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2015-07-24易叶苗
易叶苗
【摘 要】文章分析了激励理论的概念,探析了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培养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激励理论 高校学生 人才
一、前言
胡锦涛主席曾说过:“要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努力形成‘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动局面”。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但是一些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动力。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激励环境和激励措施还不完善。将激励理论应用在高校学生培养中,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激励理论的概念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都为早期的激励理论,提出了激励的方式,之后的皮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洛克和休斯的目标设置理论、弗洛姆的期望理论等提出制定一系列的目标,影响人们的行为,从而激发人的行为。由此可见,所有人的内心都有需求,并且都具有相应的动机。如何激发人们内心的渴望是激励理论的核心,通过利用一定的策略或者方法作用于人的内心,从而强化、驱动以及激发人的行为。
三、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一)目标激励法。为学生制定一个正确、可行的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正如查士德斐尔所说“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由此可见,通过应用目标激励理论,能够让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并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当达到目标之后享受成功后的喜悦,进一步坚定自身的学习目标。例如,创建学生目标激励卡,卡上反映学生的信息,例如老师留言、每次考试目标、考试总结等。但是目标卡上的考试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目标激励卡正好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意,同时还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当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量后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制定恰当的目标,并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例如在学生目标卡上留言激励或者提醒学生。
(二)校园文化激励法。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反映了该校师生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以及与其他学校或者团体之间的区别,是一种集体的意识和精神氛围,彰显了一个学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高校开展各种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精彩活动,对某大学的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90%的学生主动参与过学校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并感受到了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给他们带来的积极影响;75%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校庆互动、校史主题教育等活动对自身学习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由此可见校园文化激励法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校园文化激励的存在以及价值,并有意识地加以改善和合理利用。
(三)信任关怀激励法。信任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相互信任可以给对方以信心,被信任的一方也会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将班级的工作交付给学生负责,教师的这种信任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和动力,会将班级以及其他学生的学习任务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对待。如果教师在交给学生任务时鼓励学生说“我看好你,好好干,你一定能行!”这样会让学生的自信心倍增,鼓足干劲,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师交予的任务,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为创建良好的班级平台和校园平台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榜样激励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塑造榜样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参考,让学生努力向学习榜样看齐。正如心理学家认为的:人的行为通常被其内在的动机与需求所推动,并且这些需要就是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效率能达到什么程度。因此,高校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榜样激励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例如,树立“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榜样形象,让学生努力地向这些先进榜样学习。对于获得榜样形象的学生,应该颁发不同等级的奖学金进行奖励,奖惩适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前景激励法。高校学生培养中前景激励法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不可替代的精神动力。例如,对于艺校学生,通过为其设定美好的前景,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前途进行思考与憧憬。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新生来说,他们具有较强的成就需求、进步需求和渴望需求,通过为其制定美好的前景规划,引导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同时不能设定过高的期望,合理把握激励教育的“激励度”,避免产生失落感,影响学生追求和实现自己前景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承担着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伟大使命,需要良好的教育管理环境和有效的管理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将激励理论应用在高校学生培养工作中,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准确地把握激励教育的激励程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管理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动力,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芹.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0(11):217-218.
[2]邓秀芸.全面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激励中的应用——基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实证研究[J].科教导刊,2010(11):151-152.
[3]高冉冉.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