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歌剧字幕翻译研究综述

2015-07-24彭佩璐汪宝荣浙江财经大学杭州310008

名作欣赏 2015年18期
关键词:唱词字幕音乐剧

⊙彭佩璐 汪宝荣[浙江财经大学, 杭州 310008]

西方歌剧字幕翻译研究综述

⊙彭佩璐 汪宝荣[浙江财经大学, 杭州 310008]

歌剧字幕是在歌剧现场表演中呈现于舞台银幕上方的翻译或转录的唱词和对白。通过简明扼要地展现目标语唱词,歌剧字幕有助于帮助观众排除非本族语的干扰,更好地理解剧本内容。而作为有别于普通字幕翻译的一类视听翻译,歌剧字幕翻译研究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西方歌剧字幕理论和研究做出梳理,重点从歌剧字幕的发展历程、限制、无障碍性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度四个方面阐述歌剧字幕研究脉络,认为歌剧字幕研究有望推进翻译研究的深化,为西方歌剧的引入及中国艺术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歌剧字幕 西方歌剧 唱词 翻译

一、引言

歌剧字幕最初产生于加拿大,它以简洁的形式将译后的唱词投射于舞台或椅背屏幕上方。作为银幕翻译的主力军,歌剧字幕享有较之于配译及普通字幕更高的普及度,它被称之为“混合的翻译形式”。

在18世纪上半叶,大多数欧洲国家歌剧院唯独只对中上阶层开放,但随后提供原语表演的歌剧院和配制译语文本的机构之间产生了间隙,音乐剧开始冲破贵族阶层专属表演的桎梏,蕴含于其表演中的社会和大众问题逐渐引人注目。德斯布拉什指出:“大部分歌剧用译后语言表演,歌剧爱好者们带上歌剧望远镜,手电筒或唱词乐谱,以便能听清其中的台词。”波顿也表示:“人们观赏音乐剧时不再局限于对美妙旋律的欣赏上,他们不只是坐在黑暗中听着模棱难辨的表演,观众对唱的是什么开始感兴趣。”因此,歌剧字幕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随着《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妈妈咪呀!》等音乐剧及歌剧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西方音乐作品的影响力越发不可小觑。对多数中国观众而言,用普通话演出的音乐作品更是求之不得。对此,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China Arts&Entertainment Group)、卡梅伦麦金托什有限公司(Sir Cameron Mackintosh Limited)与百老汇亚洲娱乐(Broadway Asia Entertainment)均提出拓展西方音乐作品的中国市场。

但由于歌剧在东方普及度不高,而在西方历史不长的缘故,其普及仍受到不少阻挠。本文选取目前现有研究,对西方歌剧字幕研究做出综述,由于国内对此领域研究不多,本文并未过多涉及国内歌剧字幕研究。

二、西方歌剧字幕的发展历程

在18世纪末期,意大利语相继成为罗马、佛罗伦萨、维也纳等地歌剧表演的主流语言,并一度与法语主导的歌剧相抗衡。意大利语在19世纪前一直保持歌剧的主导地位,但此后剧作家又相继创造了英语、法语和德语形式的歌剧。歌剧节目随即扩展到多种欧洲语言,多样的艺术形式渗透出民族主义的文化气息,也给歌剧提供了发展上升的新契机,歌剧的影响范围和需求逐步增大。“观众习惯在灯照充足的会堂里观看表演,不时走动并交谈”,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表演期间会堂有不定时遮光,这给歌剧爱好者一边看剧一边阅读携带的唱词谱造成了障碍。歌剧字幕由此在欧洲各歌剧院被相继应用,它给歌剧唱词文本的理解和接受带来了剧变。

1983年,时任加拿大歌剧院(Canadian Opera Company)经理的曼苏里(Lorfi Mansouri)引入了显示在台口上方水平荧幕上的唱词同步英译,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歌剧字幕。他还引入“Subtitles”此术语作为加拿大歌剧院的注册商标。同年,这一举措立马被纽约市立歌剧院(New York City Opera)的负责人希尔斯(Beverly Sills)所效仿,意在吸引更多观众。而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也在1995年引入了“大都会字幕”(Met Titles)——“通过装置在椅背上显示屏呈现的字幕体系”,观众可自由地选择关闭此显示屏。随后,歌剧字幕在西方各国遍地开花:向来以严厉著称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Vienna State Opera)、佛罗里达大剧院(Florida Grand Theatre)等。

伯顿(Burton,2004)在《歌剧的喜悦:歌剧字幕的艺术和技巧》一文中提到,1983年,第一场有现场字幕的歌剧表演在北京举办,但当时即非处于屏幕上方也非屏幕下方:而是以垂直形态呈现在舞台两侧的形式展现的。

