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老年护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5-07-21袁兆新金笛
袁兆新 金笛
【摘要】 优化适应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老年护理教学的人才培养途径,在强调专业特色的同时,加强对老年护理专业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明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校企合作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以及运用多媒体等高科技辅助手段促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老年护理教学的人才培养。强调以专业教学为中心,以专业需求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为目的,培养出复合型适合我国老龄化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老年护理;教育研究与实践、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人类的寿命得到了延长。相关调查显示[],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历史上从未出现的社会现象。而我国是较早进入到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根据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1],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达11309万人,占总人口的8.5%,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推测,至2040年,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3.74亿,占全国总的人口数量的24.15%,进入到老龄化的高峰期。导致了人口结构的严重失调,这样不但会给家庭增加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也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 相关概念
老年护理学[2]是指运用有关老年护理以及临床普通护理学知识来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现阶段自身情况以及潜在的身体问题。从而加强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观察护理。主要包括: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态以及各系统的功能,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以及严格的评价护理标准。维持并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生活质量。
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3]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教育模式的转变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方向。该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质量,注重在校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在资源、信息共享上实现“双赢”。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2. 国内外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2.1 国外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国外在很早就对老龄化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就明确指出[4],当前政府的首要工作方向应放在加强对护理提供者的教育和培训以及专业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教育上。
为了适应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及现代护理学的发展,3年制老年护理教育陆续在北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始出现。课程中以现代护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指导老年护理实践。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式教学,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完成实践操作,强调与受护者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服务意识。日本通过研究人员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在老年护理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主管劳动部门对老年群体状态以及护理从业人员情况进行宏观层面上的市场调查,及时科学合理的调整招生和培养计划,根据人才培养层次,有针对性科学的设置课程做到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同时还专门设立了老人护理院,更好地促进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国内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关注老龄事业,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了[5]“要快速地增加社会为老年人的服务机构,要大力培养老年护理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与之相适应的老年护理学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受到重视和发展。老年护理学陆续被全国多所护理高等院校列为必修课,但目前老年护理教育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专业水平不高、人才奇缺、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
具体表现为:(1)老年护理观念滞后:很多护生对老年护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老年护理是单纯的生活上的照料,没有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也可以做到。导致护生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科研意识不强。 (2)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老年学常被认为是医学领域中的边沿学科,与其他护理课程大部分重叠,缺乏专科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学时较少,护生很难深入地理解老年护理的有关知识,不能系统地掌握老年护理的一些知识和技能。这些都导致绝大多数护生缺乏系统的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3)缺乏实践培训基地:大多老年护理培训教育以职业学院为依托,在医院里进行实习,护生与养老院或者是社区中老年人的接触机会很少,缺乏老年人中期以及长期照护设施的经验,很难满足老年人生活以及心理上的护理需求。
3. 培养途径
3.1明确培养方案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其教师主要来自于学校和企业的相关专业的学科领导人,为该专业提供市场和人才需求的预测以及技术信息发展的方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教学设计的开发等相关工作,以及教学计划的检测和调整、教师队伍和教材的建设等。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为产学研创造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点。
3.2 优化课程体系
以适应老年护理工作需求为导向,开创以课程综合化为特色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添加了老年护理专业的国内外领先技术,同时增设专业的相关课程,使护生可以系统地掌握老年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对护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老人院设备资源和学校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把教学进度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开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研统一的原则。
3.3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的业务水平。因此,校企双方必须要组建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通过安排教师对老年机构进行调研,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为老年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经验,也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
合理引入具有实效的教学软件和目前企业应用的课件,同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先选用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分析和探讨养老机构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等对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方向,共同开发和编写具有专业针对性的系列教材和讲义。
3.5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老年护理教学鼓励和支持老师进行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现场教学、PBL教学、情境教学等同时进行。灵活运用,学习形式新颖、内容实际、环境真实,针对性强,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护生实际应用能力。
4. 教学评价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应通过护生在职业认知度、专业技能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而且评价应由校方和接收人才方共同进行,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双方在根据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地沟通交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 小结
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老年护理专业人员走向社会,拥有了巨大的用人市场。培养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积极适应我国老年化社会的现状,满足老年人护理的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适合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是培养实践综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高职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双赢之举。该模式可以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可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可以为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应该以老年护理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使老年护理职业教育走上职业化、大众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对各层次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满足养老事业的良好发展和需要。
【参考文献】
[1] 夏晓萍. 老年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吴立静,姜小鹰,肖惠敏. 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护理[J].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1):33-35.
[3] 黄岩松,陈卓颐,罗清平.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2012:2(2):18-20.
[4] 陈龑,胡秀英. 由护理本科生对老年护理教育教学反馈引发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3,27(23):2536-2537.
[5] 陈四清,王海荣.老年护理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