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公开课中视听语言的设计应用及影响
2015-07-20周笑然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院级科研项目(14YJ120003)
\[作者简介\]
周笑然(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导演创作与理论。
\[摘要\]
运用现代化新媒体视频手段进行教学和文化传播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在阐述高校视频公开课重要性的基础之上,从影视制作者的角度分析当下公开课视频存在的视听问题,并对其拍摄过程及后期制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视频公开课;新媒体;教学视频;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3003806
0引言
依赖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教学视频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开发利用。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1\]。新媒体教学视频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拓展教学空间,使教学资源更集中地展现,丰富教学手段,是一种极利于教育信息传播的方式。基于新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也成为一个必然趋势。2010年11月,网易公开课启动,2011年3月,复旦大学与网易合作启动网络公开课,2011年5月,教育部正式启动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同年9月,国内多所高校首批2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上推出,几天内就获得关注和热议\[2\]。区别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精品视频公开课覆盖面更广,更容易引起观者的学习兴趣。但我国的视频公开课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有待研究改进。
1视听语言
当代视听媒介作为传播手段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视听语言即利用影视技术以及视觉和听觉刺激的合理安排,向观者传播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也是大众传媒中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视听语言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组合设计向观者传递有效信息,“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于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从此可以看出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依靠视觉,其次是听觉。”\[3\]视频公开课中所需的视听元素与影视的视听语言实质都是依托人类的眼睛和耳朵两种器官,以图像和声音作为表达形态,进行信息的传达。因此影视视听语言技巧同样能适用于视频公开课的制作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视听设计提高视频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及丰富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2视频公开课的特点
传统的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讲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是我国的基础教学方式。现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公开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大了观者的基数,使以前有限的教学空间得到无限的扩展。视频公开课是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4\]。视频公开课具有精品性、技术性、开放共享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
3视频公开课普遍存在的视听问题
随着全球信息化教学建设,视频公开课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及网络教学之中。面对观看视频公开课的学生,如何让其在第一时间快速准确有效地理解吸收视频公开课所传播的教学信息,并留下难以忘记的高质量视觉印象及听觉感受,这是研究视频公开课中视听语言运用的重点。目前,综观我国的教学视频公开课,存在着很多明显的问题。
