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研究

2015-07-22胡亮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胡亮

【内容摘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在于课内阅读教学,教师大多不太注重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阶梯式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部分。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述,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但是课内阅读必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地体现阅读教学的意义。传统的教学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让学生阅读试卷和练习上的一些文章,很少延伸到课外。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阶梯式课外阅读包括兴趣感知、理解鉴赏以及批评评论三个层次,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传统的阅读教学,可能只是局限于理解鉴赏层面,很显然这种处理方式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推动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

一、第一阶梯:兴趣感知阅读

兴趣感知阅读是阶梯式课外阅读的第一阶梯,也就是最为基本的阶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俗话说,兴趣是人们学习的动力。要是连阅读的兴趣都没有,阅读教学就无从谈起。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他们只是让学生根据几个问题进行阅读,然后将阅读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型挑出来讲解,并将主旨讲述出来,阅读教学就结束了。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从新课改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兴趣感知阅读。这四首诗都选自冰心的《繁心·春水》,很多语言都切合初中生的思维习惯,并且诗歌的语言富有想象力,同时还十分清新。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开展阅读学习,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朗诵比赛活,让学生真正地感受这几首诗歌的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冰心诗歌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繁心·春水》这本著作,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就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充分实现兴趣感知阅读的作用。

二、第二阶梯:理解鉴赏阅读

理解鉴赏阅读是阶梯式课外阅读的第二阶梯,是阅读教学的发展阶段,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透过文字本身理解文章的意义。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不太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下一次再碰到相似的文章时还是会不知道如何解读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体会写作者的情感,并从真正意义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第十课“社戏”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理解鉴赏阅读。“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中讲述了作者的三次看戏经历,描述了自己童年的经历。教师应该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即“我”、双喜、桂生、阿发以及六一公公等人。同时,学生还应该把握文章中的主要情节和作者隐藏在文章中的时间线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重点。之后,教师将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五猖会”以课外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阅读,这样就能够提高阅读水平。

三、第三阶梯:批评评论阅读

批评评论阅读是阶梯式课外阅读的第三阶梯,是阅读教学的高级阶段,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学会运用发散思维,从文章的语言和思想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评价。当然,学生对于作品的评价可能和写作者本身相似,又或者会有很大差别。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对文章本身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时,可以对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评论进行批判,从而真正地进行批判性阅读。当然,这并非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盲目地批判,而是以科学的观点进行评价,以质疑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我的叔叔于勒”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批评评论阅读。在进行这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莫迫桑的另一篇文章“项链”作为课外阅读对象。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文字特色以及思想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真正地养成批评评论阅读的习惯。

综上所述,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一些弊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推动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即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外阅读教学,通过兴趣感知阅读、理解鉴赏阅读以及批评评论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厚江. 享受语文课堂——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李如密. 元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J]. 课程·教材·教法,2007(6).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