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研究

2015-07-17张丽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材料教材情境

张丽珏

[摘要]地理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灵魂和核心。高中地理教师应创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改革作业形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地理思维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115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地理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教材丰富的内容及其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下面笔者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尝试。

一、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

教育是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教育活动被教育观念所领引,观念决定活动形态。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是先决条件。

1.树立新的教学观

课改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在传统教学观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的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处于客体位置,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了。新课改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性人才。

2.树立新的人才观

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新课改的这一要求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应该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对于地理课堂亦不例外,应该将新课程的这一人才观作为地理课堂改革的重要思路和改革方向。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很有可能比教师的知识面更广。作为教师,首先要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教学意识,尊重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让他们在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环境中大胆思维,大胆探索。对于一些发散性问题,即使学生给出的答案看似比较“幼稚”,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否则会严重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抑制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策略

1.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即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作为一种分析性思维,它需要揭示同一事物中现象之间的差异:揭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想象出多种可能,具有较强的思维选择性;发散性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灵活采用多种变通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讲完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提问:“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地球上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可以联想到昼夜长短的变化、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大气环流等很多方面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2.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教师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比如,在课堂上讲解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从结果出发,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例如,在讲授“洋流”时,笔者首先提供材料:中国“玩具鸭舰队”漂流15年后,陆续出现在美国东海岸、英国海岸……这让学生对大洋环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学习大洋环流规律图,并找出流动规律,最后提问:洋流为什么这样流动?学生通过积极讨论(结合风带图、课本、大洲分布图)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创新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1.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因其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的容量大、密度大、节奏快等优势而被教学广泛采用。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止于此,它在对学生知识获取、空间认知、思维训练等方面也作用明显。例如,在自然地理中,地球运动等空间动态的原理性内容往往是教学难点,限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即使教师使用了一些传统教具,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这些三维空间运动和位置关系的模拟变

高中地理“学生探疑”情境和问题创设的思考

我们在教学时往往首先展示一些有关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常见的景观图,让学生对自然灾害大体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如:什么是自然灾害?洪灾与洪水有何不同?用一系列问题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并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或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检查、检测。这种情境创设属于新课导入的一种类型,而不是探疑情境的创设。因此,导入情境往往是展示一些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而不是针对具体的探究问题。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学生探疑环节,我们往往也会利用一些情境材料来引出要探疑的内容并提出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来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及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探疑情境创设。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讲山地垂直分异中影响垂直自然带数目、雪线高低、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纬度的分布及山地基带类型的因素时,我们往往会展示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和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分布图,先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上述问题的分布规律,然后提出为什么。这种情境属于探疑情境。因此,探疑情境往往是展示一些与探疑问题有关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引出学习内容。

通过上述案例比较,我们在设计“学生探疑”的情境时,首先要定位好探疑问题,然后围绕探疑问题设置情境材料。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情境材料必须是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材料或图表,而不是要引出一个知识点或学习内容。最后,这个情境材料不仅要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更要让学生能够依据情境材料对探究问题得出自己的一些认识,尤其是在分析问题、归纳要点、正确表述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探疑问题与自主学习问题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我们常常对教材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看看学生对教材是否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归纳和提炼。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学生课前预习到的,看过教材就可以回答的,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这也是我们倡导的自主学习内容的一个反馈。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在讲地理环境分异规律时,很多教师包括笔者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先展示我国从海南到东北以及从东部沿海到新疆内陆两个方向上的不同景观图,然后,提出这些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哪个分异规律、该规律形成的基础、分布、有何特点等问题。这些问题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准确的答案,不必思考,更不必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只能供学生自主学习,没有探究价值。因此,如果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只要阅读教材就可以回答或利用生活经验就可以解决,或在各种材料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就不属于探究问题。

在小组合作中,当教师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梳理后,需要根据课标要求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一定的提高时,也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一些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规律或进行知识前后联系、归纳、升华、综合的问题,是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查阅资料、讨论、证实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探疑问题。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教材中有一段是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内容,教材中列举了影响非地带性分异现象的因素和一些具体的现象,但并没有解释具体现象受哪些因素影响及该因素是如何影响的。这时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和影响它们的因素,然后提出具体现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探究影响该现象的因素及原因。这个问题学生在教材中通过阅读找不到具体答案,最多只能感性地回答出因素,对具体影响及如何影响一时间答不出,需要进行具体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综合分析才可以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性和研究价值。因此,具有深入研究价值或需要学生动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才能够说明、证实、调查研究的问题才属于探究问题,而不是在教材中或根据材料简单地进行寻找、归纳就能回答的问题。

三、探疑问题和探疑情境的设计

我们在设计“学生探疑”的问题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教材和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对可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找出能够探究的问题,选择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将其他问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测问题。其次,要注意探疑问题必须是学生在课堂中经过适当时间的思考能够部分或全部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讨论来讨论去,没有解决一点问题或花费太多的课堂时间而严重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探疑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不能提出过分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最后,探疑问题的设计要针对学习的重难点,讲究科学性,能够使学习内容系统化,能够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从而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要找出那些具有研究价值的,能够通过探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的问题。

探疑情境必须围绕具体的探疑问题进行创设,可以是地理现象,各种图表、文字材料,不仅要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疑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帮助学生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理解。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正确认识导入情境和探疑情境,自主学习问题和探疑问题,有利于我们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设计出更合理的自主学习方案和教学方案。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材料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可爱的小瓢虫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感悟三角形的高