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伴嫁歌的价值分析
——以剑河伴嫁歌为例

2015-07-22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55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
关键词:黔东南

乔 红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556000)

黔东南伴嫁歌的价值分析
——以剑河伴嫁歌为例

乔 红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556000)

伴嫁歌是少数民族姑娘出嫁时演唱的歌曲,可以独唱、齐唱、轮唱、多声部重唱等,具有群众性和区域性等基本性质。其修复着人类心灵;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取材于民间生活,具有山歌小调的元素,以唱情为主,主题鲜明,体现了较强的社会价值、娱乐价值和审美价值。

黔东南;剑河;伴嫁歌;价值研究

一、概述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各有千秋。蒙古族的长调,呼麦,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等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的发展都源于生活、民族和区域。黔东南的苗族飞歌和侗族大歌在全国乃至世界家喻户晓;对其研究的专家学者已多如云集。除此之外,黔东南伴嫁歌、孝歌、山歌、溜溜歌、酒歌、龙船歌、劳动歌等民族音乐家喻户晓并广为流传,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伴嫁歌是黔东南少数民族姑娘出嫁时演唱的歌曲,有独唱、齐唱,轮唱、多声部重唱、对唱、联唱或合唱。它体现了时代变迁和时期特点以及不同的记忆和感受。具有高尚的审美价值,起着修复人类心灵的作用,促进着人类情感的深邃内涵,达到了心灵的和谐和自然的契合。

“哭嫁和伴嫁”的婚姻习俗在当地历史悠久,它始于什么时期和年代,根据现有的资料记载找不到明确的考证。伴嫁歌是根据“伴嫁”的场合和气氛脱口而出,随意性强,体现了农村生活虽艰苦,但人们生活得苦中有乐。其深深地扎根于老百姓的生活,凸显了民族传统文化。

伴嫁歌在黔东南地区以剑河为发展中心,相邻天柱、锦平、镇远一带,黔东南剑河伴嫁歌种类繁多,分为答谢类、忆事类、奉承类、吩咐类等。不同类型曲调特点复杂多样,具有悠扬、低沉、自由、高亢等特点。伴嫁歌的情感表达是通过伴嫁的不同流程来体现。伴嫁流程可分:“迎亲”(过礼)、“陪嫁”(伴嫁)、“送亲”等。所以,伴嫁歌的演唱是根据流程进行,不同阶段演唱的内容和曲调各异。比如“迎亲”唱的盘盘歌,“陪嫁”唱的古歌、叙事歌;“送亲”唱的吩咐歌和祝福歌等;伴嫁歌是老百姓在女儿出嫁的正规场合演唱,平时人们山上放牛、家里织布、休闲时节也会吟唱。唱伴嫁歌的习俗是黔东南少数民族自娱自乐和热爱生活的积极表现。笔者选择对黔东南剑河伴嫁歌的价值研究在于它具有一定教育性、群众性、区域性、娱乐性、传承性,能为弘扬和传承黔东南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供条件。

二、伴嫁歌的价值分析

黔东南剑河伴嫁歌的特点和形式决定它具有不同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剑河伴嫁歌具有教育性

1.伴嫁歌在“离娘席”中体现德育

“离娘席”是姑娘出嫁前夕在堂前举办的宴席,摆设离娘席时传唱的伴嫁歌让人们懂得感恩,懂得做人;它以学习“三从四德”为主题,如《劝妹歌》歌:“栀子花叶青青,花轿抬到妹家门;你去他家当媳妇,事事都要妹殷勤;左邻右舍要相好,免得旁边耻笑人;大事小事都要忍,大爹小叔要奉承;世间只有公婆大,无礼也要忍三分;亲戚朋友讲义气,姑嫂姊妹要留情;他家对你若不好,自有旁边说公平;真情的话对你讲,说好说丑莫淡心;你去郎家过得好,莫忘家头姊妹情。”这是长辈为即将出阁的女儿准备的伴嫁歌,大致的意思是:栀子花开的时节,花轿抬到了娘家门口,从此女儿就成了郎家人,去到郎家要勤劳善良并乐于助人;要与邻里乡亲处好关系,凡事都要多忍让;要尊重并接受公婆的教导,只有千年的江河,没有千年的公婆;即使公婆处事有做得不妥地方也要学会忍让,对其他长辈要尊重。娘家人的教诲姑娘不要伤心,去到郎家日子过好了,别忘记父母的恩情。离娘席的场面十分感人,突显人之常情,催人泪下。

举办“离娘席”所唱的歌加深了教育的强度,让女儿在特殊的日子和场合记住亲人的嘱托。为女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让陪嫁的未婚姐妹接受一定的婚前教育,学会感恩,学会相夫教子、尊老爱幼等。

2.伴嫁歌在劳动中展示优美

伴嫁歌在劳动中体现美,老百姓在非农忙时节歌声不断,以歌颂大自然、叙古、传情为主要内容。作品《解忧愁》就是一曲结构最最简单的伴嫁歌。它讲述一个小男孩在坡上放牛,牛儿在山边的水沟吃草,小男孩随手摘一把树叶垫在地上休息,一边看牛一边悠闲自得的哼着歌,忘掉了身边一切不愉快的事。词义:“崽崽娃娃去放牛,把牛丢在水沟头,扯把木叶来垫坐,唱首歌来解忧愁”。“崽崽娃娃”指小男孩。歌曲的情感表达既直接又透明;让人们在劳动中自娱自乐。净化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心情愉悦。旋律悠扬,陶冶情操。

