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内外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2015-07-20唐秋莎张樱子刘莎莎张丽莉

教学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有效性

唐秋莎+张樱子+刘莎莎+张丽莉

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125)

\[作者简介\]唐秋莎(1977),女,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跨文化英语研究。

\[摘要\]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是大学英语教师常面对的实际问题。因此,课题组在广西医科大学开展行动研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困难,制定相应调整措施应用于教学实践。经过两个阶段的教学调整、评估及反思,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模式得到改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行动研究;课堂内外英语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3003206

1现状与分析

众所周知,在我国各层次的课程设置中,英语教学均占一定比重。然而,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面临巨大挑战:完成了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莘莘学子已具备相对完整的英语基础知识结构,各种在线课程、听读资料可谓信手拈来,自主学习相当便利。那么,大学层次的英语究竟还要学什么?大学英语教师又该教什么?

国家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1]为了了解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并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课题组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外自学时间、自学内容和手段等可以量化的客观角度出发,针对新学期第一个月的课内外学习情况,在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218名新生中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感觉课堂没有学到东西、无法学以致用;而7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对课堂教学手段不满意;在自我评价方面,对自己课外英语学习态度满意的仅占到27%;而81%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不知道如何展开预习复习、如何自主训练。

通过进一步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传统的学习模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采用一样的教学资料、全班统一的教学方法。为了照顾班级的整体水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难免顾此失彼: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老师上课内容不够挑战,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而水平较差的学生觉得上课内容复杂,无法理解而倍受打击。课堂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较低,尊重个体差异且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也无法落到实处。

1.2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较盲目

按照现行大纲,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数一般为每周4学时,不足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将训练延伸至课外。然而,学生手头上的学习资料缺乏系统性,且质量良莠不齐,量变积累不足,很难达成语言学习质变的飞跃。虽然有些学生自发购买或网上寻找相关学习材料,但带有很大盲目性,往往挑选不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资料。

1.3课外自主学习缺乏有效管理

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觉主动,但是传统教学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没有时间的投入,缺乏量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成为空话。而且,目前的课外自主学习随意性太大,教师无法监督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1.4课外学习缺乏科学的统计和评估机制

仅靠自己的判断,学生很难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所处水平,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无法准确了解自己不同阶段的训练效果,更无法明确下一阶段训练方向。

第3期唐秋莎张樱子刘莎莎张丽莉

提高课堂内外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教学研究

2015

从以上分析可知,大学英语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自学的引导和组织都存在瓶颈,如不调整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受挫,语言掌握和使用能力极有可能处在高考时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因此,极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调整,将课堂内外的教与学综合分析并有机结合,摸索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研究方案

2.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在西方较为普遍,是一种教师直接参与、通过结合教学理论而达到改善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首先,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并开展调查与研究,继而制定一系列的步骤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将科学研究直接纳入实际教学,行动研究对一线老师提升教学效果极有帮助[2]。

根据行动研究法的循环上升模式,课题组决定分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假设研究。每个研究阶段均针对现实教学困难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通过观察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同时总结本阶段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并形成下一阶段的调整计划。如此环环相扣,以实现课堂内外教学效果的梯度提升。

2.2研究目的

本次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分析各种行动策略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探索提高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效果的具体教学策略。

从宏观的角度,课题组的行动研究着眼点主要放在三个方面:(1)课堂内教学模式的改进;(2)课堂外自主学习的引导;(3)课堂内外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具体行动研究方案详见下文。

2.3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四个班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实验班级

专业班级总人数男生女生

2013级临床医学3班522428

七年制 4 班542331

表2对照班级

专业班级总人数男生女生

2013级临床医学1班563125

七年制2班563125

3行动干预过程

本次行动研究已进行三个学期,从2013年9月到2015年1月,主要包含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遵循“计划实施评估反思”的行动研究模式。课题组对前期问卷调查及随堂观察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广西医科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假设了一系列潜在原因并制定了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见表3。

表3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第一阶段英语教学的问题、原因假设及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

序号面临问题原因假设行动策略

174%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感觉课堂没有学到东西、无法学以致用教学目标不明确,授课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不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调整授课内容

276%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少,对课堂教学手段不满意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学模式

381%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不知道如何展开预习复习、如何自主训练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较盲目引导自主学习

