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2015-07-24吴仁秀
吴仁秀
【摘 要】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为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教学 问题意识
一、对传统历史教学的理性思考
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占据着中学历史教学的讲坛,其弊端主要是教学生“答”,以答代问,提问的权力大多在教师,其结果是“问者谆谆,答者昏昏”。这些事实表明学生还不能真正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现实的教学模式,仍然深陷于“填鸭式教学”,不能把知识教活、教新。而新课改无疑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在新课程标准下加快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农村中学教学中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才能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一般情况下,在教学中大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但需要激发,同时加强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问题,让学生认识历史事物,大胆评价,教师多加鼓励,促使其自主学习。其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使用过激的语言,表扬要多于批评,批评力求含蓄,不要轻率地否定学生的不成熟意见。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属于第二类型,问题意识较少,重点在于培养,而培养的关键更是鼓励。“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应用轻松愉悦的话语,或自己举例,或引用歇后语,鼓励学生去思考。
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三个目标
1.设场鼓励,使学生“愿问”,激发其问题意识。教学中简单传授知识难免枯燥,而教师一旦提问,学生就会相应地有一些紧张意识,并且学生的主动意识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比较薄弱。而在新课改下首先应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焦虑感。每当有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都应带头并要求全班同学以热烈掌声给予鼓励。日久天长,多数学生都以能质疑问难为荣,形成了课上学生争先恐后发问的活跃氛围。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要给予肯定,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思考,发掘思维中的闪光点。如对秦始皇功过、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大运河作用的评价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教师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引导探究,使学生“能问”“会问”,培养其问题意识。解决个别学生缺少问题意识的唯一做法就是启发诱导,培养寻疑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寻疑意识不是在平常学习历史中找出问题并及时提问的一种意识,新课改中的一些观点是开放性的,应鼓励学生去参阅一些书籍,不能拘泥于课本,不能受限于一种模式。这并非反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多一些认识,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反复深入思考,不从常规的环节中去生疑,而是由提出单个问题逐渐过渡到系列问题,逐渐提高质疑能力。首先,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即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生学会比较,在比较中找差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导读交流,在事物的众多属性中找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从而归纳事物的共性,分析事物的个性。其次,要培养学生会问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鼓励学生不断提问和互相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新课改下的观点,自己不断提问的意识,形成“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创建新情景的开发式教学模式”。如对新课改下的一些探究性学习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提出不同观点,老师只做答疑。久而久之,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质疑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就达到一种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1.要处理好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关系。传统教学的模式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掌握知识就需要一定的讲解。2.处理好课堂效果与课堂反馈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育是对知识本身的再现,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其主要方法就是课堂测试及练习和评讲,主要形式是试卷和习题,而新课改是一种思维形式,一种理性的认识。3.正确处理合作性学习与个体掌握知识的关系。学生一贯的学习方法是自己独立学习掌握知识,而自主学习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自主学习才能体现个人的能力和素质。4.正确处理能力提升与价值观形成的关系。在新课改下教学主要目的之一是提升能力,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个人的人生观以及社会价值观。
四、不断研究,经常实践,强化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课堂作为展示自己的舞台,不再被动去学,而要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会学习的人。培养学生成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知识在更新,思维在变更,只有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适应社会需要,成为真正有用的人。培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才。当今很多大学生在校出现一些问题,这与在中学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指导有很大关系。所以,需要通过训练逐步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的人才。总之,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模式应大力转变,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场所,成为素质教育的场所,成为培养适应社会潮流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石国利.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模式之尝试[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6).
[2]刘力.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实践中的构建[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