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党员质量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2015-07-22李利向礼晖肖俊夫
李利 向礼晖 肖俊夫
摘要:高校教职工党员质量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强调“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重要着力点。文章以高校各部门教职工党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分析高校教职工党员质量建设的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加强和改善高校教职工党员质量的建设路径,以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促进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党员质量;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3-0163-05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四个全面”的国家战略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着重党的工作战略布局,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基本原则应对当前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方面面临的严峻考验。国家有关部门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中强调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着力提高高校教职工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场所。高校应从切实担负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党建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教职工党员质量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党员是组成政党的基本要素,一定数量的党员构成了党的组织基础。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员队伍数量与质量关系,既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又不断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对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得还不够。党员队伍的质量是政党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政党的性质、力量和作用[1]。
高校党组织是党员(特别是高素质党员)发展和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专门人才和智力支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对完善党员质量建设路径有着重大责任。高校教职工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中坚力量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新一代青年的重要责任,为学校实现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守。近几年,在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辛勤工作下,一大批优秀人员加入到党组织的队伍,党建工作喜人形势。同时我们也看到,有的同志在形式上入了党,然而思想上并未入党。一些教职工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在教书育人中并没有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此,以重庆大学党建工作开展实际为重点考察样本,系统开展高校党建工作中教职工党员质量建设的现实路径研究,以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基本理论,为促进学校教职工党员质量提升,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提供现实指导和实践借鉴。
二、高校教职工党员质量建设现状
(一)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立足于重庆大学教职工党员,共发的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30份,有效问卷119份。其中教职工党员党龄分布情况:5年以下党龄21人、6—10年党龄45人、11—15年党龄32人、16年以上党龄21人,分别占到总人数的17%、37.8%、26.9%、17.6%;在文化程度方面,硕士研究生86人,占总人数的72.3%,博士研究生及以上21人,占17.6%;专业职称,初级职称有38人、中级职称64人、副高级职称17人;在职级这一项调查中,副科级及以下53人,占总人数的44.5%,正科级41人,占34.5%,副处级及以上19人,占16%。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校教职工党员队伍整体上保持着较好的结构特征:在党龄方面,“年轻党员”即10年党龄以下人数占到50%以上,这说明该校党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有着积极向上的朝气。同时具有十年以上党龄的教职工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较好地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党员为着党的最高目标努力奋斗;在文化程度方面,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职工党员占到99.2%,充分说明该校广大教职工党员的整体素质较高,在高校工作、学生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教职工党员质量建设现状与问题
同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职工党员队伍质量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虽然这些问题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仍然不容忽视。
1.政治素养方面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对党性修养和党的宗旨的了解方面,“您认为目前党员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调查显示有68%的教职工党员认为在党性修养方面当前存在“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42%认为存在“思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67%认为存在“学习风气不够浓厚”,94%认为存在“信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37%认为存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等问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在该校教职工党员群体中,大部分党员能够清醒认识到当前在党性修养方面党员同志存在的问题。
在“您认为新时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一问题的调查中,调查显示超过80%的教职工党员认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扎实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及自觉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法治观念五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该校教职工党员在整体上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有着良好的政治素养。
但不可忽视的是有部分党员对党性观念、党性修养、党的宗旨和共产主义信念存在疑虑。由于接受党的培训和考验的时间较短,少数年轻党员对作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并不感到自豪、对党的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问卷调查显示,如表1:在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时,20.2%的党员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无所谓自豪不自豪,而对“您认为人类能否实现共产主义”这一问题,超过50%的党员认为有可能实现。高尚党性观念和对党的理想信念的坚守,体现着一名优秀党员的基本政治素质。这是党员从事社会政治活动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而政治素质作为党员质量评价的基本组成指标,体现着一名合格党员应当具有的党性觉悟与理想信念,即坚定地相信通过努力,共产主义定能实现,并为此作为一名党员而感到自豪。endprint
2.思想理论素养方面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思想理论素养主要体现在党员学习、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理论的程度,以及符合党员身份的思想观点、觉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等状况,是影响和制约共产党员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教职工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频率较高,超过半数党员1个月或更短时间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与讨论,完全符合党中央对党员的理论学习要求;超过85%的教职工党员不存在
对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完全不了解的情况,这说明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大部分教职工对党的思想理论体系有所了解,从而在言行中以身作则。
但调查发现,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频率上,仍然有42.9%的教职工党员两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才参加政治学习。对于党的思想理论体系的了解调查显示不容乐观,有比较全面且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的教职工党员只占到被调查者的16.8%,为此,笔者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在“您是通过何种方式系统学习党的理论”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数据显示如图2。
