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误区与对策探讨
2015-07-17徐秀峰
徐秀峰
[摘要]利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目前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完善与优化导学案教学策略,切实发挥其导学功能。
[关键词]导学案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18
教学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利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目前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与预期目的存在着一定差距,尽管形式上课堂的确较以前更有趣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但学业成绩的提升却不理想。因此,如何继续完善与优化导学案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逐渐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完美结合,切实发挥其导学功能,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编写存在的问题
导学案是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过渡的课堂师生共用的预案,因此导学案的编写是关键环节,编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导学案的使用和评价,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很多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出现形式单一、内容错位,以及编写随意等问题,致使导学案失去了其导向、导学的功能。
2.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度依赖导学案。有的教师过度依赖导学案,按部就班地执行导学案上的学习过程,而不去考虑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再设计”。这就导致课堂没有生成或有生成也不被重视,课堂学习进程也得不到有效推进。
(2)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然而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这就需要教师适时予以引导和帮助。然而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个重要的过程,使得学生合作缺乏目的,探究不够深入,甚至大部分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就是看书査找,完成填空题的过程,缺乏深入思考,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忽略了导学案的课后反馈功能。在导学案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完善,认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是完成了教学,课后的导学案修订不够认真,不仅不利于教师对导学案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且使导学案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精心编写,导引学习
导学案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设计导学案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围绕“学生应当学什么,学生的学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来编写导学案,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去探究新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学科的思想方法;既要有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学情设计的导学案,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导和学,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合理使用,有效教学
(1)明确目标,有效预习。课前预习对于新课知识的学习,能起到一个“探路”的作用。教师要恰当确定课前预习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如《背影》一课,我编制了以下导学案,让学生预习:①积累字词,读一读、写一写,理解注释词语的文中义。②借助参考书,了解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读懂作者对父亲的感情。③理清文章脉络,为本文内容画一张结构图。④圈画文章中精彩描写的段落,并作简要分析。
(2)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不同的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会产生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感受、理解和收获、问题和疑惑,因此很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解决。这时,教师应先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遇到的疑难问题,促进全体学生主动探索、讨论、质疑,深化对所预习知识的深层反思、感悟和理解,实现新知的重组与建构。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通过交流,确定了“为什么韩麦尔先生最后只对我们做了个手势”“课文中‘我——我——这两个破折号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等几个探究问题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及时评价,点拨精讲。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针对讨论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点评,或进行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引导学生深层次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思想碰撞及深层次的探究中产生新的火花,获得新的感受,个性化阅读体验得到充分张扬,从而促使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去深刻领悟文本的内涵。
(4)达标测评,巩固效果。达标测评是为了检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充教学。达标练习要紧扣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力求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完美统一。同时还应注重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课后反思,改进提高
利用导学案,教师课后反思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性回忆,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省、判断,不仅有利于对导学案的修改和完善,而且为下一节课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