3.1第一阶段行动干预

1) 方案设计。本阶段的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课堂活动,将书本内容和实践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具体的行动措施见表4。

表4第一阶段行动研究详细方案

时间目的具体策略目标评价

2013.10~2014.1

调整授课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引入相关西方文化知识,介绍西方社会生活现况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让学生感兴趣

丰富教学模式围绕单元主题,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任务型的课堂活动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引导自主学习围绕单元主题,布置相关课后复习内容,发放配套练习资料带动学生及时并有效地复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问卷调查

水平测试

2) 具体方案实施。(1)调整授课内容及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其二语习得论著中提出,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味、越有联系,学习者就越容易习得语言[3]。只有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颖的变化,语言习得的效果才能提高。在第一阶段研究中,课题组老师首先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及形式的诉求,发现学生比较排斥传统的课文精读精讲式学习,希望看到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学习的区别。因此,课题组教师进行了调整,教学重点从词、词组、句子、语法、文章结构等的灌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认知及对比。

以《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五单元为例。课文A《三封感谢信》讲述作者在感恩节之际决定以写信的方式感谢生命中曾经给予他帮助而他从未认真表达谢意的三个人。课文结构清晰,词句也不甚复杂,学生阅读起来难度不大。授课教师于是以“感恩”为学习主题,添加了三个版块的辅助资料。首先是关于西方感恩节的图片及文章,学生阅读后得以全面了解此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文化习俗。其次是一段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推出感恩节传统餐饮的新闻视频,学生得以了解现代社会西方人庆祝感恩节的真实情况。此外,教师还准备了一段名为《遗产小故事》的西方微电影作品。作品讲述了一位已去世的灯塔工人通过遗赠和寄言的方式帮助三位和他萍水相逢的人重拾生活信念和人生目标。这部微电影作品中也有三封信的情节,因而内容和单元课文非常契合,作为课堂学习辅助,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有了对比二者并分析情节及构思技巧异同的机会。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添加的额外内容,教师并没有以传统的讲授式展开,而是编排成各种学习任务,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对于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师设置了若干问答题,以小组抢答的方式,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资料当中特别好的语句,教师也会设置成翻译小练习,引导学生收集优美词句并有意识地训练翻译技巧;对于音频及视频资料,教师除了编排成听写或问答式学习任务,还转化成复述、辩论、短剧表演等口语产出式训练项目,学生因而有效训练了听说能力。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和训练模式的综合调整,课题组旨在确保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引导自主学习。根据问卷调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最急迫的愿望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81%的同学因为习惯了高中阶段题海式训练模式,无法适应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很多同学表示不知道该复习什么,也不知道该看何种资料如何备考。

基于学生的困惑,课题组老师决定在语音室自主学习平台添加听力及阅读训练资料,每周在课余时间开放语音室5个小时。在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依靠蓝鸽数字语音室自主学习平台,课题组添加了大学英语2~6级练习题,每个级别听力及阅读练习各20套。学生可以自己掌控练习进度,各取所需,有针对性地磨练听力阅读能力。此外,课题组每4周设置一次阶段性测试,检查学生前一阶段训练效果。针对阶段性测试中普遍存在的答题错误,教师进行集中讲评,有必要时还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额外辅导,然后通过在下一阶段测试中设置重复题,反复刺激学生记忆,有效突破学习薄弱环节。

3) 评价与反思。第一阶段结束前,课题组组织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为期4个月的行动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实验班同学对课堂教学及自主学习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同学(表5)。

此外,课题组还比较了第一阶段行动干预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于2014年1月参加的英语期末统考和同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数据,实验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班(表6)。

表5第一阶段调查问卷数据反馈

专业班级学生人数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模式满意度自主学习满意度

2013级

临床医学

七年制1(对比班)5625%26%8.3%

2(对比班)5652%45%10%

3(实验班)5279%80%56%

4(实验班)5481%77%54%

表6第一阶段水平考试数据反馈

专业班级学生人数2013年12月全国大学

英语四级≧425分2013年12月全国大学

英语四级平均分2014年1月期

考不及格人数2014年1月期

考平均分

2013级

临床医学

七年制

1(对比班)5647人(83.93%)4471167.76

2(对比班)5649人(87.5%)4581567.55

3(实验班)5252人(100%)503372.45

4(实验班)5453人(98.15%)504373.69

第一阶段行动干预基本解决了该阶段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摆脱了盲目性,英语课堂及课后学习的有效性均得到一定提升。然而,行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少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映,集中型自主训练模式时间限制大,不利于优化调配学习时间,而且练习量不够,感觉“吃不饱”,而进度较慢的同学则抱怨英语练习占用了太多课外时间。此外,课堂教学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了,但同学们感觉课文重点难点没有经过教师系统地梳理,知识点比较零散。学生还担心课堂训练没有依照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题型和模式开展,临考时会难以适应。