尽管歌剧字幕受到许多歌剧行家的公开非难,公众仍对其保持近乎一致的渴求。英国国家歌剧院(English National Opera)在采用歌剧字幕前曾对民众进行访问调查,结果发现61%的观众愿意为了歌剧字幕回到剧院观剧。德斯布拉什也表示,对大多数19世纪的观众而言,经翻译的剧本理应被演唱。2008年,歌剧字幕迎来25周年纪念,通过歌剧字幕呈现的歌剧艺术特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些翻译后的台词和唱词通过合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方式——歌剧字幕展现给观众,这也正是歌剧字幕时至今日仍长盛不衰的内因所在。

三、歌剧字幕的制约性

在实际的字幕操作中,垂直或水平字幕一般不多于两行,而借助于数字技术,一些专业字幕的字符数在Arial或Helvetica字体中可达到35至39个字符,中文和日语分别能达到12和16个字符,而古斯拉夫语和阿拉伯语被限制在每行35个字符。事实上,借助于数字技术,单空格字体字幕已向宽度可变字体字幕转变,字幕翻译者得以根据银幕实际可利用空间大小尽可能植入较多的字幕。这也是如今每行字幕可达到50至60个字符的原因所在,尽可能多地把字幕内容呈现在观众们面前,也就意味着观众能尽可能长时间且舒适地观看字幕。辛塔斯还表示:由行数和投影定位引起的变化也应考虑在内。不可否认的是,多行字幕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不多于两行的字幕规则,将字幕投射于屏幕上方的歌剧字幕也为影视字幕乃至视听翻译开启了新的篇章。

具体说来,歌剧字幕所面临的语言表达上的制约包含(见表1):

表1歌剧字幕语言层面制约因素

为此,鞠善日在《关于歌剧翻译的几点思考》中提到,歌剧唱词翻译受音乐和表演限制的独特性:一方面与原语剧本语意吻合;另一方面与为迎合观众的音乐旋律相一致。孙慧双在《歌剧翻译与研究》一书中也提及歌剧翻译者应为演员服务,同时参与歌剧市场化的进程中。马特奥认为歌剧字幕的重要准则是简洁。在此基础上,波顿提出字幕翻译也应遵守透明的准则,观众为了观剧却非字幕而来,歌剧字幕的使命是传达歌剧正在唱什么。托马西尼也提出歌剧字幕翻译必须与音乐旋律相符,字幕翻译者应与原剧本同进退,以达到译后语言的对等。

此外,一些歌剧字幕公司的翻译准则也同样值得深究。三城歌剧公司(Tri-Cities Opera Company)认为控制字幕表达多少、怎么表达和何时表达至关重要;加拿大歌剧公司(Aria Nuova)更着重字幕理解,它们认为歌剧字幕应当简洁、灵活、幽默,用多变的语言与舞台细节相匹配。

表2歌剧字幕技术层面制约因素

从空间和时间的因素来考虑,字幕实际显示的时间总比实际演唱的部分短,尤其在合唱部分,字幕往往会一个接一个快速闪现,而同一时间内信息输出量有限,这都会影响字幕同步性的实施。

马特奥提出歌剧字幕可利用两套不同系统:幻灯片投射和软件系统。海伊也指出靠电脑操作的发光二极管(LED)或录像投影仪显示在台口上方或舞台后方,小型剧院中使用的是置于头顶上方的投影仪以及一块电脑控制的投射垫。

毋庸置疑,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于字幕技术中,如计算机智能字幕系统、更高分辨率的投影设备等。这些都将推动字幕发展向更高层面行进。

四、歌剧字幕的无障碍性

无障碍性是指为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社会大众提供戏剧、电影、歌剧等视听作品。在这个意义层面上,无障碍性用字幕、手语、音频描述的形式给听障人士和视障人士带来了福音。

辛塔斯等人认为无障碍性和翻译互为贯通,互相包含。歌剧字幕的无障碍性包括:音频介绍(AI)、音频描述(AD)、音频字幕(AS),以及为视障人士设计的触摸感知(touch hours)和为听障人士设计的字幕调配(captioning)。

音频介绍给观众提供剧前介绍,让观众提前对剧目有了大致了解,他们无需全程带上耳机听讲解,只要有了提前录制好的音频介绍,观众随时都能听取。而个别歌剧院,如里西奥大剧院(Liceu)更倾向于音频介绍与音频描述的结合,这样一来,音乐的作用被弱化,视觉描述被交织在其中。而影视字幕激发了歌剧字幕的产生,它将声音、视觉、感觉融于一体,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听障人士和感障人士的需求。

触摸感知是指让观众到舞台上,通过触摸演员服装和道具来获得实际感知,观众得以将他们听到或看到的与触感相联系,进而增强对剧目的整体了解和感知。此外,伦敦皇家剧院(London’s Royal Opera House)还设有歌剧手语,手语表演者站在舞台两侧为听障人士表达歌剧内容。

