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有效作业布置之我见
2015-07-17吕小丽
吕小丽
摘 要:学生阶段,每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作业,初中语文学习亦是如此。那么,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从作业的目的、学生生活、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对作业的反馈检查各方面入手,从而使得学生作业有意义,以达到学生乐于作业并且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74-01
在整个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面临各科繁重的作业,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成为教师亟需考虑的问题,尤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有效的作业布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使得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有提升的空间。现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见解:
一、布置作业的目的要明确
初中语文作业作为课程学习的延续,一般可以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但无论是哪种作业时间,作业的性质都没有不同,根据作业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巩固性作业、预习性作业、积累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作业类型,在学习一些不易理解或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可布置预习作业或实践性作业来引起学生求知的渴望,课堂效率也会因此提高,在阅读课上可以有当堂的积累性作业有助于学生积累并提高作文水平。如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生平及其作品的资料;在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前搜集关于“马”的成语或俗语以便课堂上交流积累;在学习《心声》一课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主人公写一封给爷爷的信,以达到体会主人公心理的目的,便于更好的理解文章主旨。
二、作业布置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
如今的教辅资料层出不穷,各个资料上都有针对某一课而设计的作业。然而,有些作业设计乍看起来很新颖很有趣却对于有些地方的学生来说是纸上谈兵。比如让北方的学生深入了解南方的一些地方特色、让农村学生回家上网查资料这般的作业绝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完成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另外,作业的布置可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设计,可借助农村学生所在的环境这一优势挖掘素材。如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后要求学生以“我的第一次”为话题进行作文,对于教师来说这类题目都很宽泛,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知如何下手,这时候教师可给予一些范例或提示,如“第一次耕地”“第一次独自带弟弟”“第一次出远门”等,而像 “第一次去敬老院”“第一次探险”之类的作文题却不符合当地学生实际,写来觉得毫不适从。
三、作业布置要引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死气沉沉的作业不感兴趣时,教师要想着如何才能使学生不厌倦作业,并且乐于做作业。对于班里有着不同兴趣的学生来说,布置的作业不能是“死”的,也就是说全班所有学生的作业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展现。如在学习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这一课前,对于擅长写作的学生,可以布置在课后暂时抛开平时热衷的流行歌曲去欣赏戏曲并能写一篇日记的作业,对于擅长画画的,可以让这些学生画一些戏曲表演中的经典人物脸谱来增强对我国戏曲文化的认识,对于擅长表演的,可以几人一组来分角色表演一出大家喜爱的戏(形式可以是戏曲、话剧、小品),个别受到家长熏陶喜爱戏曲的学生可以为大家献唱一段。通过以上几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各自挖掘了潜能,而且使原本一堂学生都毫无兴趣的课变得异常丰富,学生也在这样的作业方式中摒弃了对作业的厌恶感。
四、作业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学情
传统的作业模式都采用的是“一刀切”形式,要么全部填写练习册第几页,要么都做课后习题等。然而,新课改模式下,这样的作业再也不适应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情况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完全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下给予学生適当的作业,完全超乎学生能力的作业时不用去勉强学生去做,而无意义的作业没必要去布置。针对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学优生可以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作业,中间学生多做一些巩固性作业,后进生做一些基础性的作业,这样既使得学优生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又使得后进生不致于吃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
五、及时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
要布置有效的作业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教师要及时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质”和“量”。有些学生学习很被动,若是布置作业时只考虑到学生学习情况、兴趣、生活实际等方面是不够的,在这过程中要给予及时的督促、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如在阅读课上,要求学生读某些文章后摘抄一些自己以为的优美词句或写简短的读后感,但发现个别学生疲于应付,随意抄几句了事或说无感受可写,这样一个当堂作业就没有任何意义,而若是在下课前留几分钟展示时间,学生发言后其他学生或教师给予中肯的评价或建议就使得学生都会认真对待,并且不会拖拖拉拉把今天的作业留到明天,当天作业有了意义,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总之,布置适量又有意义的作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仔细琢磨研究总结经验。在作业的设计时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并且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作业强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想象力”,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真正把传统的语文作业变得快乐、轻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