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5-07-24吴厚才

教育界·上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应用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吴厚才

在新课程改革下以及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每天面对一群富有个性的孩子,他们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个性鲜明:有的沉静倾听,有的敢于质疑,有的循规蹈矩,有的标新立异……面对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怎样才能使这些富有个性的孩子长期保持探究的心理状态,不断地学习、汲取新知呢?我们常说,如果学生能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怎么办”,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地会学习,会创新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巧妙激疑问难,激发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为他们铺路搭桥,也就是设置各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感觉到需要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意识越强烈,学生的思维也越活跃。问题设置的方法有“矛盾激疑”“操作激疑”等。

矛盾激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初,学之端。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学生都存在许多疑问,“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矛盾情境,使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学”中“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动力,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接着出示这些数(21、42、63、84、52),让学生想一想能否被3整除,这时学生的思维还是停留在“个位”上。一次次尝试失败,学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个过程水到渠成。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从原先认识转移到“各个数位之和”这个核心问题中……难题在学生疑惑中解决了。

操作激疑。现代教学论指出,“操作—思维”是一对链环,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活动探索思维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为概括活动提供素材,为抽象活动提供依据,把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再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学生通过对拼图的摆弄、观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的2倍。这时经过老师进一步诱导启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分析、观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三角形面积=底×高÷2。这样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在操作中得以验证,学生的思维也在实际操作中得以启迪,问题意识在操作中得以激发,创造的个性得以发扬。

二、提倡小组合作,促进创新思维

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同学相互交流、讨论等合作活动,则能让更多的同学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集众人智慧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发现新知,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关心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如教学“年、月、日”,老师让学生8人为1个小组,让他们每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年历(每人手中的年历年份都不相同),注意观察,每组由一人把本组同学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在本组内先讨论,得出规律性的知识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就连平时不大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想从年历上发现点什么,有困难的同学在小组同学的讨论和帮助下学到了知识。同学们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发现了许多有规律性的知识,同时也存在一些疑问。当讨论得差不多时,老师让每组把他们得出的规律告诉大家(老师适时板书),各组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其他小组无法解决的,老师给予提示完成,如为什么二月份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等问题,最后老师对他们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全班分享。这样,本课教学目标就在学生共同观察、讨论、交流中得以完成;发现的问题也在共同讨论中得以解决。

三、创设良好氛围,促进创新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放开胆子提出问题,让学生敢说、多说。只有在允许学生说错思错的宽松课堂氛围下学生才能得到多说、多做的锻炼,提高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能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一个飞跃的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题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通过指导、点拨激活学生的思路,在学生讨论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讨论,自主探究,找出问题。例如:教“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先出示画有5只黑猫的图,再分别出示画有5只花猪的图和画有3只花猫的图,根据应用题的提问,找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行展开讨论后总结提出进一步问题,为什么花猫图不一下子出示8只而要分两次出现呢?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下自由交流、讨论得以解决的问题,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让学生在提出最基本的问题后,能够根据动态的图式找出创新的问题,那么学生对于应用题不会停留在被动地思考局面,而是主动地学习、创新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应当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灵活地选择运用,使它成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应用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