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80例分析
2015-07-20赵荣马一丹马卫芳
赵荣 马一丹 马卫芳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采取双盲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3.7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是3.75%(3/8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3.75%(11/80),其差异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西医;中医;心脏神经官能症;辩证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官能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血管系统失常、神经官能症,症状时好时坏,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水平。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脏躁、胸痹、怔忡、心悸、郁证范畴[1]。最近几年,笔者对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具体的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6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采取双盲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80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最小的是23岁,最大的是49岁,平均年龄是(35.8±2.6)岁;病程最短的是19 d,最长的是7年,平均(1.2±0.4)年。对照组患者80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最小的是22岁,最大的是48岁,平均年龄是(36.1±2.3)岁;病程最短的是20 d,最长的是6.5年,平均(1.2±0.3)年。排除电解质紊乱、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器质性精神障碍、恶性肿瘤、继发性T波改变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谷维素:3次/d,20 mg/次;安定:3次/d,2.5 mg/次;心得安:20 mg/次,3次/d。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对于肝气郁滞型患者,给予柴胡10 g、牡蛎15 g、龙齿15 g、生甘草6 g、茯苓10 g、珍珠母15 g、炒酸枣仁10 g、枳壳10 g、郁金10 g、制香附10 g。对于痰火扰心型患者,给予生甘草6 g、牡蛎15 g、龙齿15 g、珍珠母
15 g、夜交藤10 g、柏子仁10 g、枳实10 g、茯神10 g、姜半夏10 g、陈皮10 g、竹茹10 g、焦栀子10 g、炒酸枣仁10 g。对于心脾两虚患者,给予炙甘草6 g、牡蛎15 g、龙齿15 g、珍珠母15 g、茯苓10 g、广木香10 g、制远志10 g、炒酸枣仁10 g、当归10 g、炒白术15 g、生芪15 g、党参15 g。对于心阴亏虚型患者,给予黄芩
10 g、鸡子黄10 g、牡蛎15 g、柏子仁10 g、龙齿15 g、白芍10 g、茯苓10 g、炒酸枣仁10 g、玄参10 g、熟地
10 g、麦冬10 g。1次/d,加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2],显效: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治疗结束后4个月内无复发;有效: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明显消失,神经官能症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3.7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4~12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是3.75%(3/8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3.75%(11/80),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3 讨 论
最近几年,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多见于中年人,并且,女性患者相对较多,这和心理调节能力差、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等有一定的关系[3]。中医采取辩证治疗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对于肝气郁滞型患者,给予重镇安神、疏肝理气治疗;对于痰火扰心型患者,给予和中安神、化痰清热治疗;对于心脾两虚患者,给予以益气安神、补养心脾治疗;对于心阴亏虚型患者,给予养心安神、滋阴清火治疗。
在本次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于心脏神经功能症患者具有显著效果。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辩证论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在本研究中,患者没有出现药物依赖性以及毒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舒力强.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J].吉林中医药,2010,30(4):294-295.
[2] 王灵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215-3216.
[3] 陈立娜,高维滨.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