好。说白了就是想开一些,或许能够走得更远。
其 壶
一眼见之,目光就没有移开,而是用时间慢慢地打磨着。这样的欣赏算不上是品壶,而是折服。观潘建中先生的作品,扑面而来的是气度。那种灵动而不乏细腻,那种自由却不失法度。很多造型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没有可以为之,而是顺从心意,倒也少了一些照搬传统的匠气。
《静思提梁》一人一鹤,停顿的杯中酒,目光的眺望或许就是回忆的开端,安静的序曲,思考的起点。壶整体的圆润之美,让画中人画外人都处在一个舒适的状态下。造型与画面融在一起,没有停顿的感觉。谁说画中人不是艺术家的影子,寻美者的知音呢?
我虽然不喜欢《鱼化龙》的繁复。但是我也不得不说这件作品是成功的。光是其中画面的构置,技艺的使用,就令我们惊叹了。《鱼化龙》是老题材,已经被各大名家模仿。但是潘建中却将它做出了自己的味道来。哪怕是龙鳞也刻画得如此精细。我不敢评价谁好谁坏,至少我们能够体会出其中的用心之深来,体味出那种琢磨劲儿来。
《静思提梁》 潘建中/作
《鱼化龙》 潘建中/作
潘建中说,做壶如做人。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让他的人,他的话,他的壶拥有着独特的味道。那种独特的味道中隐藏着他孜孜不倦的努力。
潘建中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理事。1959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爱好陶艺制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从艺,至今30余载,以传统的手工艺制法及精湛的制作技艺展现其作品的风采。期间,得到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永成的悉心指导,刻苦钻研成型技术,使传统工艺在其作品中展现出个人独特的魅力,且在闲暇之余,常借鉴先贤名家作品,细细琢磨名人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博采众长,以逐步提高个人对紫砂的修养与造诣。
作品风格淳厚,结构巧妙,形神兼备且充满了清秀飘逸又刚柔相济的意蕴,造型端正浑朴,富有东方传统文化的雄浑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