通过各类字幕及无障碍工具,歌剧表演将迈向更多、更广的观众群体,也让观剧成为享受。

五、歌剧在中国的接受度

中国戏剧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唐玄宗时期梨园弟子的诞生,至元朝成为中国戏剧标志的元曲,伴随着二胡、弓等中国民族乐器,元曲、杂剧等中国戏剧在茶馆、露天演台、剧院等各个场所被火热追捧。唱词是中国戏剧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若无法克服语言的障碍,便无法满足观众的期待。索比认为两种文化乃至艺术形式间的冲突和不协调会给音乐唱词翻译造成约束,因此,译者要面临符合审美需求、适合演唱等要求,在《西方音乐剧的汉译:适应与接受》一文中,索比指出西方戏剧引入中国,不仅要考虑到中文固有的四声音调、词汇差异、可唱性等问题,更需考虑文化适应的层面。此外,中国引入的西方歌剧不在少数,个别采用中文演唱,大多数仍选用原语演唱、中文字幕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将中国戏剧带向世界的举措也愈发热烈,如在维也纳、华盛顿、东京等地演出火热的《花木兰》,这也让将中文融入歌剧及其字幕的研究变得尤为迫切。

六、结语

本文列举了歌剧字幕的相关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指出歌剧字幕翻译值得更多关注,也能为打开翻译研究的全新视角做出贡献,意在引起对歌剧字幕的广泛关注。但歌剧字幕的应用能增大歌剧观众的数目且加深其对歌剧表演的理解。尽管在欧美各国对歌剧字幕仍有不小抵触,但是歌剧字幕定能在世界范围内保持强势地位。因此,对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是有必要且可行的。

[1] Burton,Jonathan.The art and craft of opera surtitling [A].In Jorge Díaz-Cintas and Gunilla Anderman(eds). Audiovisual Translation:Language Transfer on Screen[C]. Basingstoke(UK):Palgrave Macmillan,2009:58-70.

[2] Chiaro,Delia.Audiovisual translation[A].In Carol A. Chapelle(ed.).The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Linguistics [C].Oxford:Blackwell,2008:1-5.

[3] Desblache,Lucile.Music to my ears,but words to my eyes?Text,opera and their audiences[J].Linguistica Antverpiensa New Series,2007(6):155-170.

[4] Diaz-Cintas, Jorge. Subtitling: Theory, practice and research[A].In Carmen Millán&Francesca Bartrina (eds).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RHTS)[C].London:Routledge,2013:273-287.

[5] Griesel,Yvonne.Are theatre surtitles an adequate mode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integrative view of translation in the theatre[A].In Heidrun Gerzymisch-Arbogast and Sandra Nauert (eds.). MuTra - Challenges of Multidimensional Translation:Conference Proceedings[A]. Saarbrücken,Germany,2005:62-75.

[6] Kolesnikov-Jessop, S. China’s Curtain Rises, The Broadway Musical Gets a Warm Reception:“Les Mis”in Mandarin[J].Newsweek,25/2/2008.

[7] Mateo,Marta.Reception,text and context in the study of opera surtitles[A].In Yves15 Gambier,Miriam Shlesinger and Radegundis Stolze (eds).Doubts and Directions in Translation Studies:Selected Contributions from the EST Congress[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2007:169-182.

[8] Sorby,Stella.Translating Western Musicals into Chinese: Adapting to the Reception[J].Journal of Adaptation in Film&Performance,2010(3):185-199.

[9] Tommasini,Anthony.So that’s What the Fat Lady Sang [J].The New York Times,2008-6-7.

[10]邓京(借灯).音乐剧扎根中国,需要经典中文版[EB/OL].北青网-北京青年报,2014.

[11] 费元洪.音乐剧翻译中的“信达雅”[J].上海戏剧,2014(8):12-15.

[12] 傅显舟.音乐剧唱词的翻译问题[J].歌剧,2012:63-65.

[13] 鞠善日.关于歌剧翻译的几点思考[J].音乐创作,2012.

[14] 宋书琴.漫谈戏剧文学的特点与鉴赏技巧[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1):70-74.

[15] 孙慧双.歌剧翻译与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作 者:彭佩璐,浙江财经大学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汪宝荣,香港大学翻译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教授、硕导、翻译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文学翻译史、多媒体翻译。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本文系浙江财经大学校级研究生科研项目——“文化调适视域下西方经典音乐剧翻译研究”的子项目

猜你喜欢

唱词字幕音乐剧
唱词(外一首)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快速搜寻和下载电影字幕文件
自己动手 调整错乱的影视字幕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