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例研究

2015-07-17张华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环流热力大气

张华芳

[摘要]对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节内容,课标要求为“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通过本节创新课堂科学实验活动,主要弄懂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二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120

课题名称(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这条“标准”旨在认识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打下理论基础。为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维,我采取了两个实验模拟分析将教材的知识情境直观化,通过创新课堂将知识逐步展开,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亲手操作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的学习环节,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和个人探究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图解分析法、打手势高效记忆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传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创新课堂科学实验活动,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理解热力环流的产生及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可以切入灾害伦理教育的教材内容,提前做好相关灾害伦理知识的储备。因为只有教师自己对灾害知识比较了解,讲解才会详尽,讲解方式也才会比较风趣幽默,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的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灾害的了解。还可以跟学生们讲讲当地可能发生的一些灾害,让学生感觉到灾害并不遥远,这样学生更愿意去学习这些跟自身有利害关系的一些防灾避灾知识。

3.不断加强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也更活泼好动。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灾害伦理知识的认识。一是学校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不再是纸上谈兵,可以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去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这样可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是在“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等节日的时候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跟灾害伦理相关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对参与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们自主地学习相关知识。如举办“在灾后我们是应该先救人还是先救物”的辩论赛,让学生自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论据。这样学生对灾害伦理知识会更加了解。三是学校可以请灾害伦理教育的专业老师或者专家给学生开讲座,让学生了解现在一些灾情的现场情况、抗灾的一些政策及方法,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方法去预防灾害或者在灾害中去自救、互救。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课堂黑板教学已经落伍,我们要利用新的教学设备去增强灾害伦理教育的效果。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关于洪水、干旱、冰灾、雪灾、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等的纪录片或者相关视频。视频的播放,比教师干巴巴的描述更加有画面感,更加形象生动,更有吸引力,给学生在心灵上带来震撼,让他们更直接感受到灾害带给人类的危害,让他们意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同时可以跟学生讨论灾害发生的原因及有哪些措施可以防灾减灾,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具有灾害伦理知识。可持续发展观是我们21世纪接班人所必须有的观念,也就是说要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灾害伦理知识。我国环境资源生态与经济社会能否协调发展,跟是否对人们进行了有效的灾害伦理教育有关。现在流行从娃娃抓起,对中学生进行灾害伦理教育,使他们具有灾害伦理方面的知识,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很有利。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环流热力大气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热力开季
渐近夏日
大气光学现象
微趣图
名师开讲:2017年高考数学命题热力榜
谜底大揭秘
变压器并联运行在旁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
大气的小“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