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船舶制造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5-07-17吴琳慧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造船浙江省

吴琳慧,林 燕(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浙江省船舶制造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吴琳慧,林 燕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浙江省船舶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发展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但是,浙江省船舶制造业在初期发展的基础上,要更上一级台阶,存在以下问题,如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导致的路径锁定,资金约束明显,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在分析浙江省船舶制造业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大力推进浙江省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船舶工业;现状;问题;对策

0 前言

浙江省处于长三角地区,海岸线长,拥有众多的深水良港,能够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占到全国三分之一,其中可建设10万吨级深水泊位达100个,居全国第一,具有发展船舶制造业的独特区位优势,政府非常重视船舶制造业的发展。近年来,国际造船中心进一步向东亚地区转移,为浙江省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上的便利。在国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的背景下,船舶制造业迎来了新一轮的产业发展机遇,浙江省应抓住机遇,大力促进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由低水平重复建设向高精尖转型。

1 浙江省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省船舶产品的种类逐渐丰富,主要有玻璃船舶和钢质船舶,其中钢质船舶有运输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三大系列 30 多个品种。目前,浙江省的船舶制造和修理企业约600余家,其中,造船能力1000万载重吨以上的规模企业240余家,通过中国船级社(CCS)认证的船用配套产品生产企业180余家。2014年浙江省船舶制造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296亿元,同比增长9.7%,工业增加值272亿元,同比增长8.9%;出口交货值581亿元,同比稍有下降,为-0.3%。浙江省船舶产品以7~8万载重吨以下的中小型船舶为主,代表产品为5000TEU以下的集装箱船、灵便型散货船和油船、各类工程辅助船。省内已经形成舟山为主,宁波、台州、温州和杭嘉湖地区为辅的现代化船舶产业集群,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全国市场份额,位居江苏、上海之后,处全国第三位,是我国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政府非常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在管理服务水平、财政支持、贸易政策、出口条例、竞争条例等方面,均直接支持船舶产业发展。浙江省船舶制造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在组织效率、技术先进、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等产业格局方面表现优异,由此浙江省成为了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船舶制造中心以及修理中心。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2 浙江省船舶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路径锁定

浙江省处于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外来务工的人员特别多,这在初期降低了船舶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但也形成了路径锁定。对于船舶产业而一言,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发展初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对低成本的过度依赖造成当前船舶产业在世界分工格局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忽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技术创新,产品普遍依赖国外设计,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企业之间通过激烈的价格竞争来抢占市场,企业利润率低,延缓了产业结构升级步伐,阻碍浙江省船舶企业进入技术等级较高的细分市场。

2.2 船舶制造业发展受资金制约

船舶产业的投资风险很大,易受国际海运市场波动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这一特性使得贷款的偿还不确定性高,影响企业贷款能力;同时,造船时间久,周期长,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船舶制造业不受银行放贷的欢迎。受直接融资市场发育程度低的约束,船舶制造企业难以使用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

2.3 船舶制造业产业链不完整

随着浙江省船舶制造业的发展,船舶制造的相关配套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系。但是,浙江省船舶制造受到“重造船、轻船配、靠外扶内”思想的影响,船舶产业链不完整,配套产品的本土化率不高,一些关键配套零部件和设备极度依赖发达国家的进口。目前,三大主流船型的国产配备率不到50%,天然气船、液化石油、大型集装箱船及化学品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国产船配设备装船率只有20%左右。另一方面,浙江省船配设备主要是低端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2.4 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尚未形成规模经济

随着近几年浙江的造船业的飞速发展,造船市场上相继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生产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如扬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造船有限公司等。但是,从总体来看,浙江省船舶制造业主要是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小型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例高达约80%左右,整个行业中企业规模分布呈现“金字塔”型。初期迅速扩张后,出现了盲目资产所导致的产能过剩的情形,而大型规范化船舶企业却供应不足。

