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2015-07-17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环流热力大气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

注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新课:我国夏季许多家庭在房间高处安装壁挂式制冷空调,使室内温度降低;而在北方学生宿舍,冬季的取暖设备却安装在房间窗户的下方。

对比发现新知识,带着学习问题走进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点一【投影展示】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让学生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图”试着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鼓励学生自信、大胆地完成科学探究……

探究点二【投影展示】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昼夜受热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体会探究科学的奥秘……

生活实例:烧开水、烧纸。

阐明山地温差和早晚温差。学会观察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试一试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活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什么规律?得出什么结论?

锻炼学生自我生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传大气→大气还大地。帮助学生口诀记忆。

【实验视频】播放实验视频。观察: 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的盘向装热水的盘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处向上升起,最后飘到装冰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

质疑:玻璃缸中的烟是怎样飘动的呢?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提炼此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发现学习问题。

动画展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师生互动完成课件上的相关环节。学法指导:打手势记忆法。

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构建互动课堂。

播放学生模拟实验:

①准备两个烧杯,分别装满300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支温度计分别埋入水和沙中约0.5厘米。

②测量水和干沙的温度,并记录。

③把两个烧杯放到室外,让太阳照射使其升温,在半小时内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

④把两个烧杯放回室内让其降温,在半小时内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课堂活动:合作探究,请学生分4个小组来做这个实验,小组之间质疑解答、交流体会、总结实验经验等。

动手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列表、画图对比分析。

指导分组活动探究海陆风。

音乐欣赏:《军港之夜》学生质疑:海岸边白天和夜晚分别吹什么风?学生活动:分组画图展示海陆风向——“太阳照大地”组、“海上升明月”组。

引用《三国演义》的典故。讲三国演义“火熄上方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组互议。

东盟合作论坛:我们南宁城市风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益处吗?为什么?分组讨论:为了减轻南宁市的雾霾,该采取哪些对策?互动课堂:绿城南宁——我的家。正值“美丽南宁,清洁乡村”大行动,学生们积极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出谋献策。

教师小结:冷热不均、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大气运动。基本原理都在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热力环流中。

课堂检测:练习册P21。

课堂反馈。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P21。

学习疑难反馈,整理笔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我检查、同桌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反思

我参加了广西南宁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同课异构”培训示范课,和三中胡波老师“同课异构”获得了海南海口专家组指导老师的一致肯定和好评。他们肯定了这节课课堂效果优,学生配合好,课堂气氛活跃,鼓励帮助学生大胆自信地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学习问题,做科学实验探究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动手,富有创意。创新课堂符合新课程理念。感觉留有遗憾,即没能落实好练习,而按照新课标,设计教学过程注重的是自主探究细节,分组讨论时间明显安排不够,没有很好完成学生自我检查和同组互议环节,还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有待提高。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环流热力大气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热力开季
渐近夏日
大气光学现象
微趣图
名师开讲:2017年高考数学命题热力榜
谜底大揭秘
变压器并联运行在旁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
大气的小“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