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2015-07-17王启梅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小学英语问题

王启梅

摘 要: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促进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内容要求;方法原则;问题;预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11-02

预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在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长期这样下去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课堂效率就会提高。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学生预习内容的安排,预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一、科学合理布置预习内容

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少而精”的原则。让学生预习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解决下一堂课的重难点为主。比如,我在上Unit 6 On Holidays Party A部分,其中的有关中西方节日的B部分短语较难,单词字母多,多印务规律,学生跟着磁带一两遍没问题,脱离带子,读起来就困难较大。,尤其是西方的节日,像万圣节,情人节,感恩节。如果老师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整个B部分内容,学生就会觉得非常复杂,难读难记,不敢兴趣,,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不知这次预习作业时,就简单话,让学生先预习中国传统的节日调查人们通常在这样的节日会做哪些事情,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就了“说说你最喜欢的节日,为什么,人们通常干什么,以及去年的这个节日你有没有做这样的事情。

二、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明确要求,使预习有章可循。学生更爱动手的能力。提出设计节日的要求,让学生很容易操作。于是针对“Holidays习题目:1、了解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学生对电脑制作感兴趣,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节日做成精美的PPT并组织评比,这样学生就会对预习很赶兴趣,自己设计准备。预习一般是"单兵作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

在做课件时,自然而然的也会把本单元C部分重点句型“

When is the…?

Its in/on…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on…?

They usually…

Did you…?

Yes,I did/No,I didnt.

at should we do at the animal land“?

通过一系列的网上查找制作,在课前学生基本了解中国传统的节日,而大大缩短了课堂时间。与此同时,通过预习学生也变得有话可说了,一个个对节日说得了如指掌似的,学生上课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都跟着高涨起来了。

三、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习方法

针对小学英语课程的时间安排,预习一般采用会话预习,句型预习和阅读预习等预习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选用合适的预习方法。

1、词汇及短语预习;可以采用上网,扩充内容,然后在互相说。

2、句型预习:可以采用已就带新的方式,通过复习回忆以往学过的旧句型来适时引出心句型。这样学生就会对新知识没有恐惧心理。

3、语篇预习:可以采用勾,画,采用整体阅读法,然学生学会整体教学的思路,以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

四、准确把握预习作业布置原则

一是要认真执行课内外检查。每次布置的预习作业第二天来老师一定要抽出时间查一查,让学生有紧迫感并且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并给予奖励,对于做得不够全面的同学要求补好并教育。让学生充分意识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的,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预习习惯的培养应循序渐进。只要我们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学生们学会预习,运用预习,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下良好的基础.而我们老师也会觉得教学越来越轻松,学生也越来越爱学习!

五、指导学生预习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要让学生端正预习态度,激发孩子对英语课有预习的强烈兴趣

平时上课老师就要让学生对预习有正确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预习没有必要,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行,预习是浪费时间。”“预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上课的提问,检查,一切只是形式。”等错误观点。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尝到预习的甜头,不是靠检查等手段逼学生预习。努力发现在良好课前预习习惯养成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重点培养,及时树立起学生身边的榜样,以方便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2、正确处理预习与听课的关系

少数学生在进行预习后,由于事先了解了老师所要讲的内容,听课时一听老师讲的自己已经知道了,就不认真听讲了,这样,预习反而影响了听课的效果。这就是由预习带来的心理障碍造成的。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决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听课时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思路保持一致,注意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无疑处生疑”,要善于发现问题,多方面的方法。要让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和预习中的难点,以便集中经理听课。使预习与听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要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小学生由于不会预习,也没尝到预习的好处,故而对预习持被动态度,一旦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一定会十分欣喜。学习变得有所追求,对预习发生了兴趣。这时,老师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清除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习惯即可养成。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指导,注意方法的指导,长久下来,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事实也证明,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尤为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的,它需要长期地培养,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究,为教学的完成提供保障。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参考文献:

[1] 徐 红.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课例设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小学英语问题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