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疑课堂”就是“生本”课堂
——“三疑”课例研究几点体会

2015-07-20熊维洁

亚太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课例图形

熊维洁

“三疑课堂”就是“生本”课堂
——“三疑”课例研究几点体会

熊维洁

通过参加了近一年的课例研究,我有了如下的收获。

一、弄清了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个体的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二、借助三疑为载体,体会了什么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课堂改革喊了很久的“以生为本”,通过以“三疑”为载体的课例研究,终于,我体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是什么。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改革其核心都是“以生为本”。课堂是学习的地方,但关键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习是学生在学,数学课上关键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问题。学生有了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自然想要迫切的去解决疑惑,这就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因,让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陈洁的《分数再认识》中,开课以“再”字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回答很精彩,基本上把本册要学分数的知识框架说了出来!真正的反映出了学生的求知需求。学生提出了疑问,疑问要解决,该谁解决,当然是学生自己解决!这就是我们课堂中的探疑和解疑。教师做什么呢?引导、指导学生探疑,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学生。比如《分数再认识》课中,在探疑过程中,教师以三探的形式,层层深入。初探分数的意义,注重“整体”。再探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三探已知部分求整体。整个过程是学生在探疑解疑,教师在引导鼓励学生,老师告诉学生喜欢他们慢慢动脑筋举起小手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你有补充吗?”“你怎么看?”从课堂的实际生成出发去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索,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随着“‘三疑’导学”课堂模式研究的开展,教与学方式的不断改善,我们在实践中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有了新的体悟和感受。

三、体会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不同的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是都离不开一点,以生为本关注全体学生。我认为“以生为本关注全体学生”这样的课堂便是好课堂。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备课,二是授课。在备课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经验储备,思维方式等摸清学生的学情,其次是开放性的问题和练习的设计,照顾到了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有都发展。比如《分数再认识》一课:表示3/4,求这个图形。在开放性问题中,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有灵活多样的表示,能力差的学生或许就只有单一的一种表示,教师的适时指导,这样,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缩短差距。在解决已知一个图形的1/4是_______,求这个图形时。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交流,反馈时,我们看到了较好的效果,答案丰富多样,充分展示了一题多解。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生成,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比如在《分数再认识》一课中教师就对课堂的生成问题有回应、梳理、指导。在开课时,学生回答我想学分数的加减法,老师便说你想学分数的运算。我想学真分数、假分数,老师接着说你想说分数的分类等。并告诉学生分数的分类、比较大小、运算以后慢慢学,这节课我们解决你们的疑问分数的意义。对学生的回答有回应,梳理,指导。同时教师的评价有激励,也有指导。当学生用到“若干份”时,教师点评这个词用得好!鼓励学生把口头语转化为数学语言。又如,在解疑中,已知一个图形的1/4是 ________,求这个图形。当答案异常丰富时,问有这么多种答案,老师如果要批改作业,怎样才能够快呢?这里的指导性评价引导学生总结这个图形的共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成长的活力。

“三疑”课堂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课例图形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课例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分图形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