3.伴嫁歌的智育体现

“盘歌”是伴嫁歌其中一种,它的出现展示了歌者的能力。是在“过礼”的环节演唱,男方家亲戚带上糖果、彩礼到女方家娶亲的过程俗称“过礼”。“过礼”时女方要“拦门”;男方进门要先会唱“盘歌”,以盘问大自然、盘问历史、盘问民间故事为主题,女方用什么物品“拦门”,男方要用与其相关的歌应答。以红花和饭碗拦门为例:红花朵朵碗上开,喜临贵府迎亲来;将花供在神龛上,娘家儿孙栋梁才。歌唱大意:红花朵朵盖在碗上,请主人把红花揭开供给神龛祖宗,祖宗保佑娘家子子孙孙都成为国家的栋梁。歌词上口,语句舒心,反映人们的聪明智慧。作品《小菜名》是盘问大自然的伴嫁歌,甲问:观亲人,我盘你一个小菜名,什么出来头戴金丝帽一顶?什么出来身穿盔甲鳞一身?什么墙上摆下盾?什么亮脚去调兵?什么出来大刀手?杀得什么血淋淋?从头到尾请你讲,算你是个聪明人。答:我观亲人,我来盘你小菜名,茄子出来头戴金丝帽一顶;苦瓜出来身穿盔甲鳞一身,南瓜墙上摆下盾;丝瓜亮脚去调兵,扁豆出来大刀手;红汗菜杀得血淋淋。我从头到尾跟你讲,下回莫问我愚人。请你姊妹散开去,我观亲进来把礼行。“观亲人”指的是到女方家娶亲的人。盘歌《小菜名》的演唱说明了多种蔬菜的生长特点。精彩的盘歌一曲接一曲,屋里屋外喜气连连,这一系列的作品证明了伴嫁歌的实际价值,它烘托了吉祥喜庆的热闹场面。教育人们注观察、多动脑、勤学习,它具有一定的启智性,锻炼人的应变能力。

(二)剑河伴嫁歌的区域性

剑河县辖5镇、7乡、307村,2176平方公里处处是歌,区域不同伴嫁歌唱腔、曲调不同。剑河加禾村和望安村与南明、溪磻以及与剑河县接壤天柱、锦平、镇远等寨子所唱伴嫁歌即使歌词类似,加禾村和望安村的曲调较为平和、流畅、悠扬。南明和溪磻的伴嫁歌曲调悠长、安静。原生态的歌唱显得地道、淳朴,突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三)剑河伴嫁歌的娱乐性和群众性体现

对歌在当地很常见,放牛砍柴时夫妻、姊妹、玩伴都会对歌,对上古歌、盘歌等。例如:甲问“墙上插针针对针,想起爹娘不是人,辛苦把女养育大,为何又要推出门?”乙答:“栀枝花开八瓣黄,妹妹出门心莫伤,滩头的水留不住,鱼归深塘才久长。”伴嫁歌给人们生活带来乐趣,它烘托姑娘了出嫁的热闹场面,为赛歌奠定了基础。唱伴嫁歌的习俗历史悠久,它是人们在生活中的自然积累的文化,正如当今的婚庆活动,它需要的是气氛,是情感,它为亲戚朋友相聚提条件,拉近亲戚邻里间的距离,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成了伴嫁歌传承的规律。

三、剑河伴嫁歌的作品分析

(一)伴嫁歌的主题结构

伴嫁歌主题句的发展自由,唱情为主,主题鲜明。歌词分七字句,三字句,也有不对称的结构,歌词口语化。平静;具有较强的承接作用。作品《栀子花》:栀子青,爷娘养育好焦心,十月怀胎多辛苦,不能侍候父母亲。栀子白,爷娘养育舍不得,今晚还是闺中女,明日就是外家客。引用栀子花为主题延续人间长情。例如《劝妹歌》:“姊妹们,妹子伤心娘伤心,自古姑娘要出嫁,莫怪爷娘不留情”词意表达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人生自然规律。

(二)伴嫁歌题材分析

取材于民间生活,具有山歌、小调的元素,十分普及。曲调具有白话的表现,伴嫁歌的题材有关于爱情的、友情的、感恩的、思乡的,有歌颂历史人物、歌颂父母的等,是纯朴、自然、坦率的文化积累。

(三)歌词和旋律分析

伴嫁歌的旋律悠扬,平和。小调色彩居多。常用母语演唱,它是自然传承的艺术。歌词衬词多,押韵,有一韵到底也有中途换韵,常用夸张、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且内容广泛,顿逗简单,但篇幅较长。旋律曲调爽朗,情感质朴,节奏、节拍自由,起伏不大,重复多段,旋律相同歌词不同,具有起承转合的规整性,同时也出现不对称的长短句,显得随意而自然。伴嫁歌的旋律高潮不突出,但很有韵味。

四、伴嫁歌传承的反思

伴嫁歌是当地民间的代表性艺术,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懂得这门艺术的传承人老去,继承和弘扬伴嫁歌的人群日趋减少,它的保留面临危机,壮大传承力量至关重要。它需要一定决策与手段,扩大伴嫁歌的影响力,让原生态伴嫁歌走进校园,在民族节日开展其比赛和表演等活动,它的传承离不开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支持。多方面传承手段相结合,对原生态艺术的延续具有重要作用。

[1]歌坛民族之花[M].漓江出版社,1981.

[2]剑河县文联.剑河县民间歌书[M].1986.

[3]苗族简史[M].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4]文艺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民歌[M].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乔红,1965年6月出生,女,苗族,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凯里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黔东南
云雾飘渺景如画
基于区域站雷达观测的黔东南“7.20”极端降水成因分析
遇见黔东南
诗书画苑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黔东南二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少数民族节庆体育发展研究——以黔东南苗族龙船节为例
黔东南:中小学辍学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黔东南小香鸡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