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芍药谷
2015-07-18李昌文
李昌文
“暮春时节好风景,花发月夜动春心。
谁忍相思不相见,芍药谷里丽人行。”
在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龙泉山脉一个名叫石垭的地方,有一处人们传说中的人间仙境:每年,当百花凋谢后的暮春至初夏时节,大片大片白色的、红色的花朵沿着山谷摇曳怒放,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玫瑰花味道的醉人清香,一幢幢整洁的农家房舍掩映在山间薄雾之中,宛若世外桃源。这里,就是2011年4月,由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的“中国芍药之乡”。
一、悠久的栽培种植历史、美誉传万里
中国是花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鲜花、热爱美好生活的民族,对大地上生长的植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人们举办“花神节”,祈求“开枝散叶”、人丁兴旺。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离草,羽毛状复叶,有紫红、粉红、黄、白等颜色,花形硕大而美丽,与牡丹并称“花中二仙”,观赏性极强,“若培植得宜,则花之盛,更过于牡丹”。“士与女,方秉蒹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诗经·郑风》里的诗句说明两千多年前,芍药花就深受人们的喜爱,阳春三月,缩居一冬之后,人们的身心得以舒展,花草萌发,引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青年男女相约春游,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沉浸在“信大乐矣,惟以戏谑。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美好境界;文人墨客郊游雅宴、饮酒赋诗作画,为百花庆生、为春天祝福,好不快活。人们把芍药花作为友谊和爱情的象征。人将离别,赠之以芍药,因此芍药又名“离草”。唐代大诗人元稹赞道:“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酡颜醉后并,小女妆成坐。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古人把芍药花是当作青年男女互赠的情花来看待的。北宋大文豪苏轼对芍药花也情有独钟:“杂花狼藉占春余,芍药开时扫地无。从此定知小春熟,姑山亲见雪肌肤”。写过《桃花扇》传奇剧本的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更是追捧芍药花:“一枝芍药上精神,斜倚雕栏比太真。料得也能倾国笑,有红点处是樱唇。”
芍药以根入药,一般生长三年之后挖取,性微寒、味微苦,有杀菌、养血、柔肝、止痛、降血压、治盗汗之功效,药效神奇的中国云南白药的主要成份之一即是白芍。白芍主产地四川中江、安徽亳州、浙江临安。因中江芍药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色白、质坚、体重、粉足,药效显著,其它产地均为逊色。民国十九年版《中江县志·物产》中载:“白芍,为吾邑产久矣,最盛则惟近数十年,岁以四、五十万斤计,其值视根条大小为高下,或贵或贱,多有差至十倍者。其初种也,与丹参同,而掘取必俟三年之外。形如圆柱或纺锤,每窝1至6斤不等。既掘出,入釜煮之,有火候焉。曝既透,且遍置燥地,毋使霉变,则可藏之数年。”
勤劳智慧的中江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中江的丘陵、山地,对种植粮食作物十分不利,他们摸索到药材种植的新门路,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粮食作物。到明清时期,荆芥、薄荷、藿香、丹参、芍药、桔梗、菊花、香附、首乌等,成为中江大宗的出口药材,县城小南门码头的凯江江面上,整日帆影片片、桨声咿呀,热闹非凡。晚上,一河的桅影、灯影在忙乱地荡漾,民工们在穿梭地忙着装卸中药材、中江挂面、粮食、食盐等,吞吐着中江人的富足与安详。小东街药王庙是附近州县的中药材市场集散地,又是晒药、制药中心。药王庙会每年春、冬两季如期举行,远近各帮药商在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药王孙思邈的活动,演大戏酬神,然后做药材生意。据有关资料记载,1938年,中江县城遍布28家大大小小的中药铺,品种多、质量好,声名远播。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传统煮燎烟熏法炮制后的中江白芍畅销国际市场,价格骤然提高,一部分芍药种植户、经销商迅速致富,全县芍农逐渐增多。主产芍药的石垭、隆兴等地,出现了芍药种植专业户、合作社、“白芍队”、“白芍农场”,劳动日值是农业户劳动日值的数倍。1978年改革开放后,日本药学专家专程到中江县考察白芍生产,认为煮燎炮制后的白芍虽然外观好看,但影响药效。1979年,中江县开始增加生产“生晒白芍”供应日本。1986年,四川省计委、省医药局、省经贸委批准中江县石垭乡为白芍出口基地。