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课题组分析了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整策略(表7)。

3.2第二阶段行动干预

1) 方案设计。本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在保证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有效强化书本知识点,帮助学生整理并记忆学习重点及难点,同时改进课后自主学习模式。具体的行动措施见表8。

表7广西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第二阶段英语教学的问题、原因假设及改进教学的行动策略

序号面临问题原因假设行动策略

1课本知识点缺乏梳理,零散或不明确,对课文不熟悉课文精讲式授课模式被取代后,没有相应的替代措施整理强化知识点调整授课内容

2集中式自主学习时间安排刻板固定的语音室开放时间不便于安排日程调整自主训练模式

3自主学习资料数量不合适学习资料组合不全面、自主度不够整合自主学习资料

表8第二阶段行动研究详细方案

时间目的具体策略目标评价

调整授课

内容按照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型将课文设计成练习资料,课文重点难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难点,有效记忆并学会使用问卷调查

2014.3~2014.12

(暑假除外)调整自主

训练模式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如QQ,建立学习组,群发或共享学习资料下载和练习的时间与空间不再受限制,学生互助及教师答疑做到沟通无极限 形成性评估

整合自主

学习资料将原有大学英语2~6级练习题听力、阅读类资料整合成精听、精读资料,另外增加泛听、泛读材料,并设置翻译及写作任务,每周发放丰富语料库资料,帮助学生积累听说读写译训练量水平测试

2) 具体方案实施。(1)进一步调整授课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讨厌灌输式地讲解要点,然而自己归纳梳理知识点的能力又相对薄弱。于是,课题组老师决定尊重学生“于实践中掌握要领”的学习特点,并充分利用学生“拿下大学英语六级”的迫切心情,将课文按照学生最害怕的六级题型“填空式听写”重新设计,把课文分成数个版块,每个版块若干段落,重点词、词组、单句变成要听写的内容,每次上课进行模拟六级听写训练,播放一个版块课文录音,完成听写。每次听写作为学期形成性评估成绩组成部分,成绩在期末总评中占一定比例。此外,每次听写练习之后,教师都会针对薄弱词句进行重点讲评,这种纠错式的讲授方式学生较乐于接受,有效性也较高;(2)进一步调整自主学习模式。由于语音室白天要承担正常教学任务,所以自主学习平台开放时间只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等课余时间。然而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反映,晚上和周末通常安排了医学实验课或选修课,无法到语音室参加自主学习。固定时段自主学习不能保证最优化时间安排,而且不能保证在最佳学习状态时参与。考虑到自主学习的本质,课题组老师认为在前一阶段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习惯并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后,第二阶段可以扩大课外自主学习的自由度,因人而异,由学生弹性掌控学习时间和学习量。因此,借助功能较强大的网络沟通平台腾讯QQ,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QQ群,教师也加入其中,每周定时发放练习材料。因为沟通便利,练习过程中的答疑环节也高效了不少。同时,还抽取部分练习题进行阶段测试,一方面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练习,一方面检测练习效果。这部分形成性评估成绩也纳入期末总评;(3)整合自主学习资料。语言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使用频率。针对前一阶段学生的反馈,课题组老师意识到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成了英语语法学习后,进入大学阶段应该着力积累听读练习量,从而扩大词汇量,提升听力和阅读整体水平,以适应篇幅更长、内容更深的主题材料,甚至和医学专业英语的题材进行衔接。因此,前一阶段大学英语2~6级材料明显无法满足量化积累需要,学生在精听、精读基础上还应该增加泛听、泛读练习。这种精听精读和泛听泛读结合的双层结构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安排学习进度,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先力保完成精听精读版块的内容,而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则可以增加泛听泛读版块的练习量,有效解决“吃不饱”的情况。

