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论解题技巧刍议

2015-07-24张桥

公务员文萃 2015年7期
关键词:段落解决问题材料

张桥

申论解题可以归纳为阅读材料、概括材料、提出对策、分析论证四个环节。

(一)阅读材料

申论考试给定5000~6000字(近两年已经增至8000字)左右篇幅的背景材料,后面三个环节的完成都是建立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阅读理解给定材料是应对答题的首要任务,也是完成考试题目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以读透为标准,但阅读时间一般不要超过50分钟。

1. 认识材料,深入阅读

一般来说,申论给定材料都会围绕一个主题组编而成,但不是一篇成形的文章,是用无序的材料拼接而成的“半成品”。申论给定材料没有主次之分,没有空间、时间顺序的逻辑,因此只有根据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对给定材料进行阅读、分析、理解。

应试者在阅读材料时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弄清楚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可以提供很多重要信息,同时能使应试者避免审题不清);二是弄清楚材料的主要内容;三是弄清楚材料的主要问题;四是弄清楚材料的主要倾向。

2. 掌握方法,通读加精读

阅读材料必须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建议应试者采用通读加精读的方法。

第一步,通读,把握材料的概况并将其分类。因为给定材料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有用处,有些语句、有些段落是背景材料甚至是无用材料,要加以鉴别。找出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次重点段落、哪些是鱼目混珠的段落;找出哪些是反映问题的段落、哪些是问题表现的段落、哪些是说明原因的段落、哪些是解决对策的段落。在段落旁边标出段落大意,标出重点段落、关键词句(文章首句和末句常常是点题之句,申论每一段所要表达的有效信息也经常出现在段落的首句和末句)和一些有特别意义的词句(有关联词的语句,它们包含的信息量较大;代表官方立场的政府官员的谈话;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措施的词语如:根源、危害、经调查、指出、认为等)。

第二步,精读,即精读自己圈定的重点段落、关键词句和有特别意义的词句,从中分析、归纳出问题、表现、原因、对策等,实现对材料的把握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

在阅读时要把握段落特点,一般给定材料一段一要点,但也会出现一段多要点和多段一要点的现象,阅读时要注意区分和把握。

阅读材料不应图快,对材料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偏离主题或不中要害,会丧失概括材料、提出对策、分析论证的基础。只有阅读懂了、理解透了才能全面掌握材料中的信息。

(二)概括材料

概括材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是阅读材料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它又是提出对策、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概括材料就是在对给定材料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是整套试卷作答的基础。

1. 明确概括要求

分析12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可以看出,历年来都有要求对给定材料进行概括,但概括的要求不尽相同。作答时要分清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和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区别,如果混淆二者就会产生很大偏差,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无论是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还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都要求做到全面、准确、深刻。所谓全面,就是在概括时不能有重要遗漏(概括类题目是按点给分);所谓准确,就是在概括时要分清主次,即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主次颠倒;所谓深刻,就是在概括时要达到一定的高度,避免就事论事,尤其要避免照抄材料,停留于表象,缺乏相应的深度。

2. 概括材料几个细节问题的处理

概括类题目是按每个要点踩点给分,在概括时难免会出现要点遗漏或要点过多(字数超标)的问题。对于前者建议分段总结避免遗漏;对于后者按数学合并同类项法操作,把意思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合并为一项进行表述;作答前最好能列好提纲分配好字数。

概括类题目作答时尽量使用简短的陈述句,用词含义确切、文句严谨;尽量使用中性和白描的词语作答,概括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即可,不引申、不发挥,不要评论问题或内容。

(三)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重点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应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它是建立在对给定材料正确理解和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的(此时,在阅读环节勾画出的对策语句和段落应该重点分析)。具体来说,提出对策的原则和要求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给定角色

提出对策时应试者首先要明确命题者预先给定的虚拟身份,即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职位上提出对策方案。这个给定的角色是应试者提出对策的基本立足点,只有找准这个立足点,才不至于提出对策时发生偏离。

明确给定角色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应试者必须体现政府行为;其二,应试者还必须明确自己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政府行为,即哪一个类别、哪一个级别的政府行为。具体来讲,应试者要分清自己是参谋咨询角色还是政府部门负责人、普通工作人员等。

2. 明确对策的针对性

所谓明确对策的针对性,也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提出的对策方案应该与给定材料的倾向吻合(申论所给定的材料都反映了某种社会问题,并设定了解决问题的倾向,所以提出的对策方案要符合给定材料涉及的范围和条件);二是提出的对策方案是紧紧围绕上一个环节概括出的主要问题而言的,一般上一个环节概括出了几个层次的问题,这一环节就应该有几个层次的对策(其解题思路可以概括为:由原因推导对策)。

