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几点建议
2015-07-18孙淑娟
孙淑娟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明确指出: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年级目标要求,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而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仍未做到“知行统一”,并不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话语输出的质与量,有时为了跟进所谓的进度与计划,甚至会剥夺学生的话语输出机会。
因此,为避免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悖的一些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是目前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课前准备
1.要具备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与重组能力,不做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
教材是学科教学的载体,教师的引领是关键。现行教材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既给教师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让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还是程序化地引领学生逐一完成教学内容,整节课下来,几乎都是教师一人讲,全班学生听,那么就没有遵循与践行教材的设计理念。所以要活用教材,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首先,需要教师要具有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动意识,而且要体现在所有的细枝末节当中。其次,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学生学习情况,能够对教材统筹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和顺序编排。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具备自主选择与重组教材的能力。第三,需要教师具备以教材为载体引领学生感受、掌握语言的能力。要能够把知识内化后运用自如,然后再直面学生, 做到“放下课本,与学生在交流中进行语言教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2.不以应试为目标去过度开发教材或不按照实施建议使用教材。
考试只是阶段性的评价,而各种学习活动“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要过程与结果并重才行。 正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以及常规教学与考试的关系”,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看待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既按照应有的进度、节奏、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活动,又真正重视read,talk,say等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时刻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课堂教学
1.情景创设活动要避免流于形式。
课程改革以来,通过诸多培训与实例,情景教学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和英语课堂的意义已经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认同。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问题。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的形式虽然有所改变,但依然无法摆脱向学生单纯传递知识的实质。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不能激发学生主动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积极性,从而无法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使活动的创设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实效,这种现象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中更加普遍。因为多数教师混淆了情景操练与模仿表演。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经学到的语言材料。”而只有实现真正的语境创设,不是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既情境中出现有效的信息差,让师生、生生之间能够真正地交换信息,才是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毕竟“做中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得让学生有机会“做”,学生才有机会内化并输出语言,才有机会“学”!这样的情景教学,师生间的互动才有意义,才能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2.教师要完美进行由“教”到“导”的角色转换,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代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于是英语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最大亮点就是对情景教学的认同与运用。在情景教学模式中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教师的作用也因此由“教授”成为“引导”。把握不当的话,就容易导致“换汤不换药”或者引导不到位的结果。
有一次去听一节复习被动语态的英语课,在进行课前的Free Talk环节时,有两名学生谈论各自周末的经历,其中一个显然课下做足了功课,跟同伴叙述他周末的见闻,“……The little boy was saved at the eleventh hour. ”(说到这里时,表情很夸张),而另一个孩子显然不了解at the eleventh hour的含义等同于at the last moment,听到这里面露疑惑,稍迟疑了下说,“Thank goodness!”这一环节结束后,老师对于这句俗语并没有作任何解释,紧接着就进行下一环节了。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语言教学的课堂生成,学生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还有,我们的学生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不是词汇,不是语法,甚至不是句子结构,而是英语的思维习惯。往往有的教师也会不自觉地忽略这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位教师在巩固环节引导学生创设故事化情景来复习所学,一个孩子在叙述中这样表达“As the family had five children,it was very poor .”老师似乎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没有纠正和解释。事实上按照英语习惯应该这样表达:As the parents had five children, it was very poor.
以上的几种情况是情景教学当中极容易出现的问题,要么由于有的教师缺乏课堂机智,要么由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不够,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就须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情景教学中努力以情境创设为契机,以问题为纽带,以互动为主要学习形式,激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调控整个教学的步调,不能真的“袖手旁观”,要适当参与,要以正确语言信息的提供者的身份答疑解惑。同时,教师也是整个活动的评估者,既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又要组织反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并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创新能力,取得良好效果。endprint
三、课下活动
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教师对学生课下作业布置也有了进一步的标准和要求。教师不要只视英语为一门功课,而要重视其工具性特征,作业的布置也要随之轻知识而重技能,与语言学习的目标保持一致。
1.作业要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考量,我们应该改变只布置那些形式与内容较单一,只便于检查与评价,却不利于学生语言学习长期发展的作业。要调整比例,适当布置一些更加科学合理,即具有层次化、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作业,比如要多种形式(听、说、读、写)、多个层次(易、中、难)、多方面内容(单词、句型、对话)等,要留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不是那种限定性的作业,除了基础知识需要机械性的巩固以外,我们更应该关注语言的交际性,既学习英语就要“能用英语做事情”。我们要注意到,即然是学习一门语言,那么课下也要利用语言环境,多说多练多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要求学生每天在课外的时间至少要用到英语表达5次以上;每天坚持听一则英语故事,等等。当然,这样的“听说作业”,监督与评价起来会有困难,但是我们评价要灵活,要看到这样的作业长期坚持以后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有利的方面。
2.作业要体现语言学习的合作性以及语言的应用性。
如果说多种形式的学生作业所体现出来的交际性事实上依然非常基础化,依然无法脱离自编、自导、自演的限定性,那么这样的作业形式还是无法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性。比如,我们布置这样的课下任务:让学生写关于某方面内容的书信、在某节日到来之际制作并填写贺卡、独立调查、利用并处理信息完成一些调查报告等,这样的作业形式的确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但是距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目标还是有距离的。这样的作业(包括自主的听说训练)依然是静态的交际,有的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得心应手,但实际生活中却无法用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交流,原因就在于欠缺合作性学习,较少进行语言的应用性实践。
语言学习须要尽量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通俗地讲,语言学习需要更多的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语言环境,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就像以上内容所表述的,需要课下的延伸与拓展。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任务来完善,首先帮助学生形成课下的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体验与实践口语表达。比如,我们可以让学习小组成员以对话的形式来聊课文内容;对于程度较好的小组,可以不限定内容,只是让他们在课下的单位时间段内尝试不用母语交流,而用英语交流,这样既利用实际环境强化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达到在“用中学”的目的。
以上是对一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以及简单易行的几点建议。总之,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形式,努力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即用英语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