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阳楼记》六大谜团

2015-07-24刘义志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6期
关键词:邓州滕子京岳阳

刘义志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文以楼显,楼以文传,自此之后,岳阳楼名冠天下。但《岳阳楼记》究竟如何创作而成,正史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致使众说纷纭,谜团重重。

是滕子京托名“范仲淹”而作?

湘籍青年作家张一一撰文指出, 《岳阳楼记》作者并非范仲淹,而是滕子京。一时引发热议。

张一一认为,在写《岳阳楼记》之前和之后,范仲淹一生从不曾到过岳阳楼,仅凭传说中滕子京寄过去的一幅《洞庭晚秋图》和前人有关岳阳楼的一些诗文记载等二手三手材料,“范仲淹断没有如此通神的手段可以闭门造车,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千古雄文”。

张一一文章也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范仲淹“托名”《岳阳楼记》的情形,其实类似于现在看到的许多署名名人所作的序言、评论和推荐之类,“大多是出版社和书商这边找托儿以名人的口吻写好,发给所谓名人确认下,如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只需奉上几条烟几瓶酒一个丰厚红包之类,名人便会慨然应允署上自己的大名,这已成业内潜规则”。

张一一文章还指出,署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发表后没几日,同年秋,滕子京便被调任时有“小汴京”之称的徽州做知府,“这就不难看出《岳阳楼记》的公关作用,滕子京最想表达的其实就是‘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关于《岳阳楼记》的作者之争,张一一主要还是依据一些史料进行推测的。他还在文中旁征博引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指出滕子京之所以被贬到巴陵郡,是因为此前贪污巨额公款;而重修岳阳楼,也不过是搞“形象工程”和抓收入的一种方略。可是司马光却又是范仲淹和滕子京的政敌,这就颇令人玩味了。

是模仿之作?

明朝文学家孙绪在《沙溪集》中写道:“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此是学吕温《虢州三堂记》,体制如出一轴。”孙绪认为《虢州三堂记》也是分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来写,最后来个总结,而范仲淹是先来个总结,再分成春天和秋天来写,最后再发表议论。

唐人吕温又叫吕衡州,作品《凌烟阁勋臣颂》等传诵一时。滕子京的《求记书》中有一段话:“及登楼,而恨向之作者所得仅毫末尔。惟有吕衡州诗云‘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此粗标其大致。”滕子京说也就只有吕衡州的这两句诗写得不错,把岳阳楼的大体面貌写出来了。

那么范仲淹在收信看到这句话之后,极有可能会把吕衡州的诗找出来看一看,从而得到了灵感。

范仲淹看过并模仿《虢州三堂记》,也只是孙绪的一种推测。但如果两篇文章要比高下的话,范仲淹远高于吕温,从思想境界上讲,两者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范仲淹《岳阳楼记》和《虢州三堂记》存在某种相似,是不谋而合还是有意模仿并创新呢?谜团未解。

借太湖风景描写洞庭湖?

有学者认为,范仲淹出生苏州,从小在太湖岸边长大,对湖泊那种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千的景象十分熟悉,因此范仲淹虽未到过洞庭湖,还是能够借助太湖风景描写洞庭湖。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范仲淹在苏州的遗迹现存多处。苏州西郊天平山下有座咒钵庵,据说是范仲淹幼年居住过的地方。范仲淹幼时家贫,三餐不继,只得将米煮成薄粥冷凝后划为四块,早晚各两块,这就是著名的“断斋划粥”故事。后来,人们在天平山建有范公祠。清朝乾隆南巡,三过天平山,敕建高义园纪念范仲淹。

但《范文正公年谱》却明确记载:“太宗皇帝端拱二年(989)己丑秋八月丁丑,公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也就是说,范仲淹出身于山东徐州,而不是苏州。

也有学者认为,范仲淹出生地应该在正定府(今河北正定县),其依据是范仲淹庆历八年(1048)致韩琦的一封信。信中说:“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范仲淹对自己记事以来,未能到出生地正定府重游,惆怅不已。

不过,范仲淹即使不是出生苏州,但他后来还是在苏州做过官,对太湖风光自然非常熟悉。但要模拟太湖写洞庭,还是有一点牵强的,因为两湖的气势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据少年印象写就《岳阳楼记》?

