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震与八路军三五九旅

2015-07-23王建柱

文史春秋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五九旅南泥湾王震

● 王建柱

这是一支光荣的部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保卫中央苏区立下了不朽功勋;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更以“南泥湾奇迹”而享誉天下。华北抗战、中原突围、驻守新疆、扎根边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重要时刻,这支部队都展现出了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粉碎日军围攻,荣获“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

八路军三五九旅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部队。它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诞生的湘东独立师,在开辟湘赣根据地的战斗中,逐渐发展壮大为红六军团;长征时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率先突围,踏上西征路,与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师后,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简称“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惯上仍沿用“八路军”简称。)红二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改编为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陈伯钧任旅长,王震任副旅长,刘子奇任参谋长,袁任远任政治部主任。10月2日,王震任旅长兼政治委员。

1937年9月,王震率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跟随第一二〇师师长贺龙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进入山西后,在王震指挥下,三五九旅立即参与了著名的忻口会战。10月20日,当王震得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的捷报后,料定敌人会进行报复,于是迅速组织第七一七团设伏,将前来报复八路军的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此后王震又指挥部队数次在此区域设伏,共歼灭敌军300多人,使敌人这条交通补给线几近瘫痪。11月1日,七一七团又在大道口设伏,袭击了一支由80多辆汽车组成的敌运输队,歼敌200多名,击毁汽车20多辆,有效地配合了友军在忻口的正面战场作战。

王震旅长

到了1938年初,三五九旅由东渡黄河时的1个团,增至3个团;兵力由当初的不足3000人,激增至1.2万人。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以更加勇猛顽强的姿态展开对日作战。围攻收复岢岚城、夜袭三井镇,接连收复了晋西北7座县城,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战果使三五九旅的名声大振。三五九旅在“收复七城战役”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用第一二〇师师长贺龙的话来说,“光复七个县城,七团(即七一七团)功劳很大。七团不但在一二〇师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劲旅,在八路军中也是主力之一。”贺龙还说:“广大人民给你们的旅长王震同志起了个绰号叫 ‘飞将军’。这个绰号叫得好,因为它是人民自己叫出来的啊!”

1938年5月,三五九旅又奉命出击同蒲路,挺进晋察冀,以破袭战袭扰牵制敌人,连续作战七天七夜,歼敌400多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上、下细腰涧战斗,是三五九旅进行的又一次漂亮的歼灭战。1939年3月,日军一支约5000人的部队分兵四路,企图合击驻龙泉关地区的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和驻台怀镇地区的三五九旅部队。王震旅长当即定下决心,决定采用“集中主力打击敌军一路”的战术歼灭这股敌人。

14日,七一七团先头部队突然发现山梁那边的日军正在集合。七一七团团长刘转连毫不犹豫,下令警卫连和一营抢占了制高点并向日军突然猛烈开火,遭到突袭的日军乱作一团。此时,王震已率部从南面包围了日军,攻占了上、下细腰涧附近的高地。这样就与七一七团对日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将日军压缩在山沟里面。七一七团的部队堵住日军退路,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猛烈突围。当夜12时许,王震指挥部队向被围日军发起总攻,至15日清晨将其全部歼灭,共毙伤日军500多人、生俘11人,缴获武器、弹药一批及大量军用品。在打扫战场时又收俘日军伤兵53名。

上、下细腰涧战斗,被军史学家认为是三五九旅在华北抗战期间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歼灭战。对于这场战斗,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撰的 《华北治安战》中亦有所记载,称“与优势之敌遭遇,我方不断出现伤亡”。另据后来缴获的日军文件称三五九旅“作战勇猛,出没无常”,告诫日军要“千万谨慎,切记!”。

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在战斗中俘获日军

八路军三五九旅部分官兵攻克日军据点后合影

三五九旅在华北抗战中的突出表现,不断得到八路军前方总部 (简称“前总”)和晋察冀军区的嘉奖,曾被授予“百战百胜的铁军”等称号。

一手拿枪,一手扛锄,把“烂泥湾”变成“米粮川”

