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生成性的几点思考

2015-07-17蔡锡岗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素养

蔡锡岗

[摘要]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当是生成性的课堂,倘若要课堂形成生成性,就要从两个方面做好。一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二是师生要有自由融洽的课堂交流,包括平等交流,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构建生成的语文课堂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成性提升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2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学习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所谓生成,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识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在此学习过程中,作为客体的学生是新知识的构建者,在认识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打造生成性的语文课堂,运用动态化的教学设计与管理推进教学流程,从而构建开放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模式。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对教师有何要求,对课堂又有什么要求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心得,着重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思考之一: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保障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而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主体,这决定了语文教学流程作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有着不可预测性和难以把握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保障。

1.与时俱进,激发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教师必须更新传统教学观念,跟上新课程实施的步伐,与“改”俱进。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中,教师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激励学生自主走进文本,触摸文本,在与文本的不断碰撞中激发生成体验。

2.巧妙预设,引导生成。教师授课时加强准备,倾心设计教案,并于教案中灵活地促成课堂教学沟通的产生与推动,切实注重学生的发展。有了充足的准备,即使课堂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时,教师也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因而能使课堂异彩纷呈。有巧妙的预设,教师就能自如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生成,才能收获难以预设的生成。

3.擅长捕捉,掌控生成。我们提倡在整个求知过程中,学生理应是一个活泼生动的主体,带着原本积累的认识、体验、思想、灵动、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能够使课堂呈现出多样性、芜杂性和善变性。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那些生成性的资源,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倘若能及时捕捉稍瞬即逝的机会,适时抓住这些生成点,可让课堂教学中那些“意想不到”随时开出动人之花。

4.把握尺度,放飞生成。《当代阅读》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代阅读》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语文文本中有许多非抽象,同时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内容。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历练、情愫体悟等方面的诸多差别,即使面对同一的文学作品,理解感受也会有所差异。在学生个体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拿捏好尺度,虽然学生对文本的体悟不一样,然而对文本主题、价值观的理解应该是相同的,教师在探索与推动个性化阅读的同时,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指引,最终达到有效生成,而不应任由学生毫无目标地展开想象。正如学生在仰望美丽星空时,应激起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在指导学生阅读朱德先生的《母亲》时,应激发他们体会母子深情,并促动对亲情的思考。

思考之二:自由融洽的课堂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关键

1.平等交流,营造融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师生开展公平交流的对话,使学生有惊奇的发觉、情愫的共鸣和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更要有说话的权利。学生的思维中,或许有教师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奇谈怪论”,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理解,教师应心态平和,与学生平等对话,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多角度生成,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才会有更高层次的参悟。

2.自由释放,构建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打开学生的思维,给他们留足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思维的骏马奔驰于广阔的时空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智慧。教师要构建生成性的课堂授课模式,引领学生打开各种思想牢笼,真正翱翔在语文学习的自由天空中。

生成性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它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让学生在平等对话和自由释放中不断自我生成、自我建构,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