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林小镇,有自家的味道

2015-07-23

海峡旅游 2015年7期
关键词:梅干菜凤林腌渍

第一次遇见郁伦,是她来台北参加活动,推广自家手工炒的“美好花生”,在她忙得不可开交的夹缝中,简短作了交谈,便开始透过网络信件保持联系,日后每次行经花莲,也是必定拜访的朋友。

顺龙与郁伦在三十多岁时,便从繁华的台北回到凤林小镇与父母同住,凤林位于花东纵谷,花莲境内最中间地带,镇内居民以客家族群为主。顺龙说自家居住这一带早期称为“会社”,为日据时代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的所在。

返乡的年轻夫妻不仅接承钟妈妈炒花生的工作,身为媳妇的郁伦也开始跟着婆婆到菜园工作,依着客家小镇作息体验生活四季,每餐每顿自家自理,理出一些滋味心得,写了一本《自家味――传承妈妈好滋味》,将阿母的好味道记录下来。

生活中有数不尽的食物透过腌渍,发酵美味,藏露世界各地。从最原始的一层盐巴,一层食物,彼此交迭覆盖,起初为了保命,日后竟成就各地风土的饮食文化。在钟家的餐桌上,让我印象深刻。

“差不多在这个时节,秋末入冬前会开始种冬菜,新鲜吃以外,还要拿来做咸菜……”钟妈妈拿起她今年初腌好的梅干菜、萝卜干开始侃侃而谈。原来,咸菜不但能一吃三味外,还系出同门呢,酸菜、福菜、梅干菜都是芥菜做成的。

从芥菜收成开始,就有钟妈妈的农家智慧可循。一把小弯刀从芥菜根部利落砍下后,不要直接收进菜篮,而让芥菜倒立在菜园上,透过短暂的日光曝晒去去水汽,同时藉由水汽蒸发让芥菜的身段变得更软,更好进行下一步抹盐搓揉的动作。抹盐的用意是要将芥菜脱水,妇女双手搓揉的力道肯定不够,还要双脚踩踏并用,最后再找一个大石头加压其上,让芥菜叠得更为密实。

静置发酵将近半个月,芥菜颜色若转为橄榄绿,带有酸香,即表示酸菜发酵得当。福菜则是酸菜的进阶,把酸菜拿去太阳底下进行日光浴,曝晒约两日的时间即可塞进干净的空酒瓶,塞满之后别忘在顶部抹上盐巴隔绝空气,再用透明塑料袋盖在瓶口,锁紧瓶盖,放置阴凉处,至少发酵三个月的时间。梅干菜就是不装罐的福菜,保持日晒,晒到菜叶呈深咖啡色,叶柄不含水份时,即可进行捆绑收纳。

这些说完都还只停留在芥菜身上,越陈越香的老菜脯也是掌握腌渍三大元素:腌、晒、塞;用在清明点心草仔粿里的菜脯米最简单,连皮都不用削,直接刨成丝,阳光日晒,晒到干透金黄,就可准备收纳。

这是冬日的腌渍,如果问起花生的农事更是精彩。花生耕作有两期,第一期是二月份种,七月初采收;第二期是七月底种,十一月底采收。一次田间工作的完整过程,从选种、整地、播种、施肥、除草、采收、日晒、过筛、装袋、仓储等,郁伦说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有不同的担忧。

以播种来说,要选择下过雨后的日子,因为土壤湿润,种子容易发芽。如果遇上连日干旱的热天,来不及发芽的种子就需要人工灌溉来辅助,这时候就必须利用抽水马达引出灌溉沟渠的水,通常是两人工作,前者浇灌,后者牵管,不仅要顺畅拉起直线让水流出,还要避免管线压坏了已经开始长大的嫩芽,有很多心思要顾的田间工作。

每次到凤林,与“美好花生”两代人呷土豆喝茶闲聊,钟妈妈的腌渍智慧总是在日常话语中不经意流露好几手,而“顶开花,下落钉,老人囝仔兴”这句形容花生的俚语,也是从他们身上学会的。

猜你喜欢

梅干菜凤林腌渍
A Bit of a Pickle
腌渍
3种不同腌渍方式对腌渍黄瓜品质的影响
腌渍苏子叶产生丙酸规律的研究
高凤林:平静握住那杆焊枪
离家再远,也忘不了外婆制作的梅干菜烧饼
高凤林 航天火箭的“金手天焊”
绍兴梅干菜
梅干菜炒四季豆
人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