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阅读的思考和实践

2015-07-17董新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表象想象阅读教学

董新文

[摘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把想象思维训练引入阅读教学中,提出“想象阅读”这一概念。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想象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发挥主导作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想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11

【思考和背景】

语文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担当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中的诸多因素,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乃至学生的品德修养、思维品质、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提升都可在健康科学的阅读中实现,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理应成为现代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手段和媒介。可现在课堂上琅琅的书声早已被教师的繁琐分析和看似热闹的现代化媒体所代替。教学方法不断翻新,但阅读不足,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但思考不足,着实令人担忧。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师要把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入阅读教学中去。因此,我们提出了“想象阅读”这一全新的概念。

【理念和策略】

一、想象阅读的内涵和理念

语文是以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系统为媒介直接告诉或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及感悟的。这种语言符号系统,表面上它没有绘画的直观性和音乐的直感性,其实有形有声有色的直感性和直观性潜伏在语言符号的背后。把作品中蕴含的“形”“声”“色”凸显出来,理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想象阅读教学则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想象阅读,就是边阅读,边想象,在阅读中想象,在想象中阅读。

想象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阅读和想象的有机结合,建立在听、说、读、写等活动的基础上,是听、说、读、写结合的产物。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味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想象阅读特别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二、想象阅读的实施策略

(一)要重视学生在想象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文本的意义和想象的呈现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原始文本,然后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性想象”,在大脑里产生“原象”即图画,进而结合自己的情感、知识、阅历等主观因素进行“创造性想象”,在大脑里产生“新象”即图画,最后把“新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下来或说出来,于是便产生了新的创造文本。想象阅读是听、读、说、写结合的产物。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或摇头晃脑,或念念有词,或凝神遐思,或神游四海、心鹜八极的吟咏状态,进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细嚼慢咽地品味原始文本,才能更好地品出其景其情,其意其感。如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文中两次写到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的蹒跚背影,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启动相关的知识结构去领会其平凡之中的深长意味,引导学生对父亲的形象进行探讨。当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体验解读作品时,父亲的背影便丰满明晰起来,父亲的形象也就构建起来了。这样的阅读既浸润了学生的心灵,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让学生充当主角,成为主人,让死的文字变成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也让阅读教学走出目前存在的误区。

(二)要积极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因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我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成了现实,1969年7月2 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我再次鼓励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蕴含在文字后面的东西表达出来:“假如你就是当时的宇航员,把你的所见、所感、所想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体验。”结果,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也积极举手,气氛非常热烈,大出我的意料。阅读和想象相得益彰,学生的阅读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想认识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阅读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

阅读课上,教师是阅读文本和阅读者学生之间的桥梁和媒介,应充分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主导作用,教师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认知水准、人生体验、审美情趣都要比学生高,学生是演员,教师应该成为导演,在阅读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想象,引领学生思考。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文章主要刻画了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和福楼拜等几位大文豪的形象。课文中间有一幅人物群像的插图,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阅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关这几个人物的描写,包括肖

像、语言、动作、神态,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头脑里浮现出几位大文豪的音容笑貌,然后在插图上标出他们的名字。任务一提出,大家热情高涨,书声琅琅,边读边想,时而眼睛微闭,摇头晃脑,时而你争我辩,指指点点,好不热烈。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整节课学生都非常积极活跃,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在学生思维阻塞的时候,教师要积极激励和提供帮助,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声像、视频等媒介嫁接学生的思绪。

(四)丰富学生的生活与阅历,增加表象积累,扩充想象空间

任何想象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必须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丰富表象积累。表象是学生加工、组合新形象的材料,表象储备越多,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扩大阅读范围,以增加头脑中表象的贮存量,提高表象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储存的表象,不断地修正和改造原始的材料,凭借语言示意和生活体验对这些表象材料进行组合,形成一个鲜明具体的形象,为深入理解文章打下基础。想象来源于现实生活,有时是现实的变形重组,有时是现实的夸张或比拟,有时是现实的虚拟,等等。受现实制约而导致的生活阅历不丰富可以通过读书的阅历来弥补。通过阅读才能目接八方、神游宇内,增加表象积累才能扩充想象空间,才可以“笼天地于形内,错万物于笔端”。丰富的表象积累和大量的语文实践,会更好地给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

【实践和效果】

想象阅读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二十六位语文教师几年来反复实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挫折,更有惊喜。我们把想象阅读作为一项制度,纳入语文课堂,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我们的“创新学案”凝结着想象阅读的理念和全体语文教师的汗水。“读书笔记”制度就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和文化积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增加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几年来,想象阅读让“万马齐喑”的语文课堂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学生对语文学习又重新燃起了热情,听、说、读、写的科学训练又重新占据课堂,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生活。

想象阅读教学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个性为主导,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想象阅读从基本的“静态”的阅读层面上把阅读教学推向了一种“动态”的境地,无疑对求知的学生来说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表象想象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快乐的想象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一生
表与里
表与里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