3) 评价与反思。第二阶段行动研究完成时,学生在问卷调查中集中反馈“通过复合式听写,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了”;“听力练习变化丰富,课堂气氛也更活跃”;“听力阅读练习比较契合六级考试,词汇量得到加强”。本阶段以课文改编复合式听写练习带动讲解的模式,取得成效(表9)。

表9对课文填空式听写训练方式和强度的满意度调查

程度人数(两个实验班共106人)百分比

满意9791.5%

一般65.7%

不满意32.8%

课题组还采集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在2014年12月英语期末统考中填空式听写的成绩进行比对,数据证明第二阶段的针对性训练收到成效(表10)。

表102014年12月英语期末考试填空式听写得分情况

专业班级学生人数填空式听写题型

平均分(满分10分)

2013级

临床医学

七年制

1(对比班)565.54

2(对比班)566.05

3(实验班)526.59

4(实验班)547.61

对于第二阶段自主学习双版块叠加训练,学生表示“材料内容涵盖面扩大”,“练习量有所增加”,“自主学习灵活度提高”。为了帮助综合评估第二阶段教学效果,课题组将问卷调查结果及水平测试数据整理如下(表11)。

表11第二阶段综合评估数据反馈

专业班级学生人数自主学习

满意度2014年6月全国大学

英语六级≧425分2014年12月期考

不及格人数2014年12月期

考平均分

2013级

临床医学

七年制

1(对比班)565.1%3人(5.36%)570.8

2(对比班)567.1%5人(8.93%)1369

3(实验班)5273%21人(40.38%)273.79

4(实验班)5477%28人(51.85%)176.25

统计数据说明,第二阶段的行动干预促使课堂教学往实用性方向更迈进了一步,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测试的带动,课本知识点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和条理性。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灵活度增加,有效性增强。

4结论

经过两个阶段的行动研究不难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自主需求越来越大,因而,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从内容和模式上都应当进行多元化的调整。只有课堂和课外两个版块的学习做到相辅相成,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最大化。

在课堂教学方面,由传统的教师课堂灌输型教学转变成学生主动式个性化学习,从传统讲授过渡到以个人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自主产出式学习模式。教师由前台转移至后台,提供必要素材,策划、引导、组织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课堂活动。学生则通过创作型的学习方式(如课堂报告、竞赛、辩论等)灵活地学习课文及相关文化知识,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产出,分析每个个体的薄弱环节,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纠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另一方面,在课堂外,构建基于网络的个性化进阶式英语课外辅助训练体系,配合课堂教学,兼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难易相当、涵盖面宽、形式多样、兴趣相符的训练材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学生通过课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完成泛读泛听训练量的积累。同时,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标准,设置分级训练目标,提供练习素材,帮助学生积累精读精听训练量。定期开展阶段性综合检测,考核阶段学习成果,发现薄弱环节。教师最后通过课堂集中讲评及网络互动答疑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测试效果、解决阶段学习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希望通过开展有侧重的教学活动以及目的明确、因人而异的分级辅助训练,转变传统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综合使用能力,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2] 王蔷.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从理论到实践[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Action research on improving effectiveness of

inclass and afterclass English teaching

With reference to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TANG Qiusha, ZHANG Yingzi, LIU Shasha, ZHANG Lili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Guangxi530021, China)

AbstractLack of motivation and weakness in independent study on students' side are two difficulties frequently see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refore, relative action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in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to locate students' actual needs and difficulties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adjust teaching practices. After two rounds of adjustmentevaluationreflection, both inclass teaching and afterclass learning in the university have been improved and greater effectiveness in 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achieved.

Key words

action research; inclass and afterclass English teaching;effectiveness

教科书不仅承载着知识,而且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着观念与价值。因此,教科书不是价值中立的,它隐含着价值取向。性别偏见是教科书价值取向的一种,表现为对某种性别的歪曲与否定。目前国内有关教科书性别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教科书语言本身具有的性别歧视特点,或是教科书内容中对不同性别人物的外观、工作、性格、角色和所处社会关系的描述,尚未有研究者关注教科书对话段落中的话语角色。本文以研究者索菲亚·保罗(Sofia Poulou)对英国兰开夏大学希腊语教科书分析为例,从数据样本来源、分析框架、分析技术、分析结果等方面具体介绍国外对教科书性别偏见的话语角色分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话语角色分析对我国教科书性别意识研究的启示。