随着信息化时代不断深入,教职工党员更多地是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方式获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碎片化带来的知识理论的碎片化使得在进行党的理论系统化学习时,更倾向于“短平快”。这种方式益于教职工党员随时接收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但同时也存在着对党的理论流于片面化的情况。调查显示有72.3%的教职工党员仅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简单了解党的理论知识,党员应当系统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作为一名高质量党员应具备的系统理论贮备显然不足。
而在“影响您进行党的理论学习的主要因素有什么”的回答中,有58.8%认为平时事务太忙,23.5%认为理论学习形式呆板,没有新意。工作事务繁忙成为影响教职工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意图的重要原因。加之,高校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存在各管一摊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处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造成党的工作往往让位于业务工作,出现业务工作“实”而党建工作“虚”的现象[2]。此外,在理论学习的组织形式上,并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来促进或刺激教职工党员理论学习的兴趣。
3.党组织生活、学习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党的十八大强调“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现阶段无论是一般社会单位还是高校,对于党员的教育培训基本以党组织生活为重要载体。调查显示,74%的教职工党员在其所在党支部平均大约一个月或不到一个月会过一次党组织生活,超过两个月及以上的只占26%。这充分说明在该校基层党支部中,对于组织生活相当重视,并以此为载体,达到提高党员质量建设的目的。
在调查中,很多教职工党员对于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虽然不反感,却对于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有一定意见。在“您参加党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通常是?”的回答中,74.8%的教职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是读报纸、念文件,55.5%的教职工党员认为是业务讨论。而在“您认为目前党组织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回答中,认为党组织生活内容枯燥,形式呆板、缺乏新意的占到70%以上,有近50%的教职工党员认为存在问题是脱离工作或生活实际。与这些问题相对应的则是基层党支部在开展组织生活时,较能提起党员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文体活动、外出参观等方式在所调查党员中占比不高。从这几项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该校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大多组织生活的学习形式并没有从实际上解决党员参与兴趣不高的问题,对新进、年轻党员与老党员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其形式方法过于传统,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系统教育作用。
4.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应的党建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在完善自身管理体制、着力提高教职工党员质量方面都有着许多切实的举措。在回答“您对您所在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的总体评价”时,80%的教职工党员认为党组织很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群众很信任,或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能够维护群众利益。这说明该校党组织在教职工党员心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并能够契合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
在对党组织制度建设情况的调查显示如图3。
显而易见,尽管有58.8%的教职工党员认为所在党组织制度健全且得到严格贯彻执行,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有23.5%的教职工党员认为虽然制定了制度,但得不到很好地贯彻执行。16.8%的教职工党员认为仅建立了一些制度,但具体规定并不清楚。党组织制度的建立,并使之行之有效且形成长效机制,对于组织内党员的基本信念、政治素养的培养以及思想品质方面的提升都有着不可获取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对所在党支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党员教育管理不严、党内生活制度坚持不够、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这三方面的问题是教职工党员认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三方面问题的逻辑联系在于,由于一部分党组织制度的执行不力,使得党内生活制度或学习制度坚持不够,导致对于党员教育管理的不严,从而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导致部分党员质量不高,形成质量建设的恶性循环。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您认为党组织对党员有良好的监督及奖励机制吗?”的回答中,仅有32.8%的教职工党员认为所在党组织对党员有良好的监督及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而67.2%的教职工党员认为所在党组织有监督机制但无有效奖惩机制,或并没有严格执行,或没有监督及奖惩机制。党的十八大所强调“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在调查中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贯彻实施。
三、加强高校教职工党员质量建设的路径
无论在党的建设还是针对高校党建,党员数量和质量共同构成了党员队伍。党员数量的多少标志着党存在和发展的规模,而党员质量的好坏则体现党的性质[3]。党员队伍是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当前新时期新阶段更应该注重党员质量建设。而党员质量建设的逻辑起点则应该在于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包括在制度上严把“入口”、守住“岔口”、疏通“出口”,形成教育、培训、监督、奖惩等长效党员质量建设制度。endprint
首先是坚守发展高质量党员的质量标准,严格遵守党中央提出“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着眼于建立一支高质量、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能够在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党员队伍[4]。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质量标准认真执行党员发展程序,在培养、考察、政审等环节上形成发展党员预审制度、准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着重在政治态度、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入党动机、工作业绩等方面全面客观考察发展对象。并从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制订专门的培养教育计划,重点做好培养提高工作,同时加强发展党员自查、他查制度,慎重、均衡、客观、严谨地开展发展党员工作。
其次是守住“岔口”,切实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完善党组织生活形式,多思多想既具有教育意义,又不流于形式,且不古板沉闷的组织生活,灵活采取符合年轻党员特点、易被年轻教职工党员干部接收的方式,使其多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了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不断深化党内民主评议等监督制度,定期对教职工党员干部进行基本思想理论考核,从自我考核不断深化,进而形成自我考核与互动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着力提升教职工党员质量建设。
最后是形成“能进能出”的监督奖惩制度。一是以《党章》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行为。二是严格规范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规定与办法,采取党员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在综合分析、考察核实的基础上,按照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档次,集体商定高校教职工党员综合评议结果,并形成跟踪式评价体系,科学客观地评价每一名教职工党员的基本情况,建立通过合理的质量评价标准。高质量教职工党员需要进行宣传鼓励,而低质量教职工党员则需要有一定形式的惩罚制度,更甚者直接清除出党。
从党组织自身建设上看,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素质党员发展和培养的重要阵地,其负担的重大使命决定了必须着力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和改善高校教职工党员质量,总结经验、深入研究高校党建基本内容,严把“入口”、守住“岔口”、疏通“出口”,在制度上完善教职工党员质量建设,在纯洁党组织和队伍,建立健全教职工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方面才能取得新进展[5]。参考文献:
[1]牟广东.关于党员队伍数量与质量关系的理论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4):15-19.
[2]崔桂田.党员结构优化与质量建设的路径选择[J].人民论坛,2012(26):85-87.
[3]孙其昂,侯勇.论高校党建科学化的基础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7):12-15.
[4]王汝强.近几年来高校党建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2005(7):45-47.
[5]邸乘光.要更加注重提高党员队伍的质量[J].中州学刊,2013(7):16-20.
(编辑 梁远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