二、芍药仙子的传说故事
在芍药的故乡中江县民间,流传着一个芍药仙子的神奇浪漫的故事。
郑晓龙是隋朝仁寿年间凯州(古中江县名)药商富户,在灵皈寺附近拥有一座万花楼园林(遗址可考),有着结交天下美人名士的理想,他有两个年轻美丽、有琴棋书画修养的小妾绿媚、素修。一天黄昏,素修散步来到万花园花圃,看见一株芍药叶子耷拉着,还蒙着一层尘土,心地善良、一贯惜花护花的素修就在荷花池提了一木桶清水,浇在芍药根上,又轻轻摇落了叶片上的尘土,再用清水浇洗后,才怀着几分爱怜地走了。谁曾想一个春夜,素修在小楼窗前写字,忽然看见外面有人影晃动,有一位女子悄然进来,灯光下,这位女子妍丽丰韵,对素修说道:“姐姐不必惊慌,我是来陪你消磨时光的”。素修感到非常奇怪,问道:“你是从哪里进到园中的?”女子答:“我早就住在这园中,只是姐姐不认识我罢了。我写了几首小诗,前来请教。”说着,从衣袖里取出诗稿放在桌子上。素修见诗稿题目为《紫霞轩吟草》,署名“东溪谢春芬药娘著”。打开诗稿,其中一首《阶前自题》吸引了素修的目光: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余春。
孤赏白日暮,喧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改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词语高妙,极富文采,素修非常佩服,于是也拿出自己写的诗词让药娘指点。两人谈得十分愉快,引为知音。直到公鸡啼鸣,药娘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素修约药娘明晚再来。药娘说:“明天晚上你的官人要来,不好打扰姐姐”。说话间,人就不见了。第二天,素修的官人郑晓龙果然来此过夜。第三天晚上,药娘带着一位姑娘来到素修的房间,这姑娘姓徐,名叫玉娘,云髻高挽、飘然若仙,长得跟药娘象亲姐妹一样。素修问:“你住在那里?”姑娘说:“我以前住在魁山,现在住在你的园中。”说着,从怀里取出诗稿《白玉诗钞》,其中一首: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雍容花之巅,一开香万里。
素修一读,顿觉气势不凡。从此,药娘、玉娘和素修经常往来,饮酒唱和,好不快乐。后来绿媚听到消息也加入了进来。
一天晚上,郑晓龙在园林中远远看见两个女子,一个穿红裙、一个着白纱,从假山中出来,又进入树林中,忽然不见了,就向素修问起此事,并要求素修引见。夜间,正当三位美女谈兴正浓时,郑晓龙突然闯了进来。药娘、玉娘刚想回避,素修却坚决挽留,并介绍同晓龙结识。药娘说:“听说郑官人家有许多藏书,可否让我们一观?”晓龙与她们约定第二日中午书楼见。第二日,药娘和玉娘如愿以偿,见到《诗经》、《花镜》等许多善本古籍。药娘感叹道:“世上的人把前朝的经典视若珍宝,束之高阁、秘不示人,很少有人细心阅读校正的,也不用于济世,真是可惜呀。”晓龙十分佩服药娘的见解。从此,郑晓龙同四位女子常常谈论古今、饮酒作诗,如痴如醉,过着神仙一样快活的日子。
仲夏的一天,药娘和玉娘突然来到素修房间,神情十分悲伤,对素修说:“我从岷山上下来,到凯州已经5000年了,与姐姐的交情到头了!如果姐姐想念我,可在我夭殁的地方掘地三尺,下面有一块闪光的红玉,就是我的魂魄所化。把它放在灵皈寺的佛象前,用龙涎香和玫瑰花供奉,30年后,我便可以还魂人间了。”玉娘在一旁泣不成声,说:“姐姐死了,妹妹岂能独生!”素修刚要安慰她俩,忽然雷声大作、乌风暴雨,药娘和玉娘一下子就不见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豆子大的冰雹,竹林东边的紫芍药花被打得七零八落。三天后,竹林西边的白芍药也不见了踪影。