1话语角色分析对于研究教科书性别问题的意义

话语角色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英国语用学家托马斯(Thomas)将其定义为交际参与者与信息之间的关系[1],并赋予对话参与人信息产生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受者三种身份,以此体现说话者对信息的不同负责程度。话语角色与社会角色有区别,社会角色体现对话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然而,对话交流发生于社会环境之中,任何话语角色都带上社会角色的烙印。通过分析教科书对话段落中的话语角色,不仅能够获得男女性别差异的量化数据,还能呈现男女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与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发现男女对话的量化差异

教科书隐含的性别偏见通常需要量化数据作为证据,对话情境中的话语角色可以体现不同性别会话参与者话语量的差异。话语量观测的范围可以是整本教科书中所有的对话材料或是教科书中男女混合的对话材料。观测角度是多样的,包括对话过程中男女的说话次数、句子数量、词语数量等。同时,话语角色体现说话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同性别话语角色发起对话和结束对话的数量,能够体现教科书中两性在言语交际中掌控语言的差异。

1.2呈现角色隐含的社会期望

任何对话语言的运用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社会角色对其发挥语言功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每一个话语角色都浸润于社会环境之中。教科书对话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交流场景,参与对话的男性和女性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既有表现职业区分的角色,如服务员、烘焙师等,又有代表某种人际关系的普通角色,如母亲、丈夫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说话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与一定社会身份相一致的特点,隐含着人们对该社会角色的人的期望。因此,可以透过话语角色的社会属性挖掘教科书中可能存在的性别倾向。

1.3揭示角色发挥的交际功能

任何对话中的言语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交际意图,因此话语角色发出的语言具有实现某种交际目的的功能。根据杰弗里·利奇(Jeffery Leech)的研究,对话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四种类型[2]:第一种是信息化,即表达具体的信息;第二种是交际性,用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或者只是开启一段谈话;第三种是指示性,试图影响他人行为或者态度,这一类别还可依据一方对另一方权威的强弱继续细分为指令性、建议性、邀请性、请求性等等[3];第四种是表达性,用于表达情感或态度。通过分析教科书话语角色不同的交际功能,可以发现男女对话双方在交际中的地位差异,表现在知识、能力、自信心、权势等方面。

2国外对教科书性别偏见的话语角色分析

学者索菲亚·保罗(Sofia Poulou)对英国兰开夏大学希腊语教科书话语角色中的性别偏见展开研究,从对话中男性和女性话语角色的区别入手,试图验证已有研究所揭示的大多数教科书中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劣势位置。该学者采用的话语角色分析方法,体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充分发挥了话语角色对于揭示性别差异的作用。现从分析样本的选取、分析维度的建构、分析技术的运用和分析结果的阐释几个方面介绍教科书话语角色分析方法。

2.1样本选取

话语角色的分析离不开其所处的对话语境,因此研究者选取教科书中的对话段落作为样本,从兰开夏大学的两本希腊语教科书《Greek Dialogues》和《How to Speak Conversational Greek》(以下简称GD和HSCG)中分别挑选出16个和11个对话段落,每个对话段落体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交际情景,由男女混合完成。由于所选外语教科书中不存在连贯的故事线索,所以每段对话中有不同的参与者,各个对话段落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这有助于增加话语角色的多样性,使男女话语角色的量化分析数据更为科学有效。

2.2分析框架

分析框架即分析维度,意味着从话语角色的哪几个方面来体现教科书中的性别差异。该研究的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既有外显要素的分析,又有内隐因素的研究,每个分析维度内包含若干分析项目,各个维度之间存在相互关联,例如社会身份影响着语言功能的发挥。

图1话语角色分析框架图

1) 说话数量。对话材料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说话数量的对比能够直观地反映教科书隐含的对某一性别的偏向。说话数量由说话频度和单次发言量综合体现,所以此分析框架下有两个具体分析项目:首先是说话次数,将双方轮流说话过程中一方在对方说话之前或之后的完整发言作为一次,可以是单个词语、句子或者一系列句子;[4]其次是词语量,即男性和女性说话中的词语总量。此外,在一个完整的对话材料中,说第一句话和说最后一句话的一方通常在言语交际中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所以该框架下的第三个分析项目是不同性别说话者发起对话和结束对话的次数,从而比较两者的差异。

