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公共图书馆新型农村社区服务
2015-07-20郭桂英张东辉��
郭桂英++张东辉��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以提升质量为主的城镇化转型发展新阶段,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的意义进行探析并提出了服务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均等化服务;弱势群体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5)01-0039-0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创新,是推进农村“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在生产要素融合集聚、居民消费结构转换与升级以及人口空间多层次流动实现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和支撑,而且在促进生产要素城乡一体化配置、推动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镇体系与发展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1]。中国首部专门全面发布社区发展状况、问题、趋势的权威报告——《2013年中国社区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根据现阶段中国社区发展状况,研究人员预测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和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会出现大量以产业为依托或以居住地为载体的城乡融合型社区,这种社区将呈现出明显自主成长形态,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将大量出现。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一种有别于农村和城市的社区形态,因其复杂性和新颖性,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文化培育与生成等,都将极大地丰富中国的社区发展实践[2]。
1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各国研究公共服务的重要理论指导,也是我国转型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要理论依据。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提出之日起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体系,从其含义、供给模式、发展路径、制度保障等方面都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3]。梳理现有研究,从公共政策的本质特点出发,孙建军、何涛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取向涉及四个方面,即公平价值取向、人本价值取向、权利价值取向和责任价值取向[4]。有关学者研究、归纳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为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监督机制[3]。
2 公共图书馆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的意义
2.1 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是人本价值取向的体现
马克思指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完整、和谐和自由发展才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类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而公平程度取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32。目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新阶段,2014年3月16日,指导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公布,专家指出,这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5]。新型农村社区中的农民不仅需要面对环境的改变,更需要实现再就业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一系列的转变,而身为弱势群体的他们凭着原有较为封闭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及较低的文化水平与信息素养是很难完成这一重大转变的,迫切需要外界的关怀与帮助[6]。公共图书馆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正是人本价值取向的体现。
2.2 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是责任价值取向的体现
公共产品由市场供给会导致“市场失灵”,而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政府弥补市场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政府的基本责任[4]。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兴办、公共财政支持、面向所有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而存在。2013年初,文化部出台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期,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服务网络,使公共图书馆成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的总体目标。当前,公共图书馆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正是责任价值取向的体现。
2.3 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是公平价值取向的体现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公正是制度设计和安排的基本价值理念,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和谐相处的政治底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凸显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追求,其实质在于缩小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从而促进社会公平[4]。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体系是由省、地、县三级架构组成,共同承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公众所赋予图书馆人的历史使命。其中县级馆处在最底层,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然而县级图书馆发展明显滞后的现状却与其要承荷的重要职责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7]。2013年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五次县以上公共馆评估工作中发现,欠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存在资源短缺固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缺位、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8]。新型农村社区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属于图书馆服务的“真空”地带或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公共文化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公共图书馆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正是公平价值取向的体现。
2.4 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是权利价值取向的体现
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是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市场失灵”而留下“服务空白”,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制度性的保障和有效的社会支持,以确保权利的实现[4]。权利意识是指公民对于自己依法所享有的公民权利的认知、理解和态度,是人们对于实现其权利方式的选择,以及当权利受到损害时,以何种手段予以补救的一种心理反应。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文化供给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限制,新型农村社区中的社会成员权利意识淡薄。公共图书馆是现代社会保障公民信息(或知识、文化)权利的制度安排,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正是权利价值取向的体现[9]。
3 公共图书馆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的对策
3.1 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力争法律保障
