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骨折的护理体会

2015-07-20孔庆梅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孔庆梅

【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65例颈椎骨折的患者进行术前训练,心理护理及呼吸功能的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的改善情况及康复护理等。结果 6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根据不同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志码】A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且有合并脊髓损伤。伤情比较严重且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身残疾。使患者失去全部或部分的生活治理能力,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临床资料

现选取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颈椎骨折患者65例,男性43例女性22例,年龄在24~62岁。其中伴脊髓损伤的患者20例。车祸伤53例,高处摔伤的12例。

临床表现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其中以颈部疼痛最为常见。颈部僵硬,颈部软弱无力以及颈脊髓压迫症状表现为:四肢可有麻木无力,疼痛和痛觉过敏,甚至四肢瘫痪。

护理

心理护理:护士应多巡视病房,用亲切的语言和善的面容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疼痛时给予镇痛处理。稳定其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体位的护理:入院后取平卧位,卧气垫床,颈部制动,予颈托固定,选择颈托大小松紧要适宜,达到既能控制颈部活动,又感到比较舒适为宜。翻身跟换体位时采用轴线滚动式翻身法,保持患者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枕与肩同高。术后6h头部垫软枕,高度以一拳为宜。

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和高纤维素的食物,但食物种类需依据患者是否有腹胀而定,可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

食管气管推移训练:颈椎前路手术者,术前3~5d指导并协助患者行食管气管推移训练,嘱患者用自己的2~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持续地向另一侧推移,开始训练时3次/d,每次持续10~20min,间隔2~3h,逐渐增加到4次/d,每次30~60min,一直训练到食管气管牵过中线。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适应在手术时食管气管的牵拉,更好的暴露颈椎手术视野,方便手术操作[1]。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风险。

呼吸功能的训练: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增加肺活量,减少气管和肺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深呼吸的练习: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然后屏住呼吸2~3s,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2]。

排尿排便的训练: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排便,对因脊髓损伤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需长期留置尿管,容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与结石。每日用0.5%碘伏溶液的消毒尿道口1~2次,保持尿袋低于尿道,避免尿液倒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ml。并注意观察尿量、颜色等,定期做尿检和尿细菌培养检查。定时夹闭尿管,2~3h放尿一次。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加上脊髓损伤会出现肠功能的紊乱,鼓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能有效的增加肠蠕动,防治肠麻痹和肠梗阻的发生,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护理:术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3L/min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0%,表示严重缺氧,立即汇报医生,分析缺氧原因,给予相应处理。脊髓损伤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膈肌麻痹,术后喉头水肿,切口内血肿形成等均可导致呼吸困难。颈椎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外接引流袋或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引流2~3d,以防伤口积血。要观察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压,松动滑脱,保持引流通畅。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引流量一般是80~200ml。如果每小时引流量大于100ml表示伤口有出血,立即汇报医生给予处理。引流液早期是陈旧性血液,24h后是血清样液体。如果引流液色样鲜红或量增多应及时汇报医生,可能为手术伤口术野出血。立即给予止血处理,必要时拆开缝线探查。如果引流液是血清样液体,每日量达到500~600ml,出现低颅压症状如:头昏头痛,抬高头部时头痛加重应考虑脑脊液漏,汇报医生,取头低足高位,尽早拔除引流管以闭合伤口。及时更换敷料加强抗生素的使用,预防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①高热护理: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对中枢性高热采用物理降温可以缓解,如酒精擦浴、冰水灌肠、冰水洗胃或,空调室;胸部听诊及床旁胸片确定肺部感染,查尿常规确诊泌尿系感染。②警惕窒息:颈部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操作会牵拉食管气管,术后出现水肿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后床头柜上备气管切开包,拆线包,吸引装置及抢救器材[3]。颈前路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伴有颈部增粗,多因颈深部血肿压迫气管造成,立即配合医生在床旁拆开缝线放出积血。颈后路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多因局部血肿压迫或水肿反应造成。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和氧气装置。一般术后24h内是血肿形成期,术后48h为水肿高峰期。③压疮的预防: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导致感觉运动障碍,不能自己翻身,易导致压疮。护士应协助并指导患者收复抬臀功能锻炼4~5次/d,5~10min/次。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卧气垫床,每2h协助翻身一次,避免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增加营养,改善机体代谢。④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按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锻炼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如果痰稠不易咳出时可用祛痰药或雾化吸入。

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观察躯干及四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及肌力和大小便的情况。多数患者手术后,术前的压迫症状有所改善,如果出现声音嘶哑说话不清楚,为喉返神经损伤;如果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为喉上神经损伤;对脊瘫患者记录脊瘫平面。

康复训练: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给予四肢肌肉按摩和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肌肉按摩5~6次/d,20~30min/次。上肢行握拳,手指伸屈,腕关节屈伸旋转活动。下肢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舒张,屈膝,屈髋,踝关节背伸跖屈,足趾的伸屈活动,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恢复期在床上训练的基础上逐渐进行离床活动。如练习上下轮椅,站立训练,行走训练等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对不全瘫、全瘫患者还应训练定期排便、排尿,以期尽早拔除导尿管控制排尿。患者肢体的恢复必须通过自主锻炼才能获得,任何治疗者无法代替自主锻炼。

总结

经施行上述系统护理,本组65例中,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肢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无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也增强了患者后期继续康复的信心。术后3~4周,患者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即可出院,嘱其定期复查 X片,了解植骨块融合情况;出院后不能中断康复训练,护士应给患者制定好康复计划。还可适当进行物理治疗;多食高营养、高钙食物,促进骨质生长,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 韦燕飞.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4b).

[2] 戴璐.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05).

[3] 周金亮,郝建安,罗洁等.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7).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日间康复训练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