第3期

陆韵

国外对教科书性别偏见的话语角色分析及启示

教学研究

2015

2) 社会身份。社会身份与说话者的语言选择紧密相关,表现在特定社会群体的文化背景、知识程度、思维习惯、生活习性等对语言的影响。教科书不同性别话语角色的社会身份分析能够体现男女在社会地位、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异。依据对话场景及内容,识别男女角色的社会身份,统计各种身份出现的频次,并按照所含职业或专业因素的多少,将社会身份划分为专业身份和非专业身份,前者大多指与职业相关的身份,如驾驶员、店员等,后者指表明人际关系的身份,如母亲、儿子等。

3) 语言功能。说话者的语言功能反映对话场景中男女双方的互动关系和彼此所处的地位。关于语言在交际场景中功能的分类系统已在上文提及,为突出不同语言功能对性别差异的彰显,研究者在分类系统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类别,例如信息类功能中的询问信息与提供信息,通常提供信息的一方意味着比询问信息的一方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分析话语角色的每一次发言内容,表示其发挥的语言功能,可选类别包括信息类(询问或提供)、交际类、指示类(命令、建议、邀请、要求)、表达类,并统计频次从中观测男女差异。

2.3分析技术

在对教科书话语角色展开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带着已有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理念进行话语角色的识别、语言功能的认定和数据结果的阐释,因此无法避免其主观意识的渗入,这是大多数教科书分析存在的局限。然而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教科书话语角色分析的重要价值。研究者采用以下技术减少误差,增加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量化数据的相互佐证。在观测男女说话数量时,仅凭说话数量无法单独证明教科书隐含男女话语权的差异,因为男性说话数量多可能是因为男性说话者多。为排除这一不确定性,研究者统计了两本教材对话材料中男女角色分配的情况。如表1所示,大多数对话段落中的男女角色数量大致是均衡的,所以在男女说话人数均等这一事实的佐证之下,男性说话数量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教科书对男性的偏向。

表1教科书对话中男女分配

GDHSCG

一男一女的对话127

两男两女的对话21

一女两男的对话 22

一男两女的对话01

2) 对话长句的元素分解。在识别语言功能时,会发现有些对话是一个长句,发挥多种语言功能。为体现统计的精确性,研究者将这些对话分解为元素,每个元素具有与之前或者之后元素不同的功能。例如在“太好了!有停车场吗?”中包含两个元素:首先是“太好了!”,发挥表达功能;其次是“有停车场吗?”,发挥信息化功能。长句中多种元素的不同语言功能进入频次统计。

3) 权衡并突显主要特征。语言功能识别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个元素可实现多种语言功能[5]。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依据语境分析比较多种功能,并从中识别出一种主要功能。类似的方法也用于话语角色社会身份的确定,当一个角色承担两种及以上社会身份时,按照身份与对话内容的相关程度来选择一种主要的社会关系作为统计数据。以上两种情况都需要分析者深入研究对话材料,权衡并抓住关键特征。

4) 量化数据的对比统计。数据的比较能够直观地体现差异。如表2、表3所示,研究者不仅按照性别对分析项目计数进行比较,而且将两本教科书中的统计结果也作了对比,从中可以发现两本教科书共同存在的男女性别角色之间的显著差异。

表2每本书中两种性别各类对话的总数

对话种类 GD HSCG

男     女 男     女

会话总数155126118110

词语数量75967514801534

发起会话  291768

结束会话301678

信息化对话  105867771

询问信息  48412720

提供信息57464851

交际性对话 57435343

指示性对话20264336

命令式对话7957

建议性对话21175

邀请性对话43114

要求性对话8131020

表达性对话53728

表3教科书对话中专业身份与非专业身份的数量

书籍 女性专业身份    男性专业身份

店员3 服务员1

机场职员1 机场职员2

宾馆接待员1 水果商1

GD 银行职员3 烘焙师1

商店助理1 商店助理2

旅行社职员1

车辆租赁处员工1

宾馆服务员1 烘焙师1

店员1 商店员工1

HSCG 售货亭摊主1 服务员1

秘书1 机械工1

加油站职工1

2.4分析结果

通过两本教科书话语角色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教科书对话材料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对女性的歧视:女性说话数量少于男性、女性话语中大量的表达性语言和信息询问语言以及男性话语中大量的指示性语言,均表现出两种性别在独立性和自我满足感上的差异和对女性感情用事、脆弱、知识水平低等特质的定型。[6]在揭示性别偏见的基础上,研究者结合外语课堂教学实际,分析教科书性别偏见对教师公平分配对话训练机会的影响和对学生掌握语言实用知识的负面作用,并提出消解性别偏见的举措。

