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15-07-17陈国军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育

陈国军

摘 要:心理学的理论表明,人们情趣的被调动或唤醒,会把积淀在潜意识中的记忆、经验等表现出来,从而投向到感兴趣的事物之中。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充分运用这种心理机制,老师借助教材把自己的情绪迁移给学生,可激起学生的心理情绪共鸣,沟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双方把精力集中到对教材的开掘和感情上,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这情绪的调动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效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70-01

心理学的理论表明,人们情趣的被调动或唤醒,会把积淀在潜意识中的记忆、经验等表现出来,从而投向到感兴趣的事物之中。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充分运用这种心理机制,老师借助教材把自己的情绪迁移给学生,可激起学生的心理情绪共鸣,沟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双方把精力集中到对教材的开掘和感情上,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这情绪的调动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

一、用诗化、情化的语言创设情境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语言的精妙奇特是必备的要素。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它叩击学生的心弦,可诱发学生心理情绪和记忆经验,从而展开情感性的联想。这里引用于漪老师在教学《茶花赋》时的一段导语:

“这篇课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起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的感情就会充盈胸怀,奔腾欲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千年古老文明,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许多令人神往的名川大山,还有著称于世的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每当提起这些,心中就会激荡起热爱祖国的感情……自古以来,多少人写作诗文讴歌她,多少画家泼墨描绘她。对于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怎样才能表达得具体形象,而且能够写出新意呢?杨塑同志的《茶花赋》在这方面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这样情绪投向,这样对教材的深层把握,无疑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不能不进入情境,不能不深入地去理解课文。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学生对亲身经历的体验,亲自观察到的自然景象、社会生活,都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课余谈论一部电视剧,一部动画片时都是绘声绘色,足以说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激发情感。如讲《草原》一课时:教学一开始,教师利用多媒體,一边显示草原的风景图,一边用解说员的语调,随着画面的变化朗读全文,把大家融入一种美的境界。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当回解说员,看着画面给其他同学解说一遍。在这种情境中,学生通过教师动听的介绍,通过亲自解说,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给学生创设亲自动手实验质疑的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实物。不仅使学生勤于动手、动脑,还易于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效果十分明显。如教学《捞铁牛》一课,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演示整个捞铁牛的过程,此时不用过多的讲解,学生就已经了解怀丙在捞铁牛之前,为什么要做好四项准备工作,而且还懂得每一项准备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学有关常识、科普类的课文,当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文字时都可以进行实物演示,质疑解难,这样抽象的文字就变得生动、直观了,学生当然易于接受。

四、创设表演课本剧,再现生活的情境

兴趣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的底蕴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或老师表演课文中的情境,或师生之间表演等,以激发学生兴趣。如《拾贝壳的小姑娘》师生共同表演画家与小姑娘的对话的动作:“你要哪个?随你挑!”“我不要,老师说过,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当画家故意把贝壳漏到地上时,小姑娘喊:“叔叔,您的贝壳。”画家的眼圈红了……通过师生之间精彩的表演,将学生带到了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小姑娘的美好心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其他课文时,学生就生动请求演课本剧真正达到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境界。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的进步。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创设多种适合课文内容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