在讨论问题之前,为更深入了解观看视频公开课的受众群体的核心需求,笔者在视频公开课QQ讨论群发起了有关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支持与辅助服务三个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回收的14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调查显示,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主要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大学生,年龄处于21~30岁之间,比例高达96.15%。调查发现主要受众群体喜欢公开课视频的原因分布如下:65%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18%出于学业压力,10%为升职压力,7%为打发时间。这说明视频公开课的主要受众群体不是单一的为了提高自身技能,更多的是源于自己对这一类型公开课产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经调查对比数据发现,观看国外视频公开课的受众群体明显高于观看国内视频公开课的学习者,一半以上的观者认为国内的视频公开课不如国外的视频公开课精彩。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还发现大多数的受众群体不愿意接受相同于传统类型的授课模式,他们希望教师传授与学生互动都能更好实现,希望教师能引领指导学生一起解决学习问题。例如,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之所以深受学习者的追捧,与授课教师TalBen Shahar的授课方式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会与学生互动、提问,最后对问题本身进行点拨以及更深入的引导,使学生更快速并更易接受复杂知识的内容。除上述情况之外,超过65%的学生还对教师的语速提出了要求,他们认为柔和的语速配合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会使课堂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对于学习支持与辅助方面,被调查者多数则强烈要求教师在视频公开课的授课过程中应当多采用课件辅助,以便理解和学习内容的梳理与记录。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更好地完善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除需要授课教师精湛的授课技艺之外还可以从制作公开课本身的视听方面改进提高。
3.1视觉语言的单一乏味
视觉语言的基本构成包括镜头、色彩、光线等。多数视频公开课从头到尾都是以教师的近景或者展示的知识元素课件特写为主,没有镜头景别的变化,无节奏感,显得缓慢拖沓,观者长时间面对这样的画面,会产生视觉上的厌倦,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视频公开课在画面的色彩和光线上也缺乏整体设计,它们的作用常常被忽视。色彩在引起人的视觉感受之后能间接引起人的心理反应,红、橙、黄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属于暖色系统;绿、蓝、紫给人以寒冷沉静的感觉,属于冷色系统。暖色除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以外,还显得吸引人;冷色则相反,不仅给人以寒冷的感觉,还显得同受众保持着一定距离,好像处于更远的地方,甚至好像还在收缩\[5\]。光线则可以指引观者的视觉重点,通过光线的明暗变化区分被摄物的主次关系,突出要强调的重点,引领观者视线,如图1所示,布光的主体是授课区域及主讲人,观众区域没有直射光使其弱化,这样的光线布置主次明确,层次分明能更好地突出主体。
图1视频公开课的光线
3.2听觉语言的混乱嘈杂
听觉语言的基本构成包括音乐、音响、人物语言等。听觉语言是视频公开课制作中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环节。美国学者波布克强调声音在影片中的重要意义时说:“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也因而失去了感染力。影片的速度也好像减慢了,结果常常是看到一系列照片。”伊朗大师阿巴斯也曾说过:“声音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比画面更重要。我们摄影获得的东西充其量是一个平面影像,声音产生了画面的纵深向度,也就是画面的三维。” \[6\]由此可见听觉语言与视觉语言在影片中的互相关联配合非常重要。教学视频常常伴随着刺耳的背景噪音,这种噪音使得主讲教师的声音被影响甚至被掩盖,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视频公开课缺乏专业的拍摄环境,没有专业的吸音降噪功能的拍摄场地。除此之外,视频公开课对于背景音乐的运用也过于随意,受众常常能在视频中听见与教学内容完全不协调的音乐;其次,被拍摄教师的人物语言是否表达生动,录制效果是否清晰准确,也会直接影响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这些听觉语言上的嘈杂呈现,干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效果,使观者无法集中注意力。