以方健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范仲淹不但到过洞庭湖,还在湖边生活过一段较长的岁月。方健指出,少年范仲淹约在7至15岁时,继父朱文翰任安乡知县,范仲淹即随母亲朱氏生活于今湖南的安乡县,这里正位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洞庭壮丽秀美的湖光山色给范仲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和祝穆的《方舆胜览》都有记载:“范文正公读书堂,都在安乡县。仲淹幼孤,从其母归朱氏,朱宰安乡,与俱来读书地。”如今安乡还有范公读书台,“书台夜雨”也成为安乡八景之一。

所以,这些学者据此认为,范仲淹在离开洞庭湖40余年后,当他应滕子京之请写《岳阳楼记》时,对照《洞庭晚秋图》,少年时洞庭风光自然再次浮现脑海,于是文思泉涌,笔锋在八百里洞庭湖面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千古名篇。这也只是一种推测。范仲淹少年时候生活在洞庭湖区域,那他成年后有没有到过洞庭湖,甚至登上过岳阳楼呢?

范仲淹登上岳阳楼了吗?

前面所讲都是说范仲淹没有登上岳阳楼,有一种观点则与之截然相反,认为范仲淹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不仅跟他平生的抱负和“忧乐”情怀有关,而且也与他亲临洞庭湖和岳阳楼有关,其依据是有关诗文楹联。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范仲淹受命出京安抚江、淮。完成安抚任务后,为了考察湖南的船运情况,他从湖北黄冈经武汉沿长江而上,又经岳阳入洞庭湖到长沙。在岳阳做了短暂的停留,登上了令他心驰神往的岳阳楼。岳阳楼的一副千古名联:“揽辔登车,一世澄清需满志;读书观政,万家忧乐尽关心”,正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的源头。

同年十二月十五日,范仲淹在《送韩渎殿院出守岳楼》一诗中,逼真地写到了洞庭涛、古楼月:“仕宦自飘然,君恩岂欲偏。才归剑门道,忽上洞庭船。坠絮伤春目,春涛废夜眠。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此外,他在滕子京被贬到岳州不久,以实笔写出了《和延安庞龙图寄岳阳滕同年》。其中“几处云藏寺,千家月在船。疏鸿秋浦外,长笛晚楼前”的句子,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岳阳楼的位置和景物宽阔之状。此外,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画龙点睛、明白无误地道出他到了岳阳,是在岳阳楼上观看了洞庭湖:“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究竟在哪里写的?

一说《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河南邓州的花洲书院写的。

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贬谪邓州,创办了花洲书院。1046年,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请范仲淹作记,并附《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在花洲书院据此图以及有关诗文,挥毫而就《岳阳楼记》。

与之相印证的是,在河南邓州花洲书院前面有一尊范仲淹的铜像,还有一个照壁,中间镶嵌书法家张志和用楷书书写并雕刻而成的《岳阳楼记》全文。

另一说认为范仲淹是在岳阳写就《岳阳楼记》。

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受滕子京之托撰写《岳阳楼记》时正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在邓州,范仲淹很少政事,实际上是在休养,相当闲适。范仲淹借此机会,决定亲赴岳阳,一则看望好友,二则完成《岳阳楼记》。

与之相印证的是,今天湖南岳阳市的岳阳县、临湘市民间多次重修的《毛氏族谱》中,明确记载了范仲淹在岳州府临湘楚里(在今岳阳市云溪区云溪乡、岳阳楼区梅溪乡境内)购有田产。其后范仲淹的孙女同苏州太守、岳州人毛斌公的儿子祥公结婚,范仲淹就将这份田产做了陪嫁物。这些事情都发生在范仲淹邓州任上,说明范仲淹这段时间极有可能到了岳阳。

猜你喜欢

邓州滕子京岳阳
滕子京替人追债重修岳阳楼
元好问诗歌通释三则(七)
泼墨寄深情 勉励新雷锋
季传富
滕子京“欠条”建成岳阳楼
送出去的儿子
略谈宋代南阳文化
“欺世盗名”岳阳楼
庞振坤来了
2007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