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溶酶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分析

2015-07-20唐凌军

关键词:降纤酶纤溶酶脑血栓

唐凌军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纤溶酶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脑血栓患者,均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降纤酶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纤溶酶静脉注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血栓患者采用以纤溶酶治疗,其疗效与降纤酶无明显差异,但治疗更为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纤溶酶;脑血栓;降纤酶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志码】A

脑血栓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动脉硬化而导致的的,多表现为偏瘫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为进一步研究有效治疗脑血栓疾病的方法,我院采用纤溶酶治疗脑血栓疾病,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44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男13例,女9例,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61±2.1岁,患侧肌力0~1级7例,2级10例,3级以下5例;观察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61±2.2岁,患侧肌力0~1级8例,2级9例,3级以下4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选取标准:所选取患者符合脑血栓诊断标准:有动脉硬化史或高血压,为中老年人群;部分患者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较慢;无明显的意识障碍、无呕吐以及剧烈疼痛; CT检查显示局部有低密度病灶。排除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全身或脑出血性疾病,血压高于195/105mm Hg,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重度痴呆、失语、精神异常不能合作者。

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降纤酶注射液(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212)治疗,首次剂量为10U,与250ml0.9%氯化钠溶液混合静脉滴注治疗,之后每天给予患者5U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采用纤溶酶注射液(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157)治疗,首次100U与250ml0.9%氯化钠溶液混合静脉滴注,以后300U连续治疗7~10d。同时给予两组患者采用血塞通0.4,与250ml0.9%氯化钠溶液混合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14d,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患者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或脑水肿药物治疗。用药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若原来服用降糖药、抗心律失常、扩冠药、降压药物治疗,仍继续服药。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观察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根据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治疗效果: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主要体征以及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多于90%;显效: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范围为40%~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18%[1]。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5.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效果: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然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采用纤溶酶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1例(4.55%),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度肢端麻木1例,给予其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未影响后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降纤酶治疗后,不良反应6例(27.27%),包括恶心呕吐3例,头晕脑胀2例,血尿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0.039,P<0.05)。

讨论

脑血栓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基础上,受血压偏低以及血流缓慢等影响,血液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内膜,导致血栓形成。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发生在任何脑血管段内,多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分支的血栓疾病。发病前,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眩晕、言语不清、运动不灵以及肢体发麻等征象,多在晨起或睡眠中发病,表现为患肢活动受限,吐字不清。临床可通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判断患者疾病,早期确诊后,给予对症治疗,对于提高患者身体各项功能的早日恢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若发生脑血栓未获得及时有效治疗,进一步发展下去,患者会出现肢端麻木、偏瘫、轻度意识障碍、舌下神经以及面神经麻痹等症状,轻微者表现为迟钝、失语,严重者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昏迷,甚至死亡。纤溶酶是从东北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的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可有效治疗脑血栓疾病。因其可以有效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将其降解为小分子可溶片断,进而容易被分解,并通过网状内皮系统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干净,从而产生去纤维蛋白效应,有效发挥改善微循环作用。同时纤溶酶能逐步对纤维蛋白发挥降解效果。纤溶酶为纤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内的纤溶和凝血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机体在产生凝血反应的同时,有效激活纤溶系统,有效移除多余血栓,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可有效抑制纤维蛋白的大量凝聚,防止血栓疾病形成。在上述作用下,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血液流速,改善患者机体的缺血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血栓症状。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采用降纤酶和纤溶酶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应用纤溶酶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应用降纤酶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血栓患者采用行纤溶酶治疗,其疗效与降纤酶无明显差异,但治疗更为安全,应予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娟.纤溶酶治疗脑血栓12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0,(07)

猜你喜欢

降纤酶纤溶酶脑血栓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光裸方格星虫纤溶酶SNFE体外溶栓作用及安全性初评
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降纤酶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对比
两种粗提纯法对纤溶酶纯化效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