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5-07-17姚立凯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启发激发引导

姚立凯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创新思维的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引导;激发;启发;训练;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90-01

一、在“比”中引导创新思维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在教学中,引导运用这一方法,就能使一些表面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既有智慧的火花,也有错误的泥沙,教师应当随时捕捉这一信息,巧妙地引导学生的认识,加以对比,在教师的引导比较中,让学生从表面上的“同”或“错”中悟出实质的“异”或“对”来。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学会了解辩证思维的方法比较。

二、在“趣”中激发创新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 对数学一旦产生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问:同学们,你们上超市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这一下我和同学们的兴趣都起来了,我说,光有钱,认识钱还不行。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才会在买东西时不出错。同学们就是在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

三、在“奇”中启发创新思维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如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书上讲的数拳法能不能倒过来数呢”?“为什么要规定4年一闰”?“2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而要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

四、在“做”中训练创新思维

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的创新,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布置作业时,应当减少重复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出一道这样的题:“王村乡修一条长1200米的路,前3天修了这条路的1/4,照这样的效率,乘下的路还需要多少天才能修完?”(请用多种方法解答)这种题目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沟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接替的灵活性、多样性,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和材料,都有在运用中获得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为此,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以下程序。

1、让学生通过实物直观认识表面积的含义。

2、出示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3、引导学生读题、理解,求至少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4、分组讨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5、交流汇报。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就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编排原则,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第二册“拼组图形”的第六题时课前老师准备许多大小各异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照着例题的图形拼图,然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拼组。教师要求学生任意选出老师课前准备的教具,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结果,学生的作品丰富多彩,他们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人物等等。如拼出了不倒翁、小松树、小鸡、人物等。就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拼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训练,做到全方位平衡发展,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便提高了。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陆昌然.《新课程标准研究性教学案例》.2003.

[3] 《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4] 熊开明.《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启发激发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