2.5 船舶制造业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

船舶产业由于设计复杂、周期长、生产建造环节多的特点,对技术要求比较高。浙江省船舶制造业技术由于起步晚,很多方面都未得到完善,生产技术比其他国家要落后。浙江的船舶市场以散货船、杂货船、工程船、客船、渔船、娱乐船等低技术含量船型为主,而成品油船、化学品船、全集装箱船、滚装船等高附加值船型份额较小;一些民间的小企业没有专门的设备,产量较低,几乎没有产品开发能力。浙江船舶企业的工时利用率不高,工时浪费达55%,实际工时约为日本造船企业的8~10倍。

3 促进浙江省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大力引进外资,发展中外合资企业

船舶产业具有资金密集,劳动力要素密集以及技术密集的特点。船舶的制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浙江省处在长三角地区,虽然经济发达,但资金比较分散,这时浙江省可采取引进外资政策,支持国外大型船舶企业来开厂造船,引进资金和技术及管理经验。通过引进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品质,进军高档船舶,研发新型船舶以及新式船型,外观设计漂亮的船舶可以作为观光船舶加入旅游业,这样可以拉动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引进外资,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提高浙江省船舶制造业的科技技术水平以及研发能力,是浙江省发展船舶制造业的一个重要事项。

3.2 借鉴先进国家经验,提高船舶产业技术水平

着力推行精度造船、精益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提升船舶工业生产工艺、优化船舶企业组织结构。确立数字造船的新理念,追赶世界船舶工业发展的新趋势。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改造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逐步实现船舶设计制造的数字化、管理控制的精确化、经营决策的科学化。以数字造船的目标,在经营、生产、设计、管理等各个层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造船生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造船企业的竞争能力。以集成创新为重点,加强船舶设计技术和关键建造技术的创新,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高、加大高附加值的产品的开发,创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船舶品牌。支持一批代表船舶科技发展方向的重大工程,通过体系化发展与重大关键领域跃升相结合,带动船舶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3.3 完善船舶配套产业,拉动中小企业发展

改变在造船的时候“重造船、轻配套”的思想,不仅要造船也要重视船配的发展。世界造船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健康发展的基础船配在整个船舶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船舶制造与船舶配套制造是相辅相成的,少了任何一个整个产业体系都不能很好的发展,完整的船舶配套产业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进入先进造船国家行列的重要标志。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引导,把船舶配套产业集中在一起,把船舶制造业以及船舶配套业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大企业为中心,不断拉动配套中小企业的发展。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成长为核心企业,按照总装化造船的要求,优化生产流程,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化协作网络,发展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构建和完善总装造船体系。支持船舶配套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的形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船舶配套产业园区,打造配套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船用配套设备生产企业。

3.4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船舶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尤其是浙江省船舶业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在融资方面尤其需要政府的支持。相较于国外发达的金融体系,目前浙江省对船舶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近年,我国已经加大了对船舶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但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能享受到优惠政策,大多数中小民营船舶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为了推动船舶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政府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专门面向船舶企业的商业银行,集合民间闲置资金,拓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确立相关信贷支持政策来为船舶制造企业提供信贷和担保支持,改善现有的税收政策和信贷条件,加大出口的税收补贴,为船舶出口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1]郑彩霞.船舶制造业技能人才供需现状及其预测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4.

[2]游友斌.中日韩造船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0.

[3]金碚,李钢,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财经贸济,2007(03):3-10.

[4]毛哲炜. 船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金融支持对策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2.

[5]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2014年船舶工业行业发展情况报告[N].中国船舶报,2015(01):23-03.

[6]浙商. 浙江船舶工业走出困境[N]. 国际商报,2014(09):04-02. [7]陈成丽,王晓萍,敖凤龙.浙江船舶融资发展现状研究[J].港口经济,2012(04):40-43.

[8]应业炬,易传剑,朱希华.浙江省船舶工业现状与发展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361-365.

[9]王以恒.中国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构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0(01):183-185.

[10]刘学航,邓剑波.船舶制造业国际转移影响因素研究(韩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0(03):86-88.

[11]朱蓉.金融危机下的台州船舶制造业走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05):38-39.

[12]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14年船舶工业行业发展情况报告[N].中国船舶报,2015(01):23-03.

林燕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造船浙江省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船舶工业被列为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行业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上海市标协船委会举办《船舶工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综述》专题技术报告会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山东出台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路线图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