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为什么总是发现得太晚
2015-07-21刘砚青
刘砚青
据近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十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中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其中,胃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与肝癌,是第三大癌症杀手。
半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季加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胃癌是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他透露了一组数据: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2008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达95万,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8%;在死亡率方面,全球每年约有72万人因胃癌死亡,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9.7%。
而根据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目前中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2万例,居全球首位。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全世界每年新增的胃癌病例近一半都出现在中国,占比高达47%。”季加孚指出,之所以全球近半新增胃癌患者都出现在中国,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所致。在他看来,中国实际上并不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中国胃癌发病率为22.7/10万,而韩国这一数据高达41.8/10万。
“虽然韩国的胃癌发病率几乎是中国的一倍,但韩国的胃癌死亡率却仅为13.0/10万,比中国的17.9/10万少了近三分之一。”季加孚说,尽管中国近年来对胃癌的整体治疗效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
胃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也分为早期、中早期、中晚期和晚期共四期。”季加孚说,对比中日韩三国的四期结构比来看,中国只有16%的患者发现时处于早期,超过半数都属于晚期患者;而日本和韩国有接近60%的患者属于早期患者,只有15%左右处于晚期。
根据《2014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 年生存率超过 90%。然而,目前中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不足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
早期诊治方面存在巨大缺失
中国、日本、韩国都是胃癌高发国家,而之所以在生存率上存在如此显著的差异,季加孚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胃癌在早期诊治方面存在巨大缺失,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程向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胃癌的早期症状比较隐匿,且容易和其他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因此导致很多患者错过了诊断及治疗的最佳时期。
程向东介绍,90%的胃癌病例受到环境高危因素的影响,只有8%~10%的胃癌病人与已知的基因遗传高危因素相关。一般来说,胃酸缺乏、恶性贫血都属于先天因素,而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则属于后天环境因素。
他所说的环境高危因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饮食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等。
“中国人很少会主动进行胃肠道检查,往往是在出现症状之后才做胃镜。我们很多人都是到了六七十岁才第一次做胃镜,这在西方国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程向东表示,由于恶性肿瘤的很多前期症状都没有推移性,因此当最恶劣症状出现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程向东建议,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报警症状,就应积极就医,并根据医嘱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以尽早排除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争取最大治愈机会。
他特别强调,对于没有出现症状但有家族遗传史的,35岁以上人群也应给予重视,定期检查。
胃癌进入精准医疗时代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中国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30%,与欧美国家持平,略逊于日本和韩国。
随着胃癌分型从最初的大体形态分型、组织学分型,发展到如今的基因分型,胃癌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也获得了突破。如今我们已经开启了胃癌“精准医疗”时代。
比如,在各类胃癌患者中,约有16%的患者属于HER2阳性。相比普通胃癌,HER2阳性胃癌疾病进展更快,恶性程度更高,更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也较差,因此被列为较为凶险的胃癌亚型之一。
“这类胃癌对于术后常规治疗手段不敏感,而以抗HER2靶向治疗为核心的精准医疗手段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部分患者的命运。”程向东告诉本刊记者。
然而,临床上很多患者在治疗时期未经医生允许就擅自停药或偏离规范治疗方案,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给生命带来无法挽回的遗憾。究其原因,认知不足、经济负担、信心不足等是其中的主要方面。
据本刊记者了解,2015年1月,浙江省已将曲妥珠单抗(HER2阳性晚期胃癌靶向治疗药物)正式纳入大病保险特殊用药目录,同时结合中国癌症基金会胃癌患者援助项目,减轻当地胃癌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