3. 明确对策的可操作性

不管对策有多么完美,如果没有现实可操作性,那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要实现对策的可操作性,至少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明确对策的执行主体,即对策由谁去执行,也就是对“问题”进行“归口”管理,明确由哪个政府部门或机构去落实与处理。第二,明确对策的执行步骤,即对策怎样执行。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办法,切忌空泛、笼统。第三,明确对策的执行时效,即对策何时执行。对策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不是遥遥无期的假设。第四,明确对策的执行条件,要求提出的对策在现实中具备实施的完善条件。第五,提出对策要坚持利益最大化原则,选择代价最小、收益最大、副作用最小的最优对策。

在撰写对策时,一定要条理分明,建议一个条目就写一个对策。形式上可以采用“第一,……”或“一要(一是),……”,也可以采用段首提要句等形式。条目之间宜分段排列以显示条理性。同时在撰写对策时还要注意用语规范和字数要求。

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对现实接触较少,解决问题非其所长。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它所关注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现在能够做什么,因此提出的对策要是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勿坐而论道。

(四)分析论证

分析论证是申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要求应试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和自己提出的解决对策进行充分论证,写出一定字数的文章。这是申论考试的核心,因为这部分全面考查和衡量一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等,应试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1. 分析论证基本要求

分析论证部分除了字数要求外,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论题鲜明、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1)论题鲜明、中心突出,即围绕材料概括出的主题或主要问题进行论述,突出主旨,不生枝叶。应试者在确定中心时要注意:第一,自己是以公职人员的身份进行论证;第二,主题是材料已经给定了的,论证的态度和倾向也要从材料中来,同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忌模棱两可;第三,论述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空发牢骚;第四,确定的中心要有一定的高度,同时最好还能结合近期热点,力求新颖、独特。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内容充实是指结合材料广泛联系理论和社会现实,拓展思维空间,根据不同要求,从理论与事实、历史与现实、正面与反面、直接与间接等不同角度丰富充实写作内容;论述深刻是指论述不停留在材料本身,要透过事件表象揭示问题本质,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 分析论证基本写法

分析论证基本写法具体涉及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四个部分。

(1)标题。申论考试一般会要求自拟题目,也会有以A为题、以A为主题或以A为副标题的情况。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常见的有:概括型标题,如《说廉政》;问题型标题,如《金钱是万能的吗》;结论型标题,如《天才出于勤奋》等。标题是论证部分给阅卷者的第一印象,最好能产生“题好一半文”的功效,建议标题最好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能反映文章的中心论点,力求鲜明、简洁。

(2)开头。提倡开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有时由中央精神引出,有时由原文引出,也可直接表明观点主张,视情况而定。但最好一两句即可,忌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3)主体。主体部分是内容充实、论述深刻的体现。具体来说有两种主体:第一,对策型主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论证。提出问题要结合材料,简洁明快;分析问题的原因(主观和客观,现实和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法制、教育等)、后果、影响等,提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并对对策展开论述。要注意的是这里不单是对第三环节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第三环节的提升、充实和延伸,涉及的面更广、视野更宽、措施更具体、论述更深刻,并且融入了议论的成分,而不是对问题的条款答复。第二,分析型主体,按照总分总式的结构论证。总:概括材料、提出总论点;分:提出分论点、分析问题;总: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这两种主体在作文时没有明显区分,可以配合使用。

(4)结尾。申论文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要解决问题,因此文章的结尾也应当落笔于问题的解决上。结尾最好能以肯定的语气通过分析,说明问题是一定能够圆满解决的,并对问题解决的趋势、前景作出预测,分析问题解决后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写作方法:第一,总结深化式,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点明主旨、深化主题,这是最常规的一种结尾方式;第二,首尾照应式,对标题或开头进行回顾、照应,紧密扣题;第三,展望号召式,针对现实进行展望和感召,但忌用标语式口号,虚张声势。

上述是笔者多年研究申论得出的一些认识,需要强调的是,申论考试是一个系统测试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考试科目,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试者平时要多学习,多关心时事,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认识分析政策的水平;多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的速度与理解能力;多思考,碰到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多站在政府公务人员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思考解决办法;多写作,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采取系统的学习方式来培养申论的答题能力。

(摘自《应用写作》)

猜你喜欢

段落解决问题材料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趣味•读写练 答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两只想打架的熊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