面对当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共性问题,如政策法规不健全、区域分布和发展不均衡、基层服务不到位等在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均有创新突破,不仅深化和拓展了公共图书馆事业,还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力有了极大提升[10]。公共图书馆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必须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到总分馆制度当中才会尽快达到服务均等化。邱冠华在总结苏州总分馆制的成功经验时认为总分馆制度的设计,关键问题是政府主导。这需要图书馆同仁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解释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需要总分馆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从而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科学布局,实现服务的普遍均等;更要解释为什么总分馆比一群单体图书馆更加节省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从而有利于当地政府能够以较少的公共财政资金为公民提供均等化、专业化的图书馆服务,有效地履行政府满足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责任[11]。由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公民多是弱势群体,经济贫困、文化落后,他们对自己依法享有的公民权利的认知、理解十分有限,因此,对依法享有的公共文化的诉求还很低,而公共文化建设事关民族未来,党和政府在确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战略后,必须将之嵌入之后的相关的国家规划之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并强力执行,大力创新机制[8]。唯有如此,公共图书馆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才能真正实现。
3.2 将基层图书馆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为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农村社区服务
建设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战略,公共馆是公共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必须全覆盖[8]。从国外经验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层面的城镇化建设,都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机遇,只要将公共图书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嵌入城镇规划,设定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都将大大推动该地区甚至全国公共馆服务体系的发展[8],从而有利于均等化服务的尽快实现。由于农村区域差异大,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各地基于自身现实状况展开积极探索,出现了以下适合各地不同具体情况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即城镇开发连建模式、产业集聚园区带动模式、以中心村为圆点多村联建模式、村企共建模式、移民异地搬迁模式、旧村集聚建设模式[12]。公共图书馆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创新服务模式与内容,并在新型农村社区的不同时期(如规划期、筹建期、完善期)积极主动地提供对口的均等化服务。
3.3 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
公共图书馆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均等化服务时应遵循“以政府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整合信息服务资源,比如农林管理部门的农村农业科技扶持活动,新闻出版部门的农家书屋项目,文化部门的送书下乡活动,以及各式各样的基于市场行为的农业网站,为农村社区提供农业科技、文娱、卫生、教育、政治、经济等全面的文化信息服务[13]。同时要加强与科协、工会、行业协会、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单位横向联合,强化技能培训的质量及用工信息交流,积极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并与有关部门联合,加快社区劳动力就业转移[6]。目前,社区乡镇图书馆面临的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良莠不齐,免费开放,工作量增加,传统借阅形式向数字图书馆建设过渡,人才结构配比失衡[14]等问题,引入志愿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权力和市场经济机制之外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手段[15]。
3.4 [JP2]加强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监督机制[JP]
服务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管理是一种指导社会交往的能力[16]71。服务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管理体系,涉及服务战略、服务系统、服务营销、服务文化等方面,其核心内容是如何提高服务系统的效率、有效发挥其总体功能[16]42。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也应加强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监督机制,并将其纳入公共图书馆评估内容中。同时,除了对有关重大项目、惠民工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还应对实施成效进行中长期评价,避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出现,从而切实提升公共图书馆新型农村社区的服务水平[10]。
[参考文献]
[1] 张 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与重要作用[J].农村经济,2013(3):3—6.
[2] 姜 力.中国首发社区发展报告 城乡融合型社区成趋势 [EB/OL].[2014-06-04].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6-04/6243586.shtml.
[3] 胡宏伟,时媛媛,肖伊雪.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中国养老保障方式与路径选择——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J].华东经济管理,2012(1):119—123.
[4] 孙建军,何 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述评——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10(5):31—35,55.
[5] 江国成.专家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03-17].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hk/2014-03-17/c_119796940.htm.
[6] 郭桂英.公共图书馆面向失地农民开展文化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4):78—80.
[7] 卓连营.用进废退:县级图书馆公共性的历史抉择——“湖南省衡阳市公共图书馆回访调研”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2010(4):1—3.
[8] 杨琪先.欠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以第五次评估为视角[J].图书馆论坛,2014(7):88—92.
[9] 孙振领. 图书馆权利:城镇化过程中的迷失与救助[J].图书馆,2013(2):92—94,104.
[10] 冯 佳.公共图书馆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中的创新举措[J].图书馆,2014(3):42—46.
[11] 邱冠华.苏州总分馆制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成效[J].图书馆,2014(2):27—30.
[12] 任晓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州学刊,2013(4):51—54.
[13] 陈 瑛.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J].图书馆,2014(3):105—107.
[14] 兰海燕.“示范区”创建与社区乡镇图书馆志愿者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3(9):53—56.
[15] 王冬阳.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志愿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2013(4):101—102.
[16] 李海英.图书馆服务管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7.
[收稿日期]2014-09-24
[作者简介]郭桂英(1965—),女,副研究馆员,本科,锦州市图书馆;张东辉(1966—),男,副研究馆员,本科,锦州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