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茧成蝶 凌空起舞

2015-07-25梁秀亭

天工 2015年6期
关键词:平正孙过庭行草

文 梁秀亭



破茧成蝶 凌空起舞

文梁秀亭

李陈华,全神贯注地扎根、潜沉在中国传统书法的土壤里,他胸怀志向,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如今可谓破茧成蝶,凌空起舞……

书法有法:章法、墨法、字法、笔法等。书法就是书写的法则。古人已建立起一套成熟、严谨的书法规范。书法的发展有其恒定的规律。学书者一定要懂“法”,知“法”、遵“法”,讲求法度的严谨。书法家在个人风格上可以探索、创新、寻求突破,但基本的规范还是要遵守的。清代书法家石涛曰:“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既不受古法约束,而又尊重传统的规矩法度,把“有法”与“无法”这对矛盾辩证地统一起来。

古往今来,笔墨师承,是中国传统书法文脉得以延伸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书法是书法的母体和资源。清代书法家王铎曰:“学书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也。”初学书法,必须临习古帖,必须要“取法乎上”。

一幅作品从完整意义上来讲,首先要在技术层面上过关,然后再有意趣、格调、气质和风格。李陈华对传统书法怀有敬畏之心。他精心钻研孙过庭的《书谱》,二王手札。心摹手追,反复临习。他在临帖的过程中,“眼到”,对碑帖的用笔、章法、结体等仔细审视,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心到”,用心摹,努力捕捉原碑帖作者心灵深处的生命律动,直通心性,链接根脉;“手到”,刻苦训练,不断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传神”和“意会”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习帖,贵在意临,学书法要以悟性而取神。李陈华深谙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在习碑习帖中,既掌握技巧,更追求格调、气韵、意趣。他既转移多师,广采博览,又不墨守成规,不作茧自缚。正如倪苏门在《书法论》中所指出的:“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段专一,次段广大,三段脱化。”

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艺术本身是无法复制的。拘法的俗书,比无法的俗书更俗。欧阳询曰:“学书当自成一家,其摹仿他人,谓之奴书。”

李陈华既尊重传统书法的法度,又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他深得王羲之“若欲书,先凝神静虑,意在笔先,然后作字”和孙过庭“平正、险绝、复归平正”的真谛,尤其喜爱行草的临习和创作,其风格用笔沉稳,不激不厉,清朗俊逸,怡静洒脱。书法艺术是自我情感的表现,具有生命精神的特征。汉代杨雄曰:“书,心画也。”孙过庭在其所著的《书谱》中写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蔡邕在其《笔论》中道:“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李陈华行草的显著特点乃抒情写意,充分地去体现笔墨的意蕴、品位和格调。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更是行草书的生命力所在。行草最易流露书家的情感,反映书家的个性。天真烂漫是吾师。他怀有天真纯性的书法创作心态,行草得王羲之的内涵,颜真卿的筋骨,“颠张醉素”的洒脱,“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笔势如行云流水,蕴含着生命的张力,线条乃追逐情感的运动,呈现出跌宕起伏的心灵律动和风骨烂漫的韵致。他的行草自然挥洒,以气行笔,飞舞盘旋,笔断意连,气息流畅贯通。既有魏碑的古拙,又具汉隶的苍劲。章法布局随意疏朗,开合自然,从容、放松、自由、奔放,看似汪洋恣肆,落拓不羁,但又无法而有法,对笔墨具有理性的掌控力和内在的法度逻辑。

《浪淘沙·北戴河》  李陈华/作

从唯美的角度来挑剔,李陈华的书法在用笔上,还不够老辣,骨力还尚欠缺斩钉截铁的金石之气。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李陈华年轻有为,相信他在今后的书法道路上,会越走越宽广。

李陈华

山西忻州人。2005年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现供职于山西省文联。十届山西省青联委员(文化艺术界别),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傅山书画院院士,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书协会员。他全神贯注地扎根、潜沉在中国传统书法的土壤里,勤奋扎实,持之以恒,他对传统书法怀有敬畏之心,精心钻研孙过庭的《书谱》,心摹手追,反复临习。他深得王羲之“若欲书,先凝神静虑,意在笔先,然后作字”和孙过庭“平正、险绝、复归平正”的真谛,他尤其喜爱行草的临习和创作,其风格用笔沉稳,不激不厉,清朗俊逸,怡静洒脱。李陈华行草的显著特点乃抒情写意,充分地去体现笔墨的意蕴、品位和格调。

猜你喜欢

平正孙过庭行草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七)
陈海良《古人诗》
摘《书谱》孙过庭句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临帖孙过庭《书谱》
书法作品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踏莎行草忆饶公
赵孟頫平正书风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