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独奏《静水流深》的演奏探究
2015-07-22代丽娟
◎代丽娟
古筝独奏《静水流深》的演奏探究
◎代丽娟
摘要:用古筝弹奏《静水流深》其旋律较为优美,有着丰富的思想意境,所体现出的内涵也是十分深刻的。《静水流深》在古筝作品集中也算是一件精品,其作者为中国青年作曲家刘畅。本文按照古筝演奏的结构顺序进行分析,对此作品的引子跟慢拍以及快板跟尾声等进行研究,为古筝爱好者提供一些演奏的技巧以及多变的和声等。
关键词:《静水流深》 古筝 演奏技巧
《静水流深》这首曲子能够把中国传统化的线性美与西方的创作技巧巧妙地结合,从而促成优美的旋律,深受听众、古筝爱好者以及演奏家的喜爱。此曲不仅在整体布局上有着严谨的构思,在和声上也能够体现出作曲家思想的巧妙。此作品不仅蕴含了作曲家对《静水流深》的见解,也更能体现出作曲家在创作方面的逐渐成熟。
一、古筝中演奏引子的技巧
在演奏古筝中,引子主要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其中第二个乐句是根据第一个乐句所演变而来的。为了能够在弹奏古筝的时候稳住乐句,其句尾的主音需要落在商调F上,这样就能使乐句在听觉上的统一性以及归属感有所提高。引子部分中的第一乐句,其和声的上行位置错落有序,并且跨过了高音跟中音以及低音,弦位在拨弹间其张力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使其弹出的曲调别有一番风味。因此,演奏者在弹曲的时候需要把握好不同的弦位以及琴弦在弹奏时的张开力。演奏者在对和音进行发力时,需要整个身体放松。在对各个部位的力量进行调度的时候,需要跟演奏者自身的气息相结合,使其能够保证弹奏出的曲调富有弹性以及自由的感觉。第二乐句的形成主要是对和声进行分解。演奏者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曲中,需要演奏者从内心感受和声的色彩,使其完整自然地将和声进行分解以及诠释。演奏者在弹奏的时候需要使内心在一定基础上保持张力,确保曲调能够更具有流动性。在对F商调进行演奏的时候,演奏者除了要注意一些刮奏技巧的运用,同时还要注意多音到一音之间的变化。使音乐能够层层地推动以及发展,确保内在张力能够有所加强。在曲调结尾的部分,演奏家需要根据指尖的拨动对实音以及泛音进行对比,使其能够展现出空旷的感觉以及水的灵动。演奏家在演奏实音部分的时候,需要把手腕以及手臂进行靠拢,然后再向相同的位置一起发力。为了在演奏的时候能够保证实音的厚重感,需要弦位尽可能靠向左边,这样还可以避免声音出现短促。演奏家在演奏泛音部分的时候,需要演奏家的小关节快速发力,这样能够保证音色的轻盈。
二、慢板的古筝在演奏时的技巧
慢板引子中的第三句不但需要乐句中的6/4拍转化为5/4拍,还需要在三个连音加入的时候使用上滑音。这样不仅能够使演奏的速度加快,还能把曲调的节奏打乱,使整个音乐的情绪变得极其不稳定。演奏家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气息进行调整,对节拍要有良好的控制,把滑音的次数增加并且加长,使随后的实音能够跟滑音形成二声部,可以把乐曲中的线性美完全地诠释出来。
慢板中的第一段和声具有流动性并且统一简洁。演奏者不仅要使右手上的单线条旋律在平稳的状态下呈现,还需要最大化地使演奏方式从简,让左手的横向和声能够被单音的旋律所包含。其中,把23小节标注为优雅或者优美等。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其内心都充满歌唱,对气息有着恰当的调整,使乐句充满连贯性。演奏者在转动手腕的时候,能够把听众带进一个乐句的空间,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反映出音乐所具备的线条美。
慢板旋律中的第二段跟第一段都有着相对的统一性,其区别就是在第二段中,柱状的和声能够与右手上旋律进行融合,把三个连音加到织体上,使其曲调变得更加生动以及充满生机。与此同时,拍号也要从原来的6/4拍转化为6/8拍,使其曲调中的情绪释放更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曲调的过程中,需要对情绪力量的拨动进行密切的关注。左手上的和声虽然能够延伸到第一段中的小小七和弦,但音域在跑动的过程中会更加地注重主动性。依然在旋律下进行第二次出现的过渡句,并采取收缩情绪对其进行处理,同时逐渐降低音乐情绪。尽管在这部分当中还有很多的延长标识存在,而在这些延长的标识当中,有些演奏的时间是延长了,但在整个演奏的过程当中,这些标识的存在只是起到了提示的作用。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还需要把内心的情感以及气息融入到乐曲中,使乐曲变得更具有感情以及情怀意义。演奏者在演奏延长音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及熟练地运用滑音技巧,按照所要表达的情绪,要适当地改变滑音,使其乐曲能够变得更加富有韵味以及生动丰富。