4视频公开课视听改进方法探讨
影像视频信息是一种比文字叙述直观并且具有明确指向性的传播媒介。它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观者。从这一点上来看,可以借鉴影视视听语言来逐步提高视频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
4.1注重拍摄前期的内容安排
一般影片的拍摄过程由前中后期三部分组成,视频公开课的拍摄过程也是如此,而前期往往是这类公开课视频拍摄中所忽视的地方,前期的安排妥当不仅能让之后的拍摄省时省力,还能极好地提高最终的视频效果。所谓拍摄前期,就是拍摄之前的准备工作,如商讨撰写拍摄剧本、组织确定拍摄人员包含导演摄影师演员录音师、根据拍摄内容实地看景、安排美术师置景工作的提前开展、制片人员根据一系列情况制定具体拍摄计划等。拍摄视频公开课的步骤相对拍摄电影要简洁许多,拍摄人员配置较少,准备的拍摄工作也相对简单,因此拍摄团队经常一人身兼数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拍摄安排值得在前期工作中进行更好地制定。方方面面细节的提前制定可以减少拍摄中的困难,使最终的公开课视频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1) 拍摄剧本的细节讨论。视频公开课的剧本通常指是拍摄的某一类课程内容及知识点讲解,多数情况下视频公开课的拍摄以实时课堂记录为主,缺乏变化,与传统的课堂讲授差别不大,容易让观者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倦怠,视频形式上同样缺乏创新。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采取拍摄前与授课教师共同探讨剧本的方式,通过对授课人所传授内容的了解,进行知识点的划分,将适合真人演绎,可以借助故事情节来举例的知识点挑选出来,从而进行例子的情景展现拍摄,使乏味的知识点内容变成小品式的生活化表演,帮助学生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前与授课人制定好授课的语句,也就是台词的处理,在适当的地方加强语气上的抑扬顿挫,使得授课内容更加精炼生动。
2) 拍摄环境的布置。大多数视频公开课的录制环境都是在普通教室中进行的,不符合专业的录制环境,因此在录制过程中会常常出现外来人员中途闯入打断拍摄或是背景噪声难以控制的情况。而要制作出视听效果精良的视频公开课,就需要提高录制的环境,如建设一个专供拍摄视频公开课的录制教室,此专业录制教室采用隔音墙封闭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并且可以通过此教室内部的环境设计提高视觉效果,如桌椅的摆放、植物盆景的摆放、教室墙体颜色等。也就是将专业的视频公开课录制教室改造成为一个可活动可调节的拍摄布景,根据不同内容的视频公开课调节不同设计类型的教学环境。
3) 拍摄时间的计划。在视频公开课开拍之前,需要协调拍摄的各个部门及人员,确定拍摄时间,保证拍摄期间人员的按时就位。由于视频公开课多数拍摄都在室内,可控性强,无需考虑天气因素,所以时间安排上较为简单,但不能忽视,多一份时间计划的保证,就能使拍摄从容进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空间。
4.2通过改善中期拍摄提升视听效果
在拍摄中期,一切准备都已经就绪,需要尽可能地按照前期的拍摄计划来完成拍摄。
1) 拍摄机位的恰当设置。多机位的安排可以有效节省拍摄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镜头和素材的摄制,且能避免实时录像过程中单一摄影机出现问题而导致录像不完整的状况。一般公开课实录采取两台或三台机器进行同期拍摄,下面具体说明三台机器的机位:一号机放置在讲台的一侧,二号机放置在讲台的对面正后方,三号机放置在对应于一号机的另一侧。一号机负责拍摄学生的课堂反应,除特写近景以外多运用摇、推镜头拍摄;二号机拍摄教师教学过程,需要将一节课的完整过程录制下来,开头和结尾以大全景为主,授课过程以中近景为主;三号机则灵活机动拍摄特写或其他过渡镜头。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台机器的位置关系不要穿帮。
2) 摄影机的选择。随着工业技术的革新,影像摄制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对于视频公开课的录制,在摄影机的选择上应该多考虑机器本身的灵活性能和较强的纪录性能。灵活性能指在拍摄过程中方便摄影师携带,便于拍摄,因大多数视频公开课的录制现场都是临时场地,对摄影机的机动性要求较高。纪录性能同样是因拍摄场地所限,为了使摄影机更加适应临时光源以及室内环境,曝光准确和焦点清晰是基本的摄制性能要求。
专业的摄影棚中多采用高清数字摄像头拍摄,进而将视频信号现场切换,再使用高清数字录像机进行录制,这种制作方式成本较高,而且设备不能移动。如采用SONY HDRAX2000E高清摄像机,市场价低于两万,记录载体为SD卡,分购几台同时拍摄,会很大程度降低成本且增加灵活性。如对画面质量要求更高,则可以采用CANON 5D系列单反相机,此机器体量小,画面呈像色彩还原能力强,但是对摄影师操作能力要求高。
