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

2015-07-17王建助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研员校本教研

王建助

摘 要:教育部前基础司长朱慕菊指出,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乃至课堂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关键词:改革;教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20-02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只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培养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才。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与人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因此,教师的知识与教学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急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改进程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正随着课改的深入日益突出。但目前校本教研对于绝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而言,又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际方面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与借鉴,所以如何建立合理的校本教研机制,充分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一个需要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究的问题。

教育部前基础司长朱慕菊指出,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乃至课堂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意解决实践问题,又注意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是保证新课程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最近本人通过几次校长提高班的学习,掌握了一些专家的校本教研理论,了解到一些实验区学校的成功做法。结合我校的实际,对新课改下的校本教研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学校的校本教研网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学校是建立以学校为主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成为校本教研制度的组织者与领导。构建形成的分管校长牵头,教务处,教科室等职能部门实施具体管理,依托教研组,各备课组的校本教研网络,开展以校为本课程开发,校本后续培训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并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制定了富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研究计划。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领导随堂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我校每周都进行分年级,分备课组定时,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主讲人的"五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有时校领导也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与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评价,相互促进。(2)健全教务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活动,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备课讨论活动情况。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都要组织评比。(3)建立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抓好各学科组的教育理论学习,有计划地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经常开展一些观摩课活动,课后进行认真评课。(4)建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制度,教务处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评。

二、切实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

专家认为,以校为本的研究,还有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自主研究的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研究意识,使校本教研成为其内在的需要?我认为首先要让教师体验到校本教研的价值所在。有些教师对校本教研会有些偏见,认为教研充满神秘感,似乎高不可攀,难以弄清平时写论文与研究之间的关系,会认为撰写论文就是研究活动本身,结果重论文写作,不重论文写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实际活动过程,这是很可惜的,也是功利性太强的一种表现,因为他们更关注论文能否发表或得奖,而不注重其实际价值或学术价值,这也使得一些教师对校本教研本身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要让教师充分感受到校本教研的价值,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对教师有实际作用。校本教研必须要有实效性,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来源于课堂,运用于课堂,应该能为教师解决一些课堂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二要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帮助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学会如何进行自我反思,促使教师能够能站得更高,更远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有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三要能够增强教师的求知欲。让教师通过参加校本教研,能指导教师掌握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比如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有效的研究工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这都将会大大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

三、增强教师团队协作的意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几乎每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都包含有合作交流这一要求。同样的在校本教研过程中,除了要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研究意识外,也要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经验。学校要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提供操作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同一各学科的教师在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或者是在听完观摩课后进行评议时,无论是主讲教师,还是普通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集体备课活动,强化合作意识,实行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通过交流,教师经过自我反思,学会寻找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的差距。

四、积极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指导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我校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包括教研员)的支持与指导。专业研究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的热情参与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去。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了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可行,有效地帮助,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目前,校本教研的共同体的形成尚不稳定,专家引领的渠道不够畅通。校本教研还是局限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的协作,靠集团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以达到研究目的。在研究中研究者之间实际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点,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这一共同体主要表现为土专家(学区级的教研员)與我校教师合作,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与我校教师合作,学校部分教师合作三种类型。但从目前情况看,校本教研在要求教师角色改变的同时,也要求教研员角色的改变,这里也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研员面对的往往是十几所学校,深入到学校和教师共同研究,在时间,潜力,条件等方面客观上也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探求新的合作方式,而这种新的合作方式还未成熟。从教师共同体形成来看,由于过去教师习惯于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对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体形成意识淡薄,目前尚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因而教师共同体的形成同样是比较从散而不稳固的,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真正建立起校本研究持续运转的稳固共同体,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寻找一条更加切实有效的途径。

万事开头难!新一轮课程改革虽然深入到全面推广阶段,但我校校本教研还处于探索摸索阶段,我们坚信,我们的校本教研只要深深扎根于学校课堂这一实践的土壤中,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我们终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教研员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