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07-22薛锋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9期
关键词:碳酸氢钠碳酸钠苯酚

薛锋

【内容摘要】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自我体验和感悟来获得成长性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亲自体验求知的快乐,在课堂上学生有更多些探寻结论、发现问题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主体参与 体验式教学

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强调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明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下面结合高中化学课堂的实例阐述自己对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合理设置认知冲突的增长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适时地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继而引发对新知识逐步完成建构。

如学习苯酚时,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除生成苯酚外,另一产物究竟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学生产生了3种不同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碳酸钠,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碳酸氢钠,还有大部分学生认为二氧化碳不足时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钠。

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我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苯酚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的产物究竟是什么。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向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后变澄清,向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结论:苯酚与碳酸钠无法共存。在这样的认知冲突产生并积极思考和实验后,学生的印象会特别深刻:苯酚钠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物为苯酚和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的量无关。

课堂教学中,通过接连的认知冲突的诱发与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学习的兴趣会愈加浓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设置一些认知冲突,是进行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的保证。

二、引用生活化的资源

主体参与体验式的课堂教学要要结合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

比如,可以用啤酒或碳酸饮料代替污染严重的重铬酸钾、氮氧化物等来说明平衡的存在。将啤酒倒入热的烧杯中后比倒入冷烧杯中气泡多很多;用注射器吸取一些啤酒,用胶帽盖住注射口,然后抽拉活塞,减压结果是产生大量气泡,再用力推注射器,气泡消失。

还可以用茶水(茶水遇FeCl3水溶液呈蓝绿色)、洗手液(洗手液水溶液遇FeCl3水溶液显紫色)代替苯酚的显色反应。不但可以认识到酚类物质的性质,还能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酚遇Fe3+呈不同颜色,酚也并不可怕,也可用来造福人类。

化学课堂的生活化,不但有效提高学生体验课堂的参与度,而且可以使学生深刻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科学引导学生的“插嘴”现象。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插嘴”的学生,轻则会被教师狠狠瞪一眼,重则会被痛骂一顿。因为插嘴不但影响课堂纪律,而且会干扰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而影响教学进度。而在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合理引导。其实,“插嘴”的学生几乎都是在认真听讲,头脑在认真的思考,也许一时兴起,说了某些听似无关的话。如我在复习萃取这一知识点时,讲到如何选择萃取剂,某一学生突然提出“萃取剂”就像“小三”一样,我并没有批评这一学生,而是借此将作“萃取剂”的条件和作“小三”的条件进行一番类比,顿时全班学生对萃取剂都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位“插嘴”的学生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微笑。所以,对于“插嘴”,我们不能一棒打死,在于教师的合理引导,把坏事变成好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又流畅地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进行。

四、联系当下社会、新闻中的化学问题

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场景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知识中再应用。只有在真实场景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引用最近发生的社会、新闻事实,也是很好的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式学习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苯的性质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2014年4月14日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进而问学生:苯具有怎样的性质?为什么会污染水?怎样应对这场水污染事件?课堂上学生围绕苯的性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再如:在学习铝的时候,向学生介绍2014年8月2日昆山爆炸原因为粉尘引起火焰瞬间传播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地点为汽车轮毂拋光车间。进而问学生:铝箔不能燃烧而铝粉为什么可以燃烧?学生的印象将极为深刻。

又如:学习苯的同系物时,向学生介绍2014年4月网络上“毒性之争引发‘PX词条保卫战”的事件,“PX”为对二甲苯。问学生:对二甲苯的性质怎样?能否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反应?你对这事件的态度怎样?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它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联系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设计相应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通过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所以课堂教学中联系当下社会、新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自然就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五、故意使用对学生示弱的策略

教师的故意示弱,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如学习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时,故意不露声色地设计两种错误的实验方案:①将5.9克NaCl放入烧杯中,再用100ml容量瓶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②将5.9克NaCl直接放入容量瓶中,再向瓶中加水至刻度线。然后问:我演示的实验方法正确吗?请同学们看课本,然后对我的做法作出评价。

再如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时,请一位同学和自己一起来做实验:将两个各装有1g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试管口,将气球中的粉末同时倒入分别加入2ml同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在合作实验过程中,我故意慢半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两个重要原则,即科学性和控制变量的思想,自然生成,不留痕迹。

教师的故意示弱是一种姿态、一种智慧,不会贬损教师的形象和权威,相反会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度。

总之,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更是一种情感过程、一种探究过程、一种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目的应该是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的能力,关注全面发展。只有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亲自体验求知的快乐,才能真正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使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参考文献】

[1] 胡忠艳.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2] 陈瑾. 从认知冲突中寻找优化认知结构的增长点,《化学教与学》,2013(10).

[3] 毛杨林. 巧用实验“意外”消除认识“盲点”,《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2).

[4] 张华. 巧用错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化学教与学》,2014(1).

[5] 王良洪、孙天山. 化学教学中示弱策略的运用,《中学教学参考》,2014(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碳酸氢钠碳酸钠苯酚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3-氟-4-溴苯酚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药物水杨酸钠与5%碳酸氢钠耳静脉注射治疗猪风湿性后肢瘫痪
负载型催化剂(CuO/TUD-1,CuO/MCM-41)的制备及其在一步法氧化苯合成苯酚中的应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碳酸钠制备单晶硅绒面的研究
ADC发泡剂尾渣回收碳酸钠的工艺研究
4-(2,4-二氟苯基)苯酚的合成新工艺
上海建苯酚丙酮厂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过程热效应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