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15-07-21王玉玺于龙江
王玉玺 于龙江
摘要: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其建设发展起步晚,缺乏持续发展能力等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运用科学发展观和系统论相关理论知识,围绕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持续发展制约要素分析了其目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路径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持续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00-00
0 引言
在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才队伍建设,其核心是优秀的创新团队。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学科优势,又有人才优势,具有组建优秀创新团队的先决条件,高校创新团队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伴随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占全国高校总数95%的地方高校迅速崛起,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不断增强,成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方面军。地方高校逐步认识到高校创新团队对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开始制定自身的创新团队组建计划。然而,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因起步晚,缺少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针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帮助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更好更快的健康科学的发展,从而促进地方高校更好服务国家、行业、区域经济。
1 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持续发展制约要素分析
高校创新团队有力促进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已被多数人所认知。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就开始试行设立创新研究群体基金;2004年教育部启动并实施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各省、市、自治区和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相继提出了创新团队建设和培养计划,同时,众多地方高校关于创新团队建设的正不断的探索实践,围绕自身地办学特色建立了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的科研创新团队,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有少数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已步入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地方高校由于其发展历史、办学特点、资源条件等的不同,导致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持续发展过程中均存在诸多问题。
所谓高校创新团队指处在一定的环境中, 以科技创新为目的, 围绕共同愿景, 由技能互补并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高校科研人员所组成的互动系统。[1]可持续发展也可称持续发展,最初于1972年提出,它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高校创新团队持续发展是高校创新团队长期以来实现的目标,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方式,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据系统论的整体和动态原则,持续发展制约要素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要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硬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团队成员、科技平台基础条件等;软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愿望目标、团队文化、管理制度等。
首先,从高校创新团队硬环境建设方面来看,一方面,地方高校由于地域优势、学校品牌、学科水平等因素,使得地方高校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极为困难,导致缺乏高素质的学科领军人;团队学缘结构不合理,存在“师徒合伙”、“夫妻开店”或者“拉郎配”等方式临建的团队;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地方政府,财政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支持,在财政支持的投入上与重点大学和部属高校的创新团队存在明显差异,科研平台尚未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类型较少,缺乏承担大型研究项目的平台。[2]
其次,从高校创新团队软环境建设方面来看,一方面,地方高校创新团队为了获取资源而临时拼凑和包装而成“虚”的团队较多,难以形成相对一致的持续发展目标,组织松散,协调性和稳定性不强,同时,团队文化建设薄弱,团队成员之间交流甚少,难以形成和谐宽松、团结互助、共同学习、彼此激励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的规划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多少高校管理雷同,重遴选、轻管理,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3]
2 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持续发展路径建议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科学、理性的过程,如何使其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必须要立足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坚持以人才为核心、平台条件建设为基础、创新能力为源泉、共同目标为动力、管理制度为保障,团队文化为背景,才能使地方高校创新团队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1引进培养领军者,构建科学合理团队队伍
优秀的创新团队需要由一流的学术大师或学科带头人及不同层次的科研骨干组成优势互补、创新能力强、团结协作、机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组织。首先,必须有一流的领军人物,不仅对团队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有着超强的预知能力, 能提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而且具有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领导者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其次,科研骨干人数不宜过多而精,其年龄、职称、学历要呈金家塔结构,并且具有不同学科知识和学缘结构提高团队跨学科的创新能力。地方高校应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优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采用“大师+团队”的队伍组合模式,柔性人才引进模式,聘任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重点引进知名高校优秀毕业生,优化学缘结构,构建一个有影响的学术团队,解决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智能结构、能级结构和年龄结构。[4]
2.2改善平台基础条件,提供持续创新能力
平台基础条件是高校创新团队创新的物质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要素和基础,它包括优良的科学仪器、丰富的图书文献等资源。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地方政府给予学科、平台等方面的专项财政支持,根据创新团队建设发展需要,以实体化创新团队为基体,分层次、有重点地集中力量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图书文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公共服务共享平台,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充分利用团队成员获得纵横向科研经费,集中进行管理,用于购置亟需的小型科研设备及参考资料,补充完善科技平台基础条件,促使创新团队充分利用好资源,提升创新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
2.3把握学术研究动向,明确团队建设目标,
只有具有共同愿景的团队,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求知欲望和动机,摆正每个人各自的坐标,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形成合力。地方高校创新团队一方面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结合现有的学科资源和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划,确定团队未来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才能引导团队成员齐心协力,自觉地朝着共同目标迈进;另一方面,目标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必须对设定的目标定期检查,进一步凝练方向,就是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促进既定的目标顺利开展。
2.4加强学术交流,形成团结向上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团队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并未团队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是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对团队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团队要不断成长为“百年老店”,就必须拥有自由、民主、开放、公平、合作等团队文化氛围,首先,融合提炼团队成员的个人愿景,团队内部建立统一目标,树立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协同合作、共同进步的和谐理念;其次,建设为学术平等、鼓励创新、相互竞争的学习型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创造力和想象力,建立自由与民主的讨论,重视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容许失败,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最后,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条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克服和避免团队中各种“内耗”的出现,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团队文化氛围,使创新团队向着健康,积极地方向发展。[5]
2.5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相应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建立与团队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来才能使团队有序、高效运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学术规范等方面。[6]首先,地方高校建立从整体着眼,考虑整体利益,适当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其次,地方高校对创新团队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实施分层、分类、分角色评价,注重对科研成果质量的考核;再次,建立科学、合理、权威、规范的绩效评估和分配政策,明确团队成员的责、权、利,建立公正、公开、公平透明的分配体制;最后,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处理好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的关系。
[1]王怡然, 陈士俊, 张海燕, 柳洲, 王梅.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24,(8 ):195-197
[2]梁桂珍,王红亮,张 利,张秦.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09:27-28
[3]何铮, 蔡兵, 顾 新.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4):87-89
[4]孙本杰.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9:33-34
[5]宝胜.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团队建设优化与管理[J].2009,6:467-468
[6]黄瑾.高校科研团队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初探[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