第二年春天,素修在万花园竹林挖出一红一白两根呈圆柱形的光洁玉石,恭恭敬敬地供奉在灵皈寺七佛殿。30年过去了,转眼到了唐朝贞观年间的十月,供奉在七佛殿里的两根玉柱夜晚竟然不可思议地发出了红、白两道光柱,直指西方,晓龙和素修似乎悟出了天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请了一个风水先生封纪泽,三人出小南门、过谭家街,踏上余岭古道一路察看寻访,过了一座小桥,穿过廖家大院子,一直走到石垭一个叫挂榜山的地方,只见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气候宜人,满眼血红色的沙壤。一山平地突起,如擎天一柱,正面平整,如皇榜公布,“每乡科年当暑雨后,邑人视山土颓痕,卜中试多寡”(民国版《中江县志》语)。当地人称挂榜山,大山前有三座小山,一字排列,三座小山前又是一口大荷塘,波光潋滟。中间那座小山山形浑圆,象一颗红色宝珠,左边一山逶迤起伏,青石嶙峋,当地百姓称为“青龙”,右边一山与青龙相向,遍山长满麻石,当地人称“癞子龙”。此地云蒸霞蔚,柏木葱葱,简直就是“二龙护宝”的绝佳风水宝地。晓龙和素修一下子看呆了,仿佛进入了仙境。封先生对晓龙和素修说:“这里就是二位花仙的复活之地!”于是,三人将芍药花仙的真身埋在中间宝珠山向阳的地方,托付当地一位白胡子老农天天用荷塘清水和米汤轮流浇灌。晓龙专门作诗《挂榜山行》,纪念此行:
石垭山中路,风烟何惨凄。
乱泉争道出,怪鸟作人啼。
林密人难度,峰高日易低。
却怜埋骨处,梦回小东溪。
三月后的一天,宝珠山忽然地冒热气,“噗”地一声,一红一白两根水桶般粗的芍药芽破土而出,眼见着迅速生长变化,枝繁叶茂,开出红白二色的芍药花来,朵朵都像大绣球,散发着扑鼻的香气,从花树后面走出来两位年轻美丽的女子,舞动着长袖,各色芍药花瓣向四处飘去,一眨眼的功夫,整个山谷顿时开满了鲜花,成为一片花的海洋。从此,中江芍药谷的名字传遍了四州八县,当地老百姓被这神奇的事件震撼了,于是修起了大、小两座仙女观来供奉两位芍药仙子。而两位仙子经常化身为观音菩萨,用白芍为百姓治病,救苦救难。今天石垭子村的道路指示牌上,仍赫然留着“仙女观”、“挂榜山”、“观音岩”的地名。凯州城李、张、陈、王四大家族及富贵人家争相在庭园花圃中栽培芍药,用于观赏,附庸风雅。芍药的价格被抬得老高,以至于“一丛红色花,十户中人赋”。1958年,中国的中药材、芍药价格疯长,中江县城东门外吴家大地主的子孙在旧庭花圃中挖出了生长上百年、株重三十斤的特大“芍药王”,轰动一时。
有感于这些美丽的传奇故事,2012年,中江县词作家龙清江创作了一首《芍药花开》歌词,由作曲家彭涛作曲:“百花凋谢后,漫山芍药红。顾盼一瞬间,怦然已心动,都夸牡丹富贵,怎知芍药意浓。从来花中姊妹,独数芍药情重。谁能解读花语,心有灵犀相通。芍药花开啊,芍药花开,嫣然一笑醉了春风。相谑戏花影,把酒喜相逢,年年岁岁吐芳华。此情与共,佳期如梦。”此曲由中江县本土女青年歌唱家邹婉演唱,风靡凯江两岸。
三、中江芍药,把美丽健康
洒向人间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前进到2013年,中江县的芍药种植面积已达到3.2万亩,总产量1万吨,产值2.3亿元。一开春,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德阳市委书记李向志、中江县委书记刘应刚、县长彭勇一行就翻山越岭、来到王书记的基层工作联系点石垭子村调研,访贫问苦,指导美丽新村建设。中江县委、县政府紧锣密鼓地筹备举办“中国芍药之乡”首届生态旅游赏花节,芍药仙子们仿佛有知,按捺不住一展美丽风情的喜悦,竟然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比常年提前半个月绚丽绽放。自4月18日赏花节开幕以来,周边市县无数游客慕名前来,每天有数百辆小车、旅游车络绎不绝地进入景区,数千、上万人徜徉于芍药谷的万亩花海中,俊男美女尽情享受着天然植物氧吧的药疗,享受着“赏花白日暮,喧风动摇频”的美景。摄影活动、川剧表演、庙会活动、地方名特产品展销、美食品评活动同期举行。景区的高屋树、仙女冠、石垭子村农家25个餐饮点、阿弥陀佛景点的芍药居、中江县城的黄继光纪念馆、火神庙、水神庙、雷神庙、玄武观、南塔公园、北塔寺游人如织、盛况空前。人们带着访古寻幽的好奇、带着对美丽的向往而来,然后带着喜悦、带着欢乐、带着满足、带着健康而归。四川名品置业公司从赏花节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投资5.2亿元人民币,在紧邻芍药谷的西山湖生态走廊,依山打造一个纯视觉景观度假中心,将修建芍药大道连接景区,开发挂榜山风景区、情花源、情人谷景区,开设星级酒店、芍药花卉洗浴中心、特色药膳酒楼、环湖度假别墅、商务会所等项目。该项目已经奠基开工,预计2015年6月全面竣工营业,石垭子村博爱广场也正开工建设,一部以芍药谷为背景的古代爱情故事片《将离草》已开机拍摄。届时,来中江县赏花的游客们初春时节就可以在会棚50里金花梨长廊赏梨花;仲春可以在通济镇赏桃花;在暮春,就可以在石垭赏芍药花;在初夏,可以在瓦店乡银花沟赏金银花……,追梦的人们在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中江县将会有一个更加舒适美妙的旅行体验。
一位游览过芍药谷的诗人在微博中写道:
芍药仙子的故事在鲜花中绽放,
中江县有你等待的春光。
芍药谷的春天太美,
止不住你踏春的欲望。
昨天会消逝,明天有更多的奔忙,
只有今天的花朵,在为你等候,为你静静开放……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