3) 拍摄中需要注意的手动操作。视频公开课的摄制对摄影机的现场把控能力要求高,原始素材向来是最重要的基础材料,拍摄的过程中要确保素材的有效性。摄影机可以分设成自动功能和手动功能两种操作模式,手动功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摄影师具有大量的实践拍摄经验做支撑,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拍摄效果。例如,多数视频公开课中,教师都会采用PPT进行辅助教学讲解,所以在拍摄的时候,聚焦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屏幕投影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投影屏幕的区域较亮,要使PPT的内容被拍摄清楚,摄影机会自动调节光圈,将最亮的部分作为基准曝光,这种情况下相对较暗的教师区域就会因曝光不足而失去细节显得更暗。相反如果转移基准曝光到教师的区域,PPT就会呈现出高亮,使投影内容因曝光过度而无法看清。要改进这个问题,就要采取手动对焦(MF)和手动光圈。打开手动对焦,自动对焦功能转为关闭状态,采取手动摄制对焦中心之后,拍摄时画面从模糊到清晰的虚化过渡就没有了。同理,手动光圈打开时,自动光圈则关闭,拍摄会以恒定亮度进行,摄影机进行摇、移运动时就不会出现忽明忽暗。手动具体操作如下:拍摄以教师和PPT投影屏幕的中景为基础,手动调节光圈,使被摄两者呈现出正常亮度。为了确定最适合的光圈F值,可以将摄影机先设置成自动光圈,选择教师区域或PPT区域其中之一作为聚焦点,观察适合其一的区域亮度,记住此F值以作手动光圈调节时的参考F值,再次进行手动调节。还需要注意的是,焦距的改变也会影响画面亮度,当焦距改变时应该及时调整光圈大小,保证画面的亮度协调统一。
4) 辅助拍摄设备的充分应用。除高清摄影机以外,辅助拍摄的工具也应该适当加以利用。因为人眼偏爱看运动着的东西,而镜头的运动可以大体划分为两种:一种是镜头外部运动,一种是镜头内部运动。镜头的内部运动是活动的画面,内容表现的是画面中运动着的事物;镜头的外部运动是移动摄影机变焦距和剪辑形式的镜头运动,常常可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综合运动。多数视频公开课都缺乏镜头运动,尤其是镜头的外部运动。最便捷的改善方式可以通过轨道以及小摇臂来增加一个水平移动或是垂直移动的辅助机位,专门拍摄镜头外部运动角度。从而打破视频公开课中只固定出现“人头像”的单一画面形式,丰富视觉形式。
另外,视频公开课多数在有限的内景空间拍摄,光源方面很难借助自然光来达到拍摄所需,必要时可采用灯光器材进行辅助照明。影视拍摄现场的布光主要分为主光、辅助光、背光、效果光等。我国现有的视频公开课拍摄多数仅依靠拍摄环境中的自带光源,拍摄出来的画面缺乏层次。实质上,教学类的视频公开课无需复杂的布光,必要时增加两盏照明灯主光和辅助光就可以使得画面层次凸显。主光,是强调拍摄主体的照明光,也是决定光源方向的主要光线,通常用较强的光线照射主体。将灯具摆放在主摄影机后方30度或45度角的位置,向拍摄主体正面打光。辅助光,灯具架在相对于主灯位置的另一方,与摄影机呈30度或45度角,向主体正面略侧面打光,主要为了将主光造成的阴影减弱,增加主光与阴影间的过渡色调,可以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柔和生动具有较强的立体层次感(见图2)。
图2主光和辅助光的摆设位置
5) 指导授课教师的表演。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戏剧就是人们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方式。古希腊人的戏剧不仅用来娱乐和抒发情感,而且同样用做教育。在中世纪的教堂和神庙台阶上演出的戏剧,教给人们宗教的道义和历史。今天的舞台表演也是社会中强有力的教育载体。在这当中,演员即是教师,教师即是演员\[7\]。在视频公开课的拍摄过程中,授课教师就是主要演员,需要被拍摄的学生就是群众演员。从本质上看,“演员就是要把那些本身没有兴趣的对象变成对自己有兴趣的对象。把没有意思的东西变成有意思的东西”\[8\]。拍摄过程中尽可能让授课教师多运用语言艺术、面部表情、手势及身体姿势来辅助讲解。透过这些表演手段可以彰显教师的专业魅力,能有效加强视频公开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观者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授课教师的外表形象也可以通过服装发型的搭配和得体的妆容进行修饰,保证上镜的形象良好。必要时,也可根据授课内容给授课教师提前准备教学道具,辅助拍摄讲解。
6) 加强同期声录制效果。同期声实际上就是同期录音的意思。也就是在摄影机开机的同时,录音机也开始了同步运转将实时的声音录制下来贴合画面。视频公开课的人声部分几乎全部依赖于同期声,后期配音的情况很少出现,因此保证同期声的录制效果非常重要。视频公开课拍摄所采用的录音设备通常是随机麦克以及安置在个别主要演员身上的无线随身话筒,以保证同时录制到背景的环境声及个别演员的主要台词。在能保证拍摄环境隔音效果好的情况下,这种录制工具基本可以达到视频公开课的声音标准。但是多数视频公开课的录制环境仍停留在普通教室中,教室本身的物理属性不具有强隔音性,那么在拍摄时最好在教室的外部设置一定距离的隔离带及静音警示牌,防止教室附近的喧哗打闹,减少外部干扰声源。对于视频公开课中所需要的室外拍摄,必要时则可以使用具有指向性的专业录音话筒。
4.3严谨对待后期的视听处理