三、快板的古筝在演奏时的技巧
快板中的引子部分需要演奏者在弹奏的时候,指序要在快速的情况下进行。右手在对一组音型进行反复演奏的时候,左手就需要以下行级进的方式进行。把点作为引入部分的织体,使其能够为第一段中的点状织体做好铺垫。而这段的主干音都在左手中的下行音阶隐藏着,其中乐曲的主题不仅要根据音乐材料来拟定,还要跟旋律的核心高度以及慢板的部分进行统一。另外,为了能够使旋律更具有立体感,演奏家在演奏乐曲的时候,右手的持续音型还要跟重音的交错相互配合。演奏家在演奏时,除了对左右手的重音进行分清,还要准确分析音色的增加度,使音色更具有颗粒性以及清晰度,使乐曲的律动变化更加平稳,给听众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的情境。
快板中的第一段是由左手的柱状型和声跟右手的持续型音型进行推进,随着音域的转换以及逐渐的加强,使整个古筝的音域能够在快板中首次呈现出来。亮度较强的高音音程与低音音程的不和谐呈现出了鲜明的对比。此外中音区一直在主干音的周围不停地环绕,使其能够给乐曲带来一种波澜壮阔的情境。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对节奏的控制不能只根据要求进行,而是需要对乐曲的韵律以及节奏进行掌控,要把弹奏的情感融入到左右手上。再根据演奏者自身的直觉,将其融会贯通到指尖的对抗跟相互呼应以及交织当中。最后根据织体的伴奏,对主题进行不断地扩张以及分裂,能够使乐曲的力量逐渐地凝聚。其次,当音乐的情绪在慢慢减退的时候,需要演奏者不动声色地把点状织体转换到左手上。在接下来的演奏过程中,点状织体需要留在左手上,右手则需要C跟F以及bE实施反复地加强以及展开,直到乐曲当中的第一个高潮。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对乐曲进行一个全局的掌控,为了达到一鼓作气的效果,需要演奏者的气息保持连贯性,使其能够在听众面前把乐曲的戏剧性以及色彩性完全地诠释出来。
在演奏第二段的时候,演奏家需要将E调作为持续音,并且要把乐曲中的主题部分藏在纵向的和声当中。对这节来说,不仅可以使用和声的轮奏,还能够使用摇指,在演奏的时候无论是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对双手的平衡进行注意。在弹奏此乐曲的时候,需要演奏者的手腕通过小臂的带动进行弹奏,并需要借助手指根部以及手掌的力量,使音乐呈现出安静以及温暖的效果。演奏者要根据自身的演奏水平、对演奏的力度以及演奏的速度进行控制。尽量缩小块状织体指尖距离的大小。在能够保证稳定支撑手掌的同时,需要借助小臂的力量快速地移动块状织体,并且在节奏上对演奏的方法进行递减,使块状织体具有凝聚力。
四、结语
当然,身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作曲家,能够把作品《静水流深》所突出的情感表现得完美尽致,声调高亢,旋律婉转,使其给听众带来极为深刻的印象,也突出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给听众带来一种只有陶醉在其中,才能领悟其奥妙的感觉。演奏者只有对作品的含义有着全然的阐释,才能使其乐曲达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玉驹.对生命本真的一次顿悟——《静水流深》荐评[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5 (03).
[2]马琴.尊重史实静水流深——读《古乐的沉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有感[J].音乐时空,2015(10).
[3]周晓琴.音乐主题材料的丰富性发展——浅析古筝独奏作品《晓雾》[J].音乐大观,2013(12).
[4]吕婷婷.古筝演奏技法训练的创新研究[J].艺海,2015(05).
[5]杨静.古筝与古琴弹奏技法的探究[J].音乐时空,2014(13).
(责任编辑薛雨)
作者简介:(代丽娟,女,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