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山水画家的遮蔽现象

2015-07-22广西师范大学541006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
关键词:赵孟頫美术史山水画

刘 钧 (广西师范大学 541006)

元代山水画家的遮蔽现象

刘 钧 (广西师范大学 541006)

元代山水画是我国登峰造极的中国画艺术品,出现了许多山水大家,众所周知的有元四家和赵孟頫五位大家,对元代山水画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实元代有影响力的山水画家不仅此这五位,约37名画家在元代都比较出名,而在当代却不能被耳熟能详,约占《元代画家史料汇编》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七,他们都是中国画史的里程碑。遮蔽现象却让我们忽视了元代这些山水画家,对于这种遮蔽现象的产生,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美术史类教科书编写的局限性、教师在艺术史教授过程的影响和艺术品拍卖市场影响公众对画家及其作品的认识。中国山水画在经历魏晋探索和唐宋繁荣之后,元代山水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生命的关键。遮蔽现象让大家仅仅局限于了解元代山水画家的顶级人物,而遗忘了其他画家。

元代;遮蔽;山水画家

遮蔽在词典中解释为遮挡、阻档,掩盖。《朱子语类》卷一三一:“然豫挟虏人以为重,今且得豫遮蔽虏人,我之被祸犹小;若取刘豫 ,则我独当虏人,难矣。”巴金 《砂丁》:“希望永远在我们的前面,就在阴云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我也不会悲观。”可见遮蔽这种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在生活上,艺术领域也屡见不鲜,如提到19世纪艺术流派,我们首先想到印象派,却往往忽视拉斐尔前派;讲到清代,大家头脑条件反射,出现石涛,朱耷,清四王,但很少人知道马筠,苏六朋,说到元代山水画家,人们公认的就是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外加元代第一书画家赵孟頫,但是很少人会想到朱德润,高克恭;关于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些被忽视的画家,艺术流派难道在当时不出名?对当时的社会没有造成影响?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不可否认,元四家和赵孟頫这五位大家在元代势力最强,影响最大,在元代的山水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与极高的地位,尤其对近代古山水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影响虽大,却并不是唯一的,事实上元代山水画家拥有才华的,不止这五位。

一、被忽略元代山水画家的名号、身份

方从义,字无偏,号方壶,其画在元代和后世的名气亦非常之大,几乎与黄公望不相伯仲,黄公望亦喜欢他的画:“称其画高旷清远,深入荆,光堂奥,”传世之作有《云山深处图》卷、《高高亭图》轴,以及《武夷放棹图》等。

张彦辅,蒙古人,太一道道士。《图绘宝鉴》卷五记载:“太一道士张彦辅,多居京师,善画山水。”据史料,张彦辅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宫廷画家,“以善画山水名重一时。”其唯一传世作品《棘竹幽禽图》,人称弥足珍贵。

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西城人,在元代被公认为与赵孟頫比肩一划的画坛领袖。山水画风格“师承二米,董源、巨然”。高士传世作品主要有《云横秀岭图》。

李士行,字遵道,蓟丘(今北京市)人。衎子。官黄岩知州。歌诗字画,悉有前辈风致。画竹石得家学而妙过之,尤善山水。尝以所画大明宫图入见,仁宗嘉其能,命中书与五品官。卒年四十七。故宫绘画馆藏有其古木石竹图轴。代表作品有《图绘宝鉴》《滋溪集》《文湖州竹派》《榆园画志》。

柯九思,博学能文,善写墨竹,师文湖州。长于画山水;槎芽竹石,师苏东坡。画大树枝干,皆以一笔涂抹,不见有痕迹,形神俱备。其苍松翠柏,林木烟梢,古气磅礴,别有淡逸之趣。凡内府所藏法书名画,皆由鉴定,又善鉴识金石。作品留传至今的有《竹石图》等。著有《竹谱》一书。能诗文,有《丹丘生集》辑本。

顾逵,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名一作达,字周道,擅长画山水、人物,并能画肖像。《绘图宝鉴》卷五谓顾逵:“远山水,人物,并能写貌”。

赵元,字长善,元末画家,山东东平人,师承董源,他的传世作品主要有《陆羽烹茶图》卷、《溪亭秋色图》轴和《合溪草堂图》轴等。

以上7个画家在元代较出名,在当今却不被大家所熟悉,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汇编》 共收69人,再参考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元代画家的情况,他们多是元代画家中顶级人物,代表中国画史的里程碑。这还是不完全的统计,如此已经可以看到元代山水画家人才济济,元代是我国山水画的艺术成熟期和创新期,即老道又有新生命力。遮蔽现象却让我们忽视了对这些名画家的了解。

二、当代人们出现元代山水画家遮蔽现象的分析

1.美术史类教科书编写的局限性

近年来,我国较多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美术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作为基础课的美术史教育,美术史观念主要是通过教材来反映,中国艺术从史前到现代经历五千多年历史,使得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就会遇到难题,如何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整理,集合编写成一本教科书,必然导致作者出现内容上的筛选和取舍,做到书本写的主次分明,同理,元代画家百鸟争鸣,人数众多,由于教材排版、内容有限,编写者只有挑选最重要的元四家和赵孟頫进行编写,其他元代山水画家自然退居其次。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学生获取艺术知识的渠道是靠教材学习。如果教材主要编写元四家及赵孟頫,学生当然只会对其有深入了解,除非本人对元代山水画有兴趣,利用课外时间去拓展知识。

2.教师在艺术史教授过程的影响

目前,我国美术史教育水平处于比较低阶段,这门课在很多专业的课程中开设时间不长,课堂时间有限,老师要在短时间内将要教授的内容讲完,就必须挑选自己觉得重点的来说,因此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并不多,教师对艺术的作者、作品评价观念,往往完全替代了学生的思考过程,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更是按个人的兴趣和偏好来讲学,如喜欢元四家的,就直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讲这四位画家的身上,其结果严重影响学生对其他艺术家及作品该拥有的自我感受和理解的权利,要让学生能做到通过对其他画家作品、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就更加难以实现。

3.艺术品拍卖市场影响公众对画家及其作品的认识

当代,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艺术品的收藏,大到书画作品、陶瓷、家具,小到油灯,面具等,这种艺术品的收藏热,使旧货市场上人头攒动,拍卖市场随之也一步步城熟起来,拍卖会上拍出的天价数字,难免容易使世俗关注高价画家并认识其作品,如在2010年广州嘉德拍卖会上,黄公望在1347年创作的《溪山图》立轴,这幅作品估价380万至480万元,成交价为985.6万元。其他作品拍卖也都是在百万以上。这种高价,让关注者越多,知名度自然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第一次认识梵高,也是通过新闻上报道他的作品拍出天价,具体数目对那时的我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开始留意这位印象派画家。

综上所述,元代山水画以放旷自然,高逸超尘著称,在中国画史上被喻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杰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最有后创性的中国水墨山水画,但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各类信息量较大,造成当代大众对认识画家出现单一化,普遍缺乏对除元四家及赵孟頫之外的画家有广泛的认识和探究,继而加深了对众多元代山水名家的陌生,衍生了这种遮蔽现象,这是现代社会存在的共性问题。

刘钧(1990- ),女,福建宁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史论方向。

猜你喜欢

赵孟頫美术史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郭诗奇作品
地域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