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环境景观的更新规划须具有“易读性”
2015-07-22李文娟王建立李甜甜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24051
李文娟 王建立 李甜甜 刘 鑫 (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224051)
城镇环境景观的更新规划须具有“易读性”
李文娟 王建立 李甜甜 刘 鑫 (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224051)
不同的地方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味。人与人之间对城镇环境的感知是有差别的。建筑和景观的协调组合可以使得城镇环境易于理解。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型城镇,其公共环境空间的规划设计既要能以相应的方式抓住场所或建筑的精神和性格,并把这些构思和意象通过仔细推敲的物质形式、材料、色彩和设计说明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又要易于人们的识别和理解。
亲切怡人的城镇往往是“易读”的——它们能像一本内容精彩、思想深刻的好书一样被阅读和理解并引起共鸣。当人们来到一个陌生或是不太熟悉的城镇环境空间,无论是步行还是开车,人们都不会迷茫和紧张,因为很容易知道他们在哪里,城镇环境空间的整体布局很清晰,哪条路去什么地方,哪里有需要的便民设施——再简单地说,一个“易读”的地方就是在那里你的不识字的奶奶都可以方便地去购物而不会迷失。
新的城镇空间的开发规划需要具有“易读性”的品质。将一系列的空间和鲜明的地标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营造城镇环境的“易读性”。天际线也可以示意特定的活动(如教堂或娱乐休闲建筑)或者某种集中功能(就像一组高层写字楼标志着商务中心。错综复杂的低矮屋顶轮廓线和纷繁的小尺度街道模式的结合可以恰如其分地标志着一个城镇的传统来历史文化景观意象。
单体建筑也能有所贡献——尤其是那些令人难忘的、在城镇景观中有一席之地的地标性建筑。从外观上应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它的功能以及入口所在。相反,易读性在封闭围合的空间里则难于实现,设计者往往只好诉诸于大量的标记符号,这些符号的堆砌通常既混乱又突兀。
有些传统城镇比较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它们二次开发的越多,就越变得让人迷惑,尤其是对于旅游者来说。要想办法让城镇通过其间的地域性特色建筑和公共空间变得更“可读”。为了塑造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可读性”,需要以一种清晰的方式来架构建成形式——交通节点(停车场、火车站、汽车站)扮演城镇中心门户的角色、井井有条的交通系统(包括驾车和步行)围绕城镇中心、城镇的关键空间又适当的地标或者视觉指向来标识。
沿着每条进入城镇的主干道,要能识别出何处是城镇中心的开始或是将要开始。它可能只不过是一个环岛或者道路交叉口,也可能是建筑的功能、体量和高度的明显改变。更多的情况往往是什么都没有——仅仅是从乡村或者郊区到城镇区域以及城镇中心的模糊转变,伴随着废弃、污染地块和难看劣质的广告牌的增生。一旦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有可能强调入口的重要性——通过附近建筑的形式,通过可识别的地标的设计,或者用景观的开放空间在城镇中心外围地区之间保持清晰的界限。
城镇中那些实实在在的抵达点——汽车站、火车站或者停车场——它们的位置、和中心区其他地方的联系、在不需要地图和路标的情况下游客可以解读的清晰度等,也都需要仔细的考虑。最重要的是每个点都要能代表他们所处的城镇来欢迎来访者——不是那种任何城镇公共空间都可以存在的没有地域特色的停车场或者公共交通终点站,而是一个抵达点,可以清晰热情地告诉你现在到达了某个特定的可认知的城镇。这可以在那些终点建筑的规划设计中解决——明确界定的出入口和融合当地人文风情的装饰——还要在周边地区的景观和街景上做文章,以更好地帮助步行者定位。
如有从城镇中心穿越而过的河流 ,那将对城市或者城镇的清晰性和可读性具有极大的帮助。游客在水乡周庄、古镇同里沿着河流旅游的时候,很少会搞不清它们的位置。但是很多情况下,新的城镇的开发规划中,河流、湖泊容易被忽略,这些潜在的优点被白白浪费——建筑物和城镇的公共活动往往背对着河道,导致这些水面被隐藏在视野之外,设计粗陋的桥梁弄糟了本应该有的穿越水面的愉悦体验。滨水地带,如果有可用的土地,往往简单地被行政办公楼和小旅馆、小饭店、小商店之类的商用建筑所占用。规划部门与应该维护滨水的带状区域,在这里涉及纤道和与城镇步道相连的散布道(然而这种理想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只有在江南古镇才能体验到,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城市、中小城镇尤其是农村小城镇,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非常单一,毫无层次性,往往是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城镇的街道空间,无规划,无中心,无人车分流,杂乱无章毫无设计的建筑沿着这条主干道两侧分布。这样的农村小城镇街道必然限制了人们的公共活动,也会造成拥堵等多种问题),我们应该把水体作为城镇中心地带的关键构成元素,让人们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优化水景和城镇水上景观,沿着水岸布置合适的功能,总的来说,就是要充分开发城镇中和河流、湖泊在视觉上和功能上的潜能。
