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观察

2015-07-24雷福珍

当代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薄型宫腔粒细胞

雷福珍

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观察

雷福珍

目的 观察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过薄的不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未曾接受大剂量雌激素治疗设为实验组,另外40例接受大剂量雌激素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内膜厚度,并监测患者的月经量、妊娠率,调查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结果 宫腔内灌注G-CSF后各时间点与注药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不同测量时间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厚度随时间增厚;子宫内膜厚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线性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宫腔注射G-CSF可作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准备的一种新方案。

薄型子宫内膜;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是指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能够获得妊娠的阈厚度。临床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生长环境适宜与否是胚胎着床成败的关键,子宫内膜厚度异常可导致不孕发生,其治疗仍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属于集落刺激因子,能够促进滋养原细胞增生,并有助于生殖成功[2]。本研究采用宫腔内保留灌注G-CSF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现对其临床优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就诊于江西省萍乡市萍矿总医院的子宫内膜过薄的不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未曾接受大剂量雌激素治疗设为实验组,另外40例接受大剂量雌激素治疗设为对照组。实验组20例拟行冻融胚胎移植术,另20例有生育要求准备自然妊娠,6例曾有宫腔轻重度粘连,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宫内节育环,经抗炎及扩张宫腔容积治疗后宫腔镜示宫腔形态恢复正常,21例患者有月经量减少;对照组19例拟行冻融胚胎移植术,另21例有生育要求准备自然妊娠,8例曾有轻重度粘连,同上积治疗后宫腔镜示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排除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畸形未经治治疗者,排除男方原因及输卵管性不孕。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实验材料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络合碘消毒液(江西草珊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0030193);阴道B超仪(DC-6Expert):深圳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自制宫腔注射管:萍矿总医院;2mL注射器:山东瑞通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无菌器械(宫颈钳、鸭嘴器、卵圆钳、纱布、棉球等): 萍矿总医院。

1.3 实验方法 实验组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后,将自制宫腔注射管经宫颈顺子宫曲度插入宫腔,当触及宫底部时,后退约1cm,自制宫腔注射管连接2mL注射器将预先抽吸的1.2mL 200μg rhG-CSF在无阻力下缓慢注入宫腔,待注射器内药物注射完后,抽吸少量空气将通液管中剩余的药物全部推入宫腔[3]。患者平卧休息20min后结束。以后每日复查血常规直至正常,每日经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及优势卵泡发育情况,即注药前、注药后1d、注药后2d、LH峰值日、排卵日的子宫内膜厚度。

对照组患者同期用激素替代周期中口服戊酸雌二醇最大剂量超过8mg/d,至少10d以上子宫内膜达8mm以上添加孕激素10d,子宫撤退性出血后,监测下一月经周期的第10天、第11天、第12天、LH峰值日、排卵日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实验组注药前、注药后1d、注药后2d、LH峰值日、排卵日相对应。比较2组内膜厚度,以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7.0mm为治疗有效,并监测患者的月经量、妊娠率,调查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

1.4 疗效评价标准 1年内受孕或胚胎移植成功者为治愈;虽未受孕,但与本病有关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En≥7mm),月经量增多为好转;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En<7mm)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情况比较 2组患者注药后1日(对照组月经第10天)、注药后2日(对照组月经第11天)、LH峰日和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均明显高于同组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x±s,mm)

宫腔内灌注rhG-CS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有效率显著优于使用大剂量雌激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种疗法的有效率比较(n)

2.2 治疗结果 4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治疗后排卵日子宫内膜达7mm以上者32例,总有效率为80.00%(32/40),自然受孕者中5例成功受孕,20例胚胎移植者成功者13例,其中7例受孕者有先兆流产症状,经用保胎,4例保胎成功,顺产分娩,3例发生自然流产者均为排卵日En=7mm者。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效果更好,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2.3 安全性和副作用 40例患者诉有轻微肌肉酸痛7例,诉乏力2例;宫腔注射rhG-CSF 48h后监测血常规,其中白细胞升高12例,注药后48h最高者白细胞18.4×106/mL,中性粒细胞比值76.9%,2d后复查分别下降至10.0×106/mL,65.8%,经复查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目前,定义薄型子宫内膜的时间及厚度分界值不明确,厚度一般界定为6~8mm,大部分倾向于7mm,我国临床上也一般采用7mm为界限[4]。但是薄型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降低妊娠率是公认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妊娠率低、妊娠后流产率高。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年轻女性较早就有性生活,但早妊娠的又少,故年轻妇女的人工流产率也明显增高,多次宫腔操作,是薄型子宫内膜的比较常见的致病因素,薄型子宫内膜也至不孕[5]。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试管婴儿已经是大部分不孕患者的最终选择,也是最佳选择,现在决定是否胚胎移植的子宫内膜厚度标准有降低趋势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厚度接近7mm时,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移植[6]。本研究收集20例准备行胚胎移植周期中孕酮添加日内膜厚度<7mm的及10例有薄型子宫内膜病史准备妊娠的周期进行宫腔内灌注rhG-CSF后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跟踪随访妊娠结局,结果表明,宫腔内膜灌注rhG-CSF后,子宫内膜厚度有所增加,妊娠率增加。本研究选择准备胚胎移植者,对于有排卵患者选择自然周期:对于月经不规则,或有卵泡发育和排卵障碍的患者选择来曲唑诱发排卵周期,在此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基础上干预,而选择或继续选择激素替代周期的作为对照组,其原因基于以下2点:(1)排除使用雌激素对于实验组结果的干扰;(2)大部分患者合并卵泡发育障碍,使用LE可诱导单卵泡发育,在不影响子宫内膜生长的前提下,可不用或减少促性腺激素用量,减少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的风险[7]。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只能作为一个研究点,而对于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来说,胚胎的成功种植及临床妊娠才是终极目标[8]。如何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以及该方法是否可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为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提供新方法及研究方向。

[1] Shufaro Y,Simon A,Laufer N,et al,Thin unresponsive endometrium-a possible complication of surgical curgical curettage compromising ART outcome[J].J Assist Reprod Genet,2008,25(8):421-425.

[2] 林海波.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3):46-48.

[3] 乐爱文,单莉莉,袁瑞,等.原因不明子宫内膜薄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J].生物技术通报,2010(7):195-200.

[4] 乐爱文,单莉莉,袁瑞,等.原因不明子内膜薄雌激素受体P雄因Rsal、Alu I 多态性[J].生物技术通报,2009(12):102-107.

[5] 李洪,许志恩,李维,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8(10):461-465.

[6] 刘岐焕,程范军,高清平,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9):532-534.

[7] Wu Y,Gao X,Lu X,et al.Endometrial thickness affects the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n normal responders after GnRH antagonist administration[J].Reprod Biol Endocrinol,2014,9(12):96.

[8] Al-Ghamdi A,Coskun S,Al-Hassan S,et a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 outcome[J].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2008,6: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3.017

江西 337003 江西省萍乡市萍矿总医院妇产科 (雷福珍)

猜你喜欢

薄型宫腔粒细胞
一种适用于薄型梁体的周转装置
一种硅溶胶增强的超白薄型陶瓷板及其制备方法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卓越的薄型系列机心
——MIYOTA薄型GL/N/M系列机心
离子电渗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薄型圆锥角膜临床疗效观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