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学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察与分析

2015-07-18冯馨烨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协作

冯馨烨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南京 210088)

税收学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察与分析

冯馨烨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南京 210088)

在社会快速发展下,税收事业处于急速前进中。这要求税收人才需完善税收专业知识,并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当中,这一过程会遇到许多问题。笔者基于帮助税收人才有效面对、解决问题,对于提升税收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建议与意见。

税收专业;实践应用;团队协作

1 税收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1.1专业知识能力

专业知识能力是内在素质,也是解决问题的源泉。作为税收专业的学生,学好税收学,税法,税务会计是必要前提。从刚开始接触税收这个名词,到深层次的将税收与法律融合起来,再到税务的实际操作,交税纳税,税务申报,税费抵扣等一系列的业务流程,都需要我们熟知、灵活的运用与操作。只有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扎扎实实的打好基本功,才能更好的成为优秀的税收专业人才,才能面对与解决实践应用操作中的问题。

1.2灵活应变能力

简单说来,灵活应变能力是一种自我管理与提升。在日常的税务实践中,既常常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突发状况,需要沉着应对方能解决问题。税收专业人才需要机敏灵活、随机应变,以机智的方式解决突发事件,这也要求不能拘泥书本,不能局限于有限的理论当中。沉着冷静,机智面对是我们的态度,机敏灵活、随机应变是我们的方法,妥善解决是我们的目标或者说是我们力求的最终结果。

1.3团队协作能力

学会团队协作,是我们在日趋积累的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也是社会性作为我们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体现。懂得协作,愿意协作,敢于协作,放下身段去团队中的他人协作,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应对竞争,在协作中互相学习,自我完善。在竞争条件下团队协作,对个人的进步、团队强大和社会发展起着“三赢”的作用。

2 当前税收专业培养人才存在的问题

2.1个人素质欠缺

如果把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比作一只木桶,木桶的盛水量当然是由最短的那块板的高度决定的,但其实决定性因素是木桶底,如果木桶底是坏的,木桶盛水量职能是零。而个人品质就是在人才的综合素质构成中那块木桶底。税务高级人才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操守,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身体素质。应当具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敢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应当具有友好开放的包容气量,兼容世界各种文化,包容当代各种理念,对待事物的发展有积极判断,对待个性发展有正确的抉择。善于与人交往,能够处理棘手问题,解决尖锐矛盾,对外不卑不亢,对内团结协作。具有挑战自我的勇气和胆量,正确认识自己,正确把握自己,“喜不自喜,怒不及人”,及时发现并克服自身缺点,发挥自身潜力,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激烈的竞争要求。

2.2专业知识零散

税收专业学生在最初接触税务知识时,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与引导下,可以较好的掌握基础知识。但随着知识的渐渐深入,许多学生有些力不从心。后期税务知识不拘泥于税务的字面的表层意义,而要于与法律,社会实践交织、融合。许多高校老师仅仅局限在对单门课程的讲解,忽略了引导学生由初级向中级的迈进的过程,教师没有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有关联的体系,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课程之间存在的深层关联,一个个没有整合的知识只是一盘散沙,无法堆积成城墙去抵挡风雨的侵袭。

2.3缺乏实践教学

当前教师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而忽略实际运用及与所学专业的联系。目前,学生基础差并且难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下,仍然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达到高职高专数学教育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无法将理论回归于实践活动中。

2.4人才定位模糊

目前,各大高校对于税收专业学生培养的定位都十分模糊。我国大多高校为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更好的大学排名,把学校发展成为综合型院校定为目标,忽视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着重培养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级税收专业学生,但这种培养没有同企业的需求相衔接,导致培养对象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另外,高校缺乏对学校自身资源、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对税收专业学生自身能力的评估。因此,这种培养定位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了解社会管理人才的需求,弄清高校税收专业学生培养的供给,两者综合考虑,才能使税收专业学生培养定位具有目标性和科学性。

3 税收专业人员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3.1有明确的就业方向规划

我们要从单纯为国家输送税收专业人才转变为因具体情况具体解决的多样化,全面化的为相关部门输送人才。不管是国家税务行政机关,还是社会上的一些税务中介,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都迫切的需要税务相关的高级管理人才。可以预见,税收专业人才的就职市场前景是很光明的。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人才培养,对税务人才的迫切需求必然是长久的持续的。因此,对于税收专业人才得培养要注重市场需求,转变观念,不仅仅针对国家政府,也要面向市场培养人才。

3.2培养人才就业能力

社会需求在变动,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必然改变。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在分析涉税行业、涉税工作及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体和岗位职责能力的基础上,明确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就业能力定位。税收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社会对于人才的多样需求为目标。突出培养学生在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财税政策、税收法律咨询、税收筹划和税务代理等工作方面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在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等工作方面的能力,形成税收专业教育的特色素质。同时要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确保其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使税收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

3.3培养知识结构能力

财经类专业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税收专业人才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要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税收专业知识。税收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组成。专业知识理论有财政学、税收基础、经济法、税收管理等;技能基础知识有基础会计学、金融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应用文写作等;技能专业知识有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代理实务、纳税检查、税收筹划等。除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获取、应用、创新知识的方法,培养思考问题思维,使学生走出校门后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不断改革的税收制度,能够及时地更新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价值。

3.4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各种教学方法又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实现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抽象的知识直观而且形象,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板书必不可少,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的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也能把握住老师授课中的知识框架及重点。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能使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高校可以展开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或是企业实习等活动,促进学生适应实际岗位工作,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丽萍.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集团经济,2011(18).

[2]李峰.会计教育信息化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06(10).

[3]秦晓东,谢八妹.我国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2).

[4]孙志洁.《基础会计》课程模块教学设计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0(9).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6.158

F230-4

A

1673-0194(2015)06-0244-02

2015-03-02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协作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协作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