通常在夜间的时候,许多中小城镇的中心区尤其难以被识别或是体会。即便没有事实上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也会因无法确定自己身处何地,而对下一步要去哪里产生不安。主干道和公共空间需要良好的照明,在可行的地方沿途安排一些晚间运营的功能。建筑、街道、树木、雕塑和公共场所的迷幻版照明可以为城镇中心区的夜景平添几分生动(而生动性是目前新型农村小城镇开发规划最缺乏也最应该营造建设的方向)。主要建筑——公共建筑、突出的新建建筑、具有特色细部的古典建筑和交通设施——可以通过泛光照明来营造一个迷人的充满活力的城镇夜间景观。大量忙碌人群的存在以及他们额各得其乐,可以有力地防止犯罪或破坏活动的发生。还有一点很值得重视,水面和灯光的交织会产生迷人的闪烁效果,呈现出令人难忘的魔幻般的夜间景观。就像南京波光粼粼的秦淮河中使人沉醉的被五光十色照亮的错落有致的重檐古建屋面。
有趣、难忘的建筑或者那些有明显特色的景观是重要的辅助元素——尤其是对游客来说。同时它们也帮助人们形成对某地域的印象并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中。每个传统城镇都有一些独特的地貌特征,它们的存在形成了迷人的人文景观意象。这些都需予以保护和突出,如果它们能够整齐的在主要步行道或机动车通道处被看到,则更应被保护传承和创新性的利用。
许多有特色的城镇最强烈的意象是通过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如山水河谷——广袤的乡村田园——与城镇的关系而表达出来,就像英国的许多优美的乡村田园小镇。如果城镇区域范围内外有如此显著有趣而又清晰的自然资源,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应该抹杀它或是把它模糊化。许多城镇的开发过程中为了获得商业用地空间,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往往被大量的商业建筑形式所掩埋吞噬。
公共建筑和市镇建筑应被置于城镇的中心,以构成中心令人难忘的部分,并成为重要的视觉中心点或是地标。
城镇的中心需要有道路,也需要有建筑。但道路和建筑不应成为视野或是路人行进的障碍。能够让人们不需要凭借各种路标就能较容易地找到他们周围的道路——这一点在城镇中心空间的设计中非常重要。一个城镇中心的建筑可以通过它们的形态、色彩以及材料肌理帮助人们了解他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他们该沿着怎样的道路方向到达他们各自想去的各种场所。一个城镇中心的不同部分或地区也应有各自显著的特点。在许多型小城镇中,都可能会有划为不同特色的范围,如学校区域、商业购物区、农产品贸易区、甚至是有地域特色的庙会区等等。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应帮助人们识别该建筑是何功能、里面进行着什么活动以及如何到达这样的空间。
我们的城镇环境的更新开发、规划建设中应更感性、更友善。人们要的不是那些莫名其妙、充满敌意、毫无家乡的人情味的庞然大物。应让人们拥有更多温馨的、家乡文化意味浓厚的快乐空间。我们应尽量甚至不惜代价避免在城镇的主要街区建造单一功能的建筑;应抓住一切机会扩展公共空间领域,可能的话,建筑底层的四个面都应该扩展为公共空间领域。这样可以使得周边的其他功能建筑也可为街道增添活力和乐趣。应该把色彩、图案、装饰、肌理丰富的材料以及先进的技术和地域性特色建筑、景观等元素创新性的结合起来,使得普通大众真正感受到城镇环境中的建筑的赏心悦目和舒适便利。优美怡人的景观,无论是庄重 正式还是柔和自然,都是至关重要的。它通常具有柔化人的精神和心灵的作用——把有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感的建筑物交织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绵延连贯和极具魅力的有机整体,是塑造“易读性”城镇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最后,我们的城镇环境空间中屋顶景观的重要性,无论对单体建筑还是城镇的整体社区建筑开发规划而言,屋顶都是相当重要的第五里面。它外观的重要性既是其本质固有的,也体现于它可以帮助人们定位并成为值得记忆的城镇环境景观意象的要素。屋面景观的设计决不能被当成是次要的、无需考虑的、微乎其微甚至无关紧要的。必须对它进行恰当的设计,而规划部门也应该明确并坚持这一点。特别是屋顶决不能变成各种粗陋的生活设施、设备的堆放处,而应该曾显出统一的有地域特色文化语言的形象。
[1]文剑刚.《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阳建强等.《最佳人居小城镇空间发展与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尹安石.《主体公园景观设计》.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5.
李文娟,女(1981. 1—),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
王建立、 李甜甜 、刘鑫,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学生。
*本文为2014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基于中外对比的苏北地区小城镇景观意向特色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SJB7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5年度江苏大学生实践创新一般项目《苏北农村小城镇特色街道环境设计》(项目编号:2015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