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分墨色存真意,一江碧波照丹心艺术家和文化传播者将碧波

2015-07-18吴俊琰

重庆与世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碧波罗丹巴尔扎克

□ 文/图 本刊记者 吴俊琰

五分墨色存真意,一江碧波照丹心艺术家和文化传播者将碧波

Jiang Bibo, An Artist and Cultural Communicator

□ 文/图 本刊记者 吴俊琰

江碧波简介

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重庆创作中心主任。代表作品《歌乐山群雕》,重庆长江大桥《春夏秋冬》组雕,版画作品《近邻》《白云深处》,套色版画《飞夺泸定桥》等。

站在巴黎市区蒙巴那斯大街和拉斯巴依大街的交叉路口,仰望卓尔不群的巴尔扎克雕像,看着他傲视苍穹的目光,不禁想要顺着这目光去窥探他所看到的世界。这尊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巴尔扎克雕像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伟大作家的气度,更展现了一位伟大的雕刻家颠覆传统的创造力。能雕出如此杰作的,只能是蜚声世界的罗丹大师。

当初,罗丹大师为巴尔扎克大师造像时煞费苦心,却因雕像穿的是睡袍,显得不够庄重而被批评。罗丹去世后,巴尔扎克雕像才被人搬上巴黎街头,供世人观瞻。这尊雕像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了罗丹大师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他的雕塑往往注重古典的形态美,但这尊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却透着东方艺术的神韵,让人觉得巴尔扎克似乎活在这世界的街角巷落。

在我第一眼看到江碧波教授雕塑的《庄子》时,不禁联想到这个故事。《庄子》并不突出西方古典主义所推崇的人体美感,但是,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在传达神韵方面,也是古典主义雕塑所不能及的。就像罗丹的《巴尔扎克》,虽然在表现美感上并没有比他之前的作品有所突破,但在接受美学的角度,他又创造了新的人生高峰。

我对江教授说:“看到您雕塑的《庄子》,我脑海中不自觉地就想到嵇康的《送秀才入军》:‘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她很高兴地说:“那很好啊,年轻人能欣赏我们的艺术,说明我们的艺术非常有生命力!”

版画:《近邻》

纯粹的艺术家

江碧波1939年生于贵州。其父江敉本是浙江镇海人,因抗日战争爆发,辗转来到西南,并在抗战胜利后留在重庆,中国解放后在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

也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江碧波从很小就开始学习画画,这对她在今后的创作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她很重视艺术基本功的训练,从中获益匪浅。

1951年,江碧波创作了她生平第一幅享有盛名的作品——套色版画《飞夺泸定桥》,该版画被中国革命博物馆(后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收藏。这件事被视为川美的荣誉,而拥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江碧波也理所当然地留校任教。

《飞夺泸定桥》带有很明显的写实风格,与江碧波八九十年代后创作的被世人称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有很大不同。是什么促成她艺术风格的转变和艺术思想的成熟呢?

我曾以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江碧波在北美交流访问时曾受到了当时美国一些知名艺术家的指导和影响,但事实上,受到震撼和指引的反而是一些北美青年艺术家。当江碧波那些有着明显中国文化烙印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其东方艺术气息宛如一夜春风,吹进了那些艺术家的心里。对这个了不起的中国艺术家,即便是最骄傲的美国人也不吝表达出他们的欣赏和敬佩。

其实,并非所有西方人都能接受东方艺术,就像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梵高和毕加索。征服西方同行的,除了江碧波高超的绘画技艺,还有她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在聊到杜尚、毕加索这些耳熟能详的现代派艺术大师,以及达达主义、极简主义这些具有解构精神的艺术风格时,江碧波始终保持一个艺术家的客观和冷静,即便对毕加索这样的大师,她也保持理性的接受与批判:“毕加索当然是个很优秀的艺术家,他创作过非常多的优秀作品。但他也有很多艺术创作并不是为了艺术本身,而是为了一些别的东西,比如生计。”——江碧波是个纯粹的艺术家,眼里揉不得沙子,带有功利目的的艺术创作是她所不允的,这也是她七十五岁高龄仍坚持自己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因。

“您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不把构思和题材告诉学生,让他们协助您完成呢?”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江碧波优雅一笑,正色道:“学生画的就是学生的作品,不是我的。艺术经别人之手完成就不再是我的艺术了。”

《上下五千年——开国大典》(局部)

将艺术植根于文化

在艺术领域获得外国同行的认可固然值得欣喜,但同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更让江碧波看到西方绘画艺术不同于传统中国绘画的优点。“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写意、白描等手法和对水墨的考究是西方绘画永远也赶不上的。但是西方对于色彩的研究、光影的搭配则远非中国所能及。”这两句话似乎正暗示了江碧波的艺术思想:去粗取精,融会中西,将西方艺术的色彩、光影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意境”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自我风格的作品。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但我更愿意叫它“写意现实主义”或者“意象现实主义”。虽然江碧波的版画、油画和雕塑有明显的中西结合的风格,但无处不体现出一个中国艺术家对中国历史的观照和对传统文化的哲思。

在江碧波独立创作的版画中,《近邻》展现了三个苗家女子婀娜的体态,中间一女子高举右手,似在对另外两位说着什么,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带有明显“写意现实主义”风格的国画《灵山十巫》则取材于有“南方文明起源”之誉的巫文化。乍一看,人物排列有些杂乱且模糊不清,但细看之下,色彩对比强烈,既充满“冥契禅理”“道法自然”的东方韵味,又有挥毫而就、汪洋洒脱的西方情怀。

她近期创作的《中华树》则以繁体字“華”为灵感,将汉字艺术与雕刻艺术结合起来,风格上独树一帜,但又能让人感受到恢弘盛大的气象和艺术家对国家和民族发自肺腑的热爱。

江碧波认为,西方文化艺术的活力在于批判,通过否定前人的方式进行文化的革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则在继承,批判地继承古老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作为艺术家,江碧波将继承并传播中国文化视为己任。无论是她早年创作的《飞夺泸定桥》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国画、油画、版画,还是本世纪初以来的雕塑作品,无不取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祖国壮阔的山水甚至汉字。

自上世纪末以来,江碧波致力于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创作,比如巫文化、荣昌陶文化等,为彰显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让人不得不感叹尽管其年逾古稀,但仍然具有激情澎湃的创作活力。

现在,江碧波又在计划创作一系列以中国历史文化事件为题材的组画。她将其命名为《上下五千年》,题材囊括了孙子练兵、田横五百士、苏武牧羊、护国战争、开国大典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事件,也包括《水浒传》《红楼梦》等人们交口称颂的文化故事。两百幅画卷浩浩荡荡,娓娓道来,讲述5000年来悠久的中国历史,也讲述着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个纯粹的艺术家的心曲。

墨分五色,在江碧波的人生画卷中,每一分墨都似乎贯穿悠远的过去,描绘美好的未来。她用赤子丹心浓墨重彩地描绘自己的艺术人生,给芸芸众生带来精神和心灵的饕餮盛宴。

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碧波罗丹巴尔扎克
秋 景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四居室平面图》
碧波荡漾珊瑚海
罗丹手稿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
巴尔扎克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