影视后期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素材进行后期加工处理,进行视频剪辑、加特效和文字、制作声音等,使其形成完整影片。后期可以通过对画面的剪辑和声音的调节修正一部分拍摄中不能避免的问题,使得最终的影片得以完善,对于视频公开课来说,后期的视听处理是可以保证视频最终质量的关键。国内常用的视频软件主要为Sony Vegas、Adobe Premiere、Edius、After Effects等。剪辑方面,先进行审阅整理拍摄素材,将不同机位所拍摄的画面挑选区分开,并精选出比较好的画面,将多余画面剔除干净,为的是方便进一步剪辑操作,避免反复挑选大量素材浪费时间。因视频公开课并不具备叙事性,所以在剪辑的时候无需考虑与叙事有关的剪辑点,重点要保持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连贯性,在此基础之上保证视频公开课中教学声音内容的连贯,适当插入其他机位角度拍摄的运动画面使其丰富,例如将主讲人的镜头与学生听众的反应镜头进行偶尔的切换,使呈现课堂互动的效果更明显,或将辅助教学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也一并穿插在公开课的视频中,这样可以充分传递教育信息,如图3~图6所示。
图3小全镜头
图4辅助教学图片
图5授课人近景镜头
图6听众镜头
在后期的视觉处理上要注意教学视频的艺术欣赏性,对视频的构图及色彩选择进行加工协调。通常情况下,视频公开课还需要设计一部分片头开场画面,以及课堂中间的说明介绍性字幕,这属于后期包装的范畴,这些包装字体及动画的色调大小也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开课视频进行不同的定制,使最终的视频和谐统一。
后期声音部分可通过声音制作软件进一步降低噪音,将不同的声音分轨,例如单独放大突出主讲人的声音,压低环境声。还需要适时加入贴合画面的背景音乐,渲染整体气氛。
5结束语
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日渐成为教学资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极好地拓展了课程传播的范围和受众。随着影像视听语言的发展进步,观者对视听的感知程度会逐渐提高,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历史上的第一步影片《火车进站》,在他们向观众展示放映这部影片的时候观众被活生生的画面吓得惊慌四散,而影像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数字3D时代,观众的视听承受度大大提高。在步入视觉文化时代的当下,视频公开课不能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制作上也需要日益跟随视听文化的进步,加强对视听效果的处理,不断提高扩充视频公开课的有效信息量,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魏彩萍.新媒体教学现状与改进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6,(1):1316.
\[2\] 文继奎,杜杉杉,韩建华,等.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102106.
\[3\] 欧阳照.电视新闻的叙事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788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EB/OL\].(20111012)\[20150327\].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3/201111/126346.html.
\[5\] 杨改学.艺术基础·美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9497.
\[6\] 乔洪信.电视节目中听觉形象的开掘\[J\].当代电视,2001,(15):5556.
\[7\] 陶青卢,俊勇论.教师教学的“表演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0,(8):4748.
\[8\] 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34.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audiovisual language in video open class
ZHOU Xiaoran
(Network Information &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video as a newmedia method in teaching and promoting cultural transimission is attached great value in teaching revolution.Based on discussio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video open class in college,audiovisual problems of current open class video was analyz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videomaker,the advice on making and post production of video was given as well.
Key words
video open class;new media;teaching video;audiovisual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