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发展策略
2015-07-17徐佳
徐佳
【摘要】民间舞展示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并实现将这种精神在民间顺利实现传承。民间舞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将动作与民族文化审美完美的结合起来。为此,本文首先对民间舞风格性进行界定,接着明确其教学的重要性,最后从三个方面对这种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简述。以期对同样进行探索的同仁起到一点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教学;民间舞蹈;风格性;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18-02
引言
民间舞在当前舞坛中作为厚重的文化、历史载体具有极其重要与特殊的教育、传播的作用。当前高校舞蹈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综合知识,促进其进一步把握民间舞的风格性,确保学生通过舞蹈肢体动作将民间舞真正的魅力展现出来,促进民间舞在舞台表演中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民间舞蹈的“风格性”
《中国舞蹈词典》对风格与舞蹈的风格性是如此界定的:风格指的是一个时代、流派和民族或者一个人文艺作品显现出来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及艺术观点。而舞蹈的风格性则指舞蹈作品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及创作个性,综合了舞蹈作品中的思想、形式和形象等特点,是形神统一和内外一致体现出的舞蹈作品的神韵、风貌及品格。民间舞的风格性由民族心态、舞蹈包含的情感和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气息之类。把舞蹈的风格有机地融入到民间舞的教学实践中,将更利于推动学生把民间舞风格的学习和传统舞蹈的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从文化积累和生活感受之中对舞蹈风情的特点加以领会,从而准确地将这一风格特有的美感加以把握,最终把内心的情感和原有民族的气质完美的结合并统一起来。
二、高校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教学极具重要性
(一)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是舞蹈生存的灵魂和本色
在教授民间舞蹈时,教师若是脱离了舞蹈文化的内涵,那么舞蹈蕴含的灵魂终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缺乏生命力的单纯追求舞蹈外在姿势的教授基本上是舍本逐末之举。我国当前教育业中的民间舞蹈课程教育基本上还没有和自身拥有的丰富的文化实现有机结合,这就造成了舞蹈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各民族舞蹈的风格极其内在的情感。从最近的统计可知我国有超过60%的高校均在重复模仿教师外在的动作以完成对学生舞蹈的教授: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则简单机械的对动作进行模仿,这致使舞蹈学生在跳任何民族舞蹈时均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与特点,且其表达形式也很枯燥,因此这种舞蹈时缺乏感情与生命的。所以如何将民间舞的教学质量加以有效提高就成为民间舞的传承所面临的挑战。由此可见民间舞风格的在舞蹈教学的重要因素。
(二)民间舞的“风格性”体现了舞蹈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舞蹈的风格性教育独有的性质,这首先要求对民间舞审美风格加以准确把握。民间舞的风格性教学要求将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及其审美的观念加以准确把握,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次,准确把握民间舞创作的风格。在进行民间舞的学习中,学生往往认为将教师所教的动作做得尽可能的规范正确就是好的,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这样学生在学习民间舞时很多时候只是单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而忽略了自身的思考,最终影响了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才华的挖掘。同时这样的学习还极易扼杀学生学习民间舞的兴趣及降低民间舞的表演欲。如此将极难在整体上准确把握民间舞的特征及其独有的风格。只有将民间舞的教学切实做到课堂舞台化、生活化及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民间舞内涵及表达有更深的了解,培养出学生对民间舞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高校教学实施民间舞“风格性”发展策略
(一)重视学习各民族文化
民间舞属于民间文化达到一定发展程度的产物,它是不同的民族在独特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文化科学和生活习俗加以推崇的艺术真实反映,是扎根与民族文化、生活等的一种特殊艺术表现的形式。这在民间舞的风格性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以课堂的讲授作为主要的。在讲解与示范之中促进学生对此舞蹈的了解与准确把握,这属于舞蹈教学中常规法。可是在具体的民间舞的风格性教学活动中侧重的是教师如何将自己的示范与讲解民族舞文化特征有机结合起来。第一,要确保精炼准确地讲解民族文化,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确保内容的针对性。第二,在讲授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应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学习的热情、表演舞蹈中二次创作中个性表现的欲望等激发出来,如此才能保证对原有的民间舞的风格不歪曲,再此基础上民间舞教学才能促进高校的民间舞教学的顺利发展。
(二)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课堂的生活化指的是教师运用一部分辅助的道具与手段将课堂的氛围渲染成为当地的民间特有的形式,如独具特色的民族服装、这个民族独有的队形编制与口号等,从而为平时课堂教学营造出一种在该民族地方生活的真实感、让学生处于民族民家舞的主题情境之中来接受教学的形式。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在已有的自我认识的结构中顺利接受并掌握新的文化知识与肢体动作,最终促使学生能在舞蹈动作之中对因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及生活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舞蹈风格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突出强调教学内容的风格性
在具体的民间舞教学实践中,一些民间舞的后面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和韵味很难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教师只要在大的方向上确保学生对该民间舞的理解不出现更本性的偏差就好。可是要确保学生对难以准确表达的内容的理解不产生歧义却是很难的,我们可在教师指导之下,运用欣赏和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真意的体验,对于那些很难用语言进行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的东西也可通过先进行相关的欣赏、讨论之后,再用生动形象的展示引导学生发挥丰富联想,以更好地对民族民间舞的独特风格实现更好的把握。
结论
总而言之,民间舞的风格教学要要重视民间舞的风格性,并将其作为切入点,通过学习民族文化、剖析相关动作等确保学生民间舞的动作不再是机械的运动,而是能体现出民间舞最大魅力的完美展示。
参考文献
[1] 刘雪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即兴课程研究[D].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2] 李窦逗. 中国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研究[D]. 吉林艺术学院 2012
[3] 裴亚建. 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D]. 山东师范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