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及途径探究

2015-07-22司维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较汉族学生而言汉语水平较低,由此引发的就业率低、社会适应性差、民族矛盾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平衡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如促进民族事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少数民族乃至国家的未来。本文试从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出发,对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汉语能力  国家稳定

今天,汉语作为中国这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通用语言,在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各地区、各民族间交流与沟通,以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少数民族要想快速发展,除了学习本族语言外,仍需进一步学好和使用好汉语。“因为汉字记载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和经验,汉语是全国各民族相互交际共同使用的语言工具,学好汉语已成为少数民族的共同愿望。”[1]

汉语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汉语基础薄弱、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汉语交流有一定障碍或困难等问题,汉语能力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一些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因汉语基础薄弱而影响专业学习、深造、就业的问题较为突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来自贫穷落后的边远地区,交通、信息闭塞,而他们在进入大学以后,接触到来自东部相对发达地区的学生,感受到贫富差距的悬殊,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将自己禁锢在小范围本民族交际圈中,不愿意与其他同学接触,甚至使用汉语,汉语能力逐渐退化。同时社会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偏见也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热情。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表现在:

第一,能够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转变观念,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民族事业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开放。少数民族大学生步入高校接受先进科学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加快民族的整体质量,带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二,能够融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使自己的民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新的独立个性的民族。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先进汉语文化教育的同时,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开来,促进不同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和谐交融,有利于为少数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与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促使其民族渐渐发展成独具内涵的新时代下的民族。

第三,在当前国家形势下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使其在毕业工作后将所学传播到家乡的少数民族地区,化解民族偏见与矛盾,促进民族和谐,维护国家稳定。作为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功不可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们,汉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学业、事业甚至民族未来。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使用汉语,对于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转变观念,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民族事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不仅仅只是去掌握一种语言工具,同时也应通过学习汉语,融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使自己的民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新的独立个性的民族,实现民族的三级社会化,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社会的一份子,而不是成为被边缘化的对象。”[2]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座连通国家与少数民族的桥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能力培养,也会间接对我国的维稳产生影响。

在“9·11”事件后,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语言法案”及《改善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相继颁布出台,这充分显示出语言安全在当今世界反恐形势下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3]。为了给改革发展提供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环境,我国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4]。少数民族大学生学好用好汉语,毕业后回家乡进一步传播普及汉语,对边疆地区的语言安全具有长远战略意义。掌握双语甚至多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多人毕业后返回家乡在行政机关部门工作,这些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势必会在本民族中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敬,而他们民-汉互通的特性也势必能够协调好本民族语汉文化政权的差异与隔阂,帮助当地人民消除偏见,间接避免局部地区的不和谐现象发生,从而维护国家的稳定。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途径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情况,各高校可尝试如下途径:

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级设置相关课程:学校与院系根据自身情况开设选修课,配备专业汉语教师进行教学,实施规范培养;各院系可以开设专业方向课,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汉语学习的机会;开设短期培训班,集中进行培训,能够快速有效地培养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汉语能力。

第二,在软环境创造方面,依靠各种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汉语活动。学生会在这方面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工作,如开设汉语角、组建汉语帮扶小组、汉语剧团与诗社等,组织各类创新性活动如汉语知识竞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成语接力赛等,以创设出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汉语、巩固汉语学习成果的环境,使之能够经常性地听、说汉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们自觉、主动说汉语普通话的积极性。

第三,在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汉语氛围浓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见习、参观访问,使之能够在实际生活工作领域接触、练习汉语。

第四,在硬件支撑方面,建立汉语普通话练习场所与水平测试的平台。包括:建立普通话水平培训常设教研室、实验室。建立汉语普通话测试站。

第五,聘请专家学者讲学、做报告。开辟汉语普通话论坛等。

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在促进民族事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等各方面具有着不可限量的现实意义,高校应结合实际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人文关怀,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立体的教育环境,全面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深造、就业以及民族事业的发展。

(本文为北方民族大学2014年研究生创新项目“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及其途径探究”的结题成果。)

注释:

[1]戴庆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2]杨大方:《民族地区中小学汉语教育的性质及汉语教育与民族语教育之间的关系》,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13日。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26.

[2]戴庆厦.语言关系与国家安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3]李海英,李现乐.边疆地区语言规划与国家安全研究构想——以新疆地区为例[J].江汉学术,2014,(3).

[4]叶扶荣.民族院校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5).

[5]白树泉,刘宪春.当前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

(司维  宁夏银川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750021)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
新疆高校民汉合住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试测报告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