1939年,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大军,对我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对此,中革军委主席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号召。1940年11月,朱德总司令提出了军垦的屯田设想,号召部队边战斗、边训练、边生产。同年底,三五九旅在王震率领下,开赴南泥湾,从此,一首 《南泥湾》歌曲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担负着保卫延安、保卫中共中央和屯垦生产的双重任务。刚踏进南泥湾时,部队的生产和生活都十分艰难,形势逼迫着他们要在这片荆棘遍野的土地上开辟出未来与希望。王震把他的3个团放在临镇、马坊和九龙泉,摆开了对荒山野岭的“围歼”阵势。

在三五九旅中,朱玉宝的年龄最大,他71岁时由王震特批入伍,原因是他有一手种地的绝技。他身上揣着一张由王震写的手令,上面写着:“兹委任朱玉宝老汉为本旅农业生产副官,指导各部农业生产,望各部官兵向他请教,予以招待。”很快,在朱玉宝的指导下,南泥湾的平川里长出了玉米、小麦和油菜,山坡上种出了谷子、糜子和土豆。

就这样,在短短3年时间内,三五九旅的官兵共生产出了9000多万斤粮食,把沉睡千年的僻野改造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把昔日的“烂泥湾”变成了“米粮川”;把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愿望演绎成了漫山遍野的丰收场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贺龙、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中共中央党政军领导先后视察了南泥湾,高度赞扬三五九旅是“全党全军的榜样”。从这时起,三五九旅成为我军历史上履行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职能的一面旗帜。

毛泽东 (右二)、朱德 (右一)视察八路军三五九旅。

1944年6月3日,一个由6名外国记者和9名中国记者组成的中外记者团来到陕甘宁边区采访。他们最想了解到的是:三五九旅从事生产会不会削弱军事技能,降低军事素质?

1940年底,八路军三五九旅官兵在南泥湾开垦荒地。

在那天的实弹表演中,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做了如下记录:100米步枪射击,372发击中369发;投掷手榴弹,全连平均40米;攻击课目:打出3枪后,1分钟火速推进150米,途中扔出3颗手榴弹并刺中7个标靶。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看到这个纪录后连连摇头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成绩!”

实际上,在进驻南泥湾之初,王震就规定:部队要做到农忙种田,农闲练兵。针对八路军武器落后的特点,把重点锁定在投弹、刺杀和射击这三大技能上。于是,由三五九旅首创的军队大比武方式,就在南泥湾的田埂旁、树林里、山坡上诞生了。当大生产进入到第3个年头的时候,全旅的投弹距离由平均25米提高到40米以上,最远的达到72米,射击命中率由原来的52.9%上升到86.3%,涌现出许多“贺龙投弹手”和“神枪手”。此时的三五九旅,不仅丰衣足食,而且战斗力大大提高,随时准备上战场迎击日军。

南下北返,浴血奋战,堪称“第二次万里长征”

1944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巩固和发展华北、华中等抗日根据地的同时,抽调部分主力向华南地区发展。南下部队主力由当时正在南泥湾的三五九旅第七一七、七一八、七一九团组成,正式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史称“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同时,三五九旅还留下了3000多人在陕北继续担任保卫边区和生产建设任务,并作为南征第二梯队,待机南下。王震和三五九旅又一次挑起了革命重担。

南下支队于1944年11月19日从延安出发。离开延安后的部队,就像脱离了大树的孤叶,飘摇在国民党和日军的“围剿”与追杀之中。部队于1945年1月底到达鄂豫边的大梧山革命根据地,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胜利会师。这年8月底抵达广东南雄县境内,当部队进入五岭山区,与前来接应的东江纵队仅距百里之遥的时候,蒋介石纠集国民党军队7个军、21个师、15万兵力对我军进行大规模围追堵截,部队为避其锋芒,于8月17日转入崇山峻岭的八面山中,25日又移兵江西大余。由于敌数倍于我,8月29日,奉中共中央电令,南下支队回师北返。9月2日,我所有南下部队在江西上犹县黄沙坑会合,同道北返,在湘南赣西、粤北地区及井冈山周围,部队减员甚大,许多同志壮烈牺牲。伤病员忍痛跟随部队徒步行军,历尽艰难困苦,于9月15日回到湘北,取道湖北黄安县庙基湾与中原军区及新四军第五师胜利会师。1945年10月10日,部队北渡长江,复名三五九旅。王震旅长说:“我们走在一条痛苦的、血染的路上。”

