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所至 亮点自来

2015-07-18武立丰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景物文章情境

武立丰

情感是文章的根基和血肉,脱离了情感,文章便无从谈起。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巨大的情感容量,表达丰富而又复杂的感情,因此才使我们为之陶醉,为之激动。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凄惨的遭遇和强烈的愿望,把一个年老体衰仍日夜盼望戍守边疆为国效力的爱国诗人的形象展现在眼前,且意境悲壮、深沉。“失去了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法·狄德罗)。所以文章若想亮点突出,首先就要学会如何抒发情感。

人世间的忧、愁、怨、恨、喜、怒、哀、乐是无形的,那么如何把无形的情感表达出来以增加文章的亮点呢?英国诗人艾略特说过:“表情达意唯一的艺术公式就是寻找客观关联物,即一组景物、一个情境、一串事件。”因为情感是抽象的,不像具体有形的事物那样可以触摸,可以直接描述,所以只有借助易于理解的景物、情景、事件才能真切地表达出来,才能为人理解、为人接受,从而达到化无形为有形的目的。如我们看不见风的形态但可以看见柳枝翩翩起舞;我们看不见春的生命但可以看见小草挣扎着破土而出接着又比肩继踵地向蓝天竞发;又如我们虽看不见秋的颜色但却可以看见“山山黄叶飞”。我们虽感受不到秋的韵律但却可以听到幽幽的鹿鸣。所以只有我们寻找到了情感的客观关联物,表情达意才可能实现,文章也才能脱颖而出。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艾略特所谓的“一组景物、一个情境、一串事件”呢?

(1)一组景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外在的景物只有注入人的感情完全可以成为传情达意的载体。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杂剧《西厢记》崔莺莺送张生上京应试一段)就是借助特有的一组景物来表达离别时的伤痛之情。“一组景物”简单说就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在作文的开头和行文过程中恰当地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亮点突出的效果。如某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灰色的天幕飘着细雨,雨丝舔着玻璃,吟出“沙沙”之音。灰蒙混沌的空气,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生机的存在,眼望窗棂,思绪飘转……

文章的雨丝飘飞、心弦牵动表面是无意而为,实际上是小作者有意之作。景物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小作者遣词造句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借景抒情真实地表现了人物苦闷、抑郁的内心世界,且引出下文。这样的开头就可以说先声夺人,具备了亮点。

四时之景不同,情各有异。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往往是勃发、踊跃之情;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景给人的往往是收获、成功之感。然春花灼灼难免有林黛玉葬花之悲;秋月如水亦有苏东坡对月伤怀。所以借景抒情即可借美景抒喜情,借哀景抒悲情亦可反其道行之。

(2)一个情境

同一事件在不同的背景下发生,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比如一个苹果在果园中相互推让,就不值一提,但志愿军战士在滴水未进的坑道中相互推让就显出了舍己为人的精神(《上甘岭》)。又如爱国之情人皆有之,但在将死之人身上则显得更为真挚感人,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恰当地设置故事发生的背景,会有效地凸显文章主题,使文章情感浓重亮点突显。“一个情境”就是借助背景、衬托生情,即借助特有的情境来强化读者的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实现表现情感,塑造人物,突出主题亮点的目的。

(3)一串事件

在叙事的过程中将前后的事件形成或铺陈或对比的关系,进而形成巨大的情感波澜。

①逐层铺垫——就是以一些非主要的情节来铺引垫高后面的主要情节,从而使情感由淡到浓、由弱到强。如:一则笑话说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有一个人这样说:“天下文章属三江,三江文章属故乡,故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跟我学文章。”虽有大话之嫌但从中我们却能看到逐层铺垫起到的艺术表达效果。课文《背影》感动人心的原因除了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间真情,也和文章这种逐层铺垫的写作手法是分不开的。所以巧妙地设置文章事件的层次性,使事件有简略、有详重,这样就更好地突出了表达情感,突出主题,从而实现增加文章亮点的效果。

②反向对比——就是将两个或几个相反的事件放在一起来叙述,通过对比让读者感悟其中蕴涵的情感。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有这样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酌本是极度的苦闷,作者却想象和影子还有明月共饮,这样看似热闹, 但影子和月亮只是作者的想象,两相比较更能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

当然这些仅是宏观上抒情达意显示亮点的方法,在细微之处还要注意调动多种描写方法,将细节捕捉到位;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将表达生动形象。只有宏观和微观上相互配合才能使文章色彩斑斓亮点突出,成为上等之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景物文章情境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