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创新性建设路径
2015-07-18杨宇行
杨宇行
摘要:建设高校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是通过实习实训教学,再加上职业技能和素质的训练,让学生逐渐培养和增强实践能力。目前,高校不断在实习实训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很大成效。同国外的实习实训教学相比,美中不足的是国内高校的实训教学仍缺少实践更多是偏向于理论知识,所以本文就高校实习实训基地的不同特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不断探求新时代满足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具有创新性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建设路径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2-0156-02
Analysis of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Practice and Training Bases for Colleges
YANG Yu-xing
(Computer and Science Department,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skills and quality are the main method to construct practical bas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with continuous 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has been improved a lot. But compared with foreign practical teach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China still has shortcomings such as practical teaching lacks practice and bias toward theory knowledge. Thu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ing bas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stantly explores the constructive route of innovative training bases that satisfy the need of economic, social,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raining bases;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path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发达国家不断探究新途径和新方法来改革高校职业教育,其中显而易见的相同点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都朝着职业教育人才的培训模式的改革的方向努力。很多例子都很好地验证了这点,如:美国亚历山大技术学院就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实验室,并且有专职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伦敦欧洲商学院的合作机构在全世界有多于65个之多,并且有侧重实践技能的挑战性课程;德国的职业教育具有“双元制”的特性,由企业和职业学校这两个场所来培养学生学习职业技能。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在建设和研究中不断的呈现出新的特点:其核心是培养职业素质,本位是培养职业能力,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以应用为重心,把实践和理论合理的结合起来[1];着重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培养高校人才的应用能力;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实践中还要生产和学习相结合,并且把工作和学习也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在对我国高校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特征进行不断分析的同时,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为高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创新性建设找寻途径。
1 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1.1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是学校和企业之间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将企业化的管理运用到高校内部生产实习实训当中。高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利用与企业合作,这不仅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了便利,而且对于建设成本来说也是比较低的[2]。高校不用再重新建设基地就可以直接进行教学,并且,校企合作方式更加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尤其在专业教学和实际技能操作的相互结合方面,在现有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这片沃土上,充分的将企业文化和氛围带入到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研究中去,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的经济压力,又很好地缓和了企业需求与学校供给两者之间的压力,确保了学生在生产实习实训中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
1.2高校主导模式
高校主导模式是学校作为投资的主体,这里以投资建设学校为例,首先是要提出基地建设方案,这是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然后对方案进行论证研讨,结合相关制度审核招标文件等,进而寻找建设方对基地的硬件及软件设备进行投资建设,最终目标是很明确的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没有固定形式的,这点不同于其他基地建设,因为它的建设是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往往需要创造性的思维。
1.3政府投资模式
政府投资模式是由政府进行投资校企共用的校外实训基地的一种。这类实习实训基地是以提升社会的技能水平为目的的,具有公益性和公开性,统一由政府进行管理或托管。
2 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2.1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在高校建设实习实训的基地,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企业气息,使学生更深切的融入到企业中去,组织学生一起在此环境中完成实习任务,感受实际的生产经营环境,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从而让学生在实习中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职业素养,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2.2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要
高等院校只有在校园中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才能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企业环境,将实践活动带入生产实习活动中去,将学校课程的设置内容与生产实习的内容相结合,最终达到学习工作相互融合,学校与企业相融合,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感到学以致用[3]。
2.3是推动校企合作的枢纽
在高校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一种模式是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未来紧密的发展结合,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的结合体,可以通过项目结合、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增加校企双方的合作,推动了两者合作的纵向深层次的发展。
3 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目前问题及探索
3.1建设综合性的实训基地
很多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并没有明确一定的方向,缺少综合性的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个别院校可能在实习中让学生交叉学科的学习,培养全面的素质,但大部分的学校都忽略了这一点;同时一些高校更看重校外的实习基地,这种情况会动摇教学的最初的目的,应当在高校内建立综合性强的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该摒弃传统的实训模式,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在一些高校从国外的职业教育中得到启发,在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着重用力,逐渐摆脱陈旧的实训模式,不断将校内实训基地综合化发展,培养出企业对口的人才,使得专业性人才更好的与社会融合。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有关的经济保障体制、出台相关政策等对实训基地的教育质量进行保障。同时,上级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带头建立起具有适用性的社会统一规范,用来协调和促进基地建设。从基地教学人员到基地管理人员等在对基地进行管理时,都要采用标准化的制度体系。高校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人才的高技能培养进行充分的锻炼,就需要综合性的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保障。在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时,要努力突破传统单一的模式,还要根据现有的经济特征进行分析,全方位的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从而构建综合性的实习实训基地。
3.2 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及实践条件
高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高校应当将国家及各省市的相关方针政策与本校的办学方向及培养人才的目标相结合,制定出符合高校实训基地实际管理所需要的规章制度。同时,在建设实训基地时还应当整合现有的学校资源,积极的拓展更广阔的建设方向,注重整体规划以及分段实施的结合,挖掘出新型的项目,还要不断的完善实训基地的实践条件。
3.3建立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复合性人才的实训基地
很多高校为了培养企业初级管理层次的人员,比较看重在管理、运营等方面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是这类型的专业人才不能只停留在专业生产能力的培养上,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管理资源的能力。然而高校实训基地建设就满足不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要求,培养形式还是比较老旧的。而一些与教学脱节的基地还在使用中,在资源上就是一种浪费,基地的使用效率也得不到保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甚至阻碍未来学科的发展。
学校、政府、企业等投资建设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要想进行良性循环,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结合高校的实际特色进行规划。基地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不仅要满足专业需求,而且也要综合考虑学生可以尽可能多的得到能力锻炼,不断提高其价值和能力。高校教学活动要求具有基础锻炼的功能,所以活动的开展是围绕基础课程的建设来导入与巩固的。也就是说毕业生在校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可以直接进入企业。行政资源、师资资源等方面的投入也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同时要综合考虑高校内外资源,两者相辅相成,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实习实训基地在本质上保障了人才培养,为人才的顺利就业并且融入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保证了人才源源不断的输出。
3.4 建立满足社会需求,教学结构多元化的实训基地
在建设高校实训基地时不要受到固有流程的禁锢,多注重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对教法、课程、实际操作等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巩固知识。其次,高校实习实训基地还要对自身的特点有所认识并加以开发,不断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再次对于高校教师的培养,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科研方面都要充分的提高自身素养,还要适时的接触社会,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在硬件条件的帮助下,不断提升实训基地软件设施。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不断凸显人才优势,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能够精通教学、上岗和规划,也就是说其不仅可以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还能够给学生的职业规划作指导,这样,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4 结语
高校要想建立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就要加强师资综合能力,还要对技能的综合训练进行强化,从而促进高校的综合发展。社会发展带动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职业教育也在快速的发展中,社会和企业将会越来越看重具有特定专业技能的人才的综合素养。在高校实习实训基建设方面不断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是对传统实习实训基地模式的突破和完善[4]。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人才教育紧密地联系到一起,所以在建设高校实习实训基地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使之及时的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参考文献:
[1]戴军.工学结合模式下服务外包物流管理专业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11(3):31-34.
[2]周锦兰.加强实验中心建设,创建优质育人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9(2):55-58
[3]莫蓓莘.规范实验教学中心管理,追求卓越实验教学效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4(11):96-99.
[4]张玉英.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