行军中的八路军三五九旅

三五九旅南下北返,历时近两年,跨越8省境地,征战两万多里,冲破敌人100多道封锁线,大小战斗300多次。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2月26日,南下支队与日军在湖北阳新县三溪口的大畈发生激战,全歼来敌,敌遗尸400多具,缴获小炮7门、轻重机枪25挺、步枪300多支。1946年8月,在越过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后,这支伤痕累累的部队,终于回到了延安。经过近两年的浴血奋战,南下支队出发时5000多人,返回延安后仅剩1414人。

三五九旅终于回到延安,受到了中共中央和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在我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挺进新疆,让“南泥湾的种子”在新疆开花、结果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千万里,屯垦在天山。”这是王震同志上世纪60年代给三五九旅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老战士的题词。这首词生动地展示了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辉足迹。

1949年冬,三五九旅 (1948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步兵第五师。)又踏上了挺进新疆的征程,离开南泥湾旖旎的风光,三五九旅又开始了新的战斗——激战兰州,智取河西,翻越祁连山,西出玉门关,实现了新疆和平解放。紧接着,他们先后圆满完成了改造起义部队、帮助地方建政、维持社会秩序、北疆剿匪等工作,对稳定西北政局和保卫边疆安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在生产建设上,始终保持了开辟南泥湾的光荣旗帜。

改编后的三五九旅又一次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之中。1950年春天,喀什已经是桃红柳绿的季节,粮草问题是三五九旅入疆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新疆军区对此下达了第一号命令,要求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农业生产。这年刚入夏,在新疆北部,有6万军人走进了准噶尔戈壁、吐善托盆地及伊犁河谷,拉开了大开荒的帷幕;在新疆南部,已经壮大到5万官兵的三五九旅全部进入到开荒地域。他们在东起若羌、南到昆仑山北麓、西至帕米尔高原、北抵天山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上形成了大合围之势,在一个又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原上围垦土地,开荒种粮。新疆部队以13个师和11万兵力的规模,为贫穷瘦弱的新疆鼓起了走向富裕的勇气。

1950年秋天,当王震打开新疆地图的时候,他看到三五九旅的开荒量已经达到31万亩,驻疆各部队100万亩的开荒总量也远远超出他当初定下的60万亩的目标。今天,新疆已经创建出了四大垦区,从伊犁河谷到昆仑山下,从开都河畔到塔里木河两岸。一曲《南泥湾》从陕北唱到天山南北,几代军垦战士用辛勤的汗水开发建设出万顷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换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三五九旅屯垦戍边的宏伟业绩,永远写在了祖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上。正如原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长期主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领导工作的张仲瀚同志在 《老兵歌》中写道:“兵出南泥湾,威猛不可挡。身经千百战,高歌进新疆。”

1954年10月7日,三五九旅和其他部队的17.5万名军人,恋恋不舍地脱去军装,改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55年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上,他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并任十一届、十二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曾经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央党校校长等职。1978年3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连任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4月,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82年6月1日,王震 (右一)在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会上发言。

1993年3月12日,王震在广州逝世,终年85岁。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这位三五九旅的老旅长走完了他的传奇人生。当年进军新疆的时候,他曾说过:“每个人要种4棵树,当这些树长大后,就用这些树给我们做棺材,我们就是要留在新疆。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王震还特意给党中央写信,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新疆各族人民站岗……”当运载着王震骨灰的飞机飞过天山山脉的时候,天山脚下,那一株株胡杨、一片片农田、一座座工厂,仿佛都惦记着和将军的那个约定,都在静静地等候着他的到来。

猜你喜欢

三五九旅南泥湾王震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要是”的作用
《南泥湾途中》
南泥湾开荒志
抢着去边疆的王震
“办”“为”和解
三五九旅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慌”与“没有慌”
南泥湾
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兵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