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数学社团建设初探
2015-07-21石丽君胡芳
石丽君 胡芳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应用数学社团是由一批热爱数学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形成的一个群体组织,它为会员提供了一个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平台。其理念是结合学生专业,办“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有职教特色的”数学社团,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就社团定位、社团活动内容、社团活动形式、社团管理四个方面来对应用数学社团的建设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应用数学,高职,社团管理,社团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5)6(b)-0000-00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兴趣,拓宽知识面,展示个人魅力的重要平台。然而在众多社团中,如何脱颖而出,办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是所有社团负责人一致的努力方向。建设一个优秀社团有几个着力点:明确的社团定位、有吸引力的社团活动内容、良好的社团组织形式、规范的社团制度。下面,本文将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应用数学社团的建设。
一、高职院校应用数学社团的存在意义及发展定位
“为什么要成立应用数学社团,它存在于高职院校的意义何在?”这是建设这个新社团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应用数学社团的成立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应用数学社团的开展对高职数学课堂是一个延伸。一方面,在高职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大幅删减,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高,有畏难情绪,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只能完成最基础的高数知识的传授,而一些与专业结合密切,在生活中用得到的知识反而来不及讲解,应用数学社团活动的开展正好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和利用多样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地展开专业文化的学习。大学生应用数学社团就是在这一思想下应运而生的。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应用数学社团,它的定位是什么,特色在哪?”这是这个新社团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别于本科院校,因此其社团的定位也应该有别于本科院校,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具有职教特色是应用数学社团创办的大方向。 应用数学社团这个名称很容易让人与数学建模协会关联起来。数学建模协会是一个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大学生社团,其宗旨是“集中对数学建模有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学习应用数学领域各个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团队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人才”。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个培养目标不太贴合实际。一方面,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要求他们系统学习应用数学领域各个方面的知识并运用于建模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太大。另一方面,“数学建模”这个词听起来难免有点“高大上”的感觉,受众面窄,不利于社团的招新,也得不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活动经费困难,生存空间都存在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应用数学社团应该有着自己特殊的定位。
一个社团的定位是否恰当与社团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明确的社团定位是社团发展的第一步。高职教育是侧重应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因此,高职应用数学社团可结合学生专业,侧重于生活应用,而不必致力于数学建模竞赛。可定位为“集中对数学应用有兴趣的学生,一方面让他们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领略数学之美;另一方面可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设置一些相关专题讨论,让其深入其中,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石丽君(1979年10月),女,湖北咸宁,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胡芳(1984年7月),女,湖北武汉,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有了明确的定位之后,就要开始办社招新了。“招他们来干什么?社团活动内容有什么
可吸引他们的地方?”这是社团建设所面临的第三个问题,也就是社团活动内容的采选问题。
二、应用数学社团的活动内容要结合学生专业、贴近生活、侧重应用,以专题形式呈现。
在高职院校,数学社团的招新尤为困难,有的学生刚开始积极性很高,但参加几次后就会有些消极,甚至不参加了,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觉得难,二是觉得不实用。这就说明社团活动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不难不偏不枯燥,另外还要紧密结合他们的专业,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让他们感到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切实可用。这样他们才会对社团活动保持激情,不离不弃[1]。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会计、物流、信工、经管四个学院开设高数课程,所以社团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上述四个学院,从贴近生活,结合专业两点出发,指导老师以及社团骨干一起选定了十五个相关专题。其中有趣的数学谜语、智慧的迷宫——幻方、黄金分割和斐波那契数、把握或然,你会更聪明(概率)、神奇的数列这五个专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沉浸其中,流年忘返。实用速算技巧、储蓄、保险与纳税、房贷按揭问题、经济分析中的函数这五个专题深受会计及经管专业学生的青睐。图的矩阵表示、线性规划与最优化、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指派问题的匈牙利解法这四个专题是针对物流学院的学生拟定的,他们一致认为非常实用,收获颇丰。最后一个专题是趣味数学竞赛,包含了笔试和趣味知识抢答两个部分,角逐激烈,趣味十足。