3教科书话语角色分析对我国教科书性别意识研究的启示

索菲亚·保罗(Sofia Poulou)对希腊语教科书性别偏见研究展现了全新的分析视角,将语言学与社会学思维方式运用到话语角色分析中,分析技术路线遵循质性与量化的结合,并以多种方式减少统计误差和主观成分。话语角色分析方法对我国教科书性别意识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3.1关注教科书中的对话内容

语文教科书或外语教科书中含有丰富的对话内容,传递给学习者基本的语言知识,通过言语活动训练使学习者习得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技巧。言语是思维内容的外在表现,随说话者面临的客观场景而变化,集中体现说话者的主观意志。教科书对话材料展现了不同性别角色的说话范本,这对学习者性别意识的塑造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关注教科书中的对话材料,通过对言语活动中男性和女性说话内容、表达方式、说话数量的多方面考察分析其中隐含的性别差异。

3.2展开形式与功能的全面分析

教科书意识研究既依赖于量化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对课文主题、人物角色、插图内容等在性别维度上的频次计算,同时也离不开字里行间隐含意义的质性分析解读。教科书话语角色分析正是体现了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运用,研究者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既要抓住语言的形式特征,考察话语频率、语句长度、发言顺序等静态因素;更要充分关注语言的功能特征,将说话者的言语内容放在日常人际互动关系之中,动态把握语言的深层意义,从中分析男女在言语交际中的互动秩序。

3.3结合社交情境探索男女差异

男女话语角色呈现的规律性受到言语交际场景即语境的影响,因为语言的生成和语境息息相关,构成交际活动的必要基础。孤立地截取抽象话语片段作为分析素材,会遗漏话语角色身上的社会历史特质。因此,教科书分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语言形成的社会环境因素,通过利用上下文、教材插图和简介材料等,识别时间、地点、场合、话题、角色关系、文化背景等因素,把握语言生成的实际情景,将简单的语句分析放在复杂情景之中,从而充分体现语言作为交际手段的本质。

3.4用多学科视角诠释分析结果

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是社会主流性别文化的影摄,它的生成机制与表现形式可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来阐释。这也意味着对教科书性别意识研究需要广博深厚的理论基础,例如在语用学视野下对语言功能进行描述的同时,还应考虑作为话语产生者的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通过多学科视角的交叉分析才能使隐含在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得到理性的分析与诠释,从而为性别偏见的消解提供合适思路。

参考文献

[1] Thomas.J.The Dynamics of Discourse:A Pragmatic Analysis of Confrontational Interaction[D]. Lancaster:Lancaster University.1986.

[2] Leech.G.Semantics[M].Harmondswotrh:Penguin.1974.

[3] Lyons.J.Semantics(vol.2)[M].Cambridge:CUP.1977.

[4] Gupta.F,Yin.A.L.S.Gender represent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xtbooks used in the Singapore primary schools[J].Language and Education,1990,(1):2950.

[2] Allan.K.Linguistic Meaning(vol.2)[M],London: Routledge&Kegan Paul.1986.

[6] Sofia P.Sexism in the discourse roles of textbook dialogues[J].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1997,(1):6873.

Abroad analysis sexism in textbook through

discourse roles and its inspiration

LU Yun

(School of liberal arts,Huzhou Teacher's College, Huzhou,Zhejiang313000,China)

AbstractAnalysis of discourse roles would help to reveal sexism in textbooks,characterized by sexual differences in amount of speech,social expectation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 between. Take the analysis of Greek textbooks of Lancashire College as example,the process which contains sample selection,frame construction,technique application and result interpretation in this study provide beneficial inspirations for us to research sexism in textbook:pay attention to dialogues;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form and function; explore gender difference combined with social context; annotate result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Key words textbook; sexism; discourse roles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关于七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行动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