有了吸引人的社团活动内容之后,如何充分调动会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社团中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是这个新社团要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传统的社团组织模式在社团活动时强调全员参与,而这种模式实际上只有少数社团成员参与进来,其他很多会员感觉被冷落,不知该做什么好,找不到存在感,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寻找新的组织形式迫在眉睫。
三、社团活动以教师为指导,采用项目负责制的组织形式
为了让每一个会员都参与进去,发挥他们的特长,并考虑到社团的活动内容是结合学生专业以专题形式开展的,社团成员讨论后一致决定将社团组织形式调整为项目负责制。即以每一个专题为一个项目,对会员按专业进行分组,采用项目负责制的组织形式进行社团活动。比如说来自物流专业的二十个会员可分作四组,分别负责图的矩阵表示、线性规划与最优化、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指派问题的匈牙利解法这四个专题,各小组完成自己的项目之后,再去做下一个项目,如此循环,把四个项目都完成。而信系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发新的项目。这样一个组织形式有两大好处,一是分小组进行便于管理,会员的参与度也更高;二是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任务分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会员的优势,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这样一种组织形式下,社团的指导老师需要做什么呢?他们的作用何在?
在社团发展中,优秀的社团负责人和出色的学生干部是一个社团能朝着健康方向成长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用数学社团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活动开展难度较大,活动内容的采集编选,活动形式的统一策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因此指导老师是社团
负责人的最佳人选,对社团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社团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大包大揽,将社团活动彻底地变成第二个高数课堂,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做名义上的指导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应做好以下四点,第一,指导教师应该在确定应用数学社团的办社宗旨、活动目的、活动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第二,指导教师要在活动内容的采集编选及活动形式上帮助学生出谋划策。第三,指导教师要作学生社团有力的学术后盾,在专业性强、难度大、学生不好把握的问题上给予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第四,在社团管理上从严要求,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在社团中的主要任务是指导,社团是学生的社团,其发展壮大更多地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2]。
一方面,社团是一种自发性组织,具有正式和非正式团体的双重属性,管理难度非常大;另一方面,会员的流动性强,社团资料不易保存。因此,社团管理和社团资料整理是社团发展中遇到的又一屏障[3]。
四、规范社团管理制度,完善社团资料整理工作
科学的社团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运行机制是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缺乏管理的社团活动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机性,甚至会影响到会员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次序。应用数学社团的管理大致围绕如下三点进行:第一,发挥指导老师的管理作用,指导教师在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并且在社团中的威信较高,学生容易信服。第二,强调项目负责人的管理作用,一个项目组的成员多来自于同一班或同一专业,联系紧密,并且小范围也易于管理。第三,完善奖惩管理,对三次以上无故不参加社团活动的社员严格予以除名,而对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成员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4]。
社团资料是社团发展与成长的根基,完善社团资料整理,使之系统化,规范化是夯实社团基础,实现社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用数学社团资料整理所涉内容有:社团成立初所涉及的注册资料(其中包括社团申请书、社团可行性报告、社团年度计划、社团章程、社团发起人名单及联系方式);历届社长及指导老师资料;社团历年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历年开展的主要活动的活动策划和活动总结(电子版和打印版)及照片。对上述这些资料应归档整理,最好使用电子版便于保存。
五、结语
实践证明,应用数学社团围绕高职学生的特点,本着“致力应用,创新能力”的宗旨,以“基于专业,用于生活”为主要目标,以“教师指导,项目负责”的形式展开社团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切实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是一支深受欢迎的、充满活力的、有职教特色的学生社团。
参考文献:
[1]王珍娥.数学社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08(7).
[2]郭永邦.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定位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9(9).
[3]孙悦.浅谈高职院校社团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4]马泽生